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如果几本小册子能激发起群众的自觉性进而激发其群众运动,要么实际是他在接受这些政治书籍前本身就是一个革命的人,要么实际是工人本身被压迫剥削后的自发运动让迷信宣传的机会主义者误以为而贪天之功。地上革命的力量来源不仅是在罢工时言辞最激烈的工人,而是要在实际工作上真正有着自我改造意识的工人,要筛选出这样的工人,必须要让代办员本身构建完全掌握在革命者手中的义务劳动脚手架来考验工人,这个脚手架的卖点可以是必要的,如在衣食住行上进行经济互助的义务劳动,但是核心是在资产阶级专政必然要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暴力斗争,如此便是红军的雏形。
2、《蟹工船》在机会主义者看来,简直是”三勤三化“的宝典,但在地上公然谈论政治不仅不能承担筛选和锻炼工人的任务,相反只能迎来统治阶级的精准打击,交朋友路线是无法承担脚手架的任务的,这是日共的惨痛教训。而线上线下划分下,机会主义团体连像样的可供吸纳地上先进分子的有机组成都没有,一切的工作都只能在某次专政打击下部分人被抓,其余人离场一哄而散。
前言
在历史长河中,群众运动向来是不缺乏的。面对剥削阶级的压迫,群众总是能爆发出它那强大的力量。不过,尽管群众运动如此的风起云涌,人民群众的力量无比的强大,世界还是没有彻底走向一个崭新的属于无产阶级的新世界。这是为什么呢?有的人说什么:“群众的自发性还远远不够”,说什么“还需要通过宣传来‘启发民智’”。然而事实是如何呢?从我们今天所要谈的一部小说《蟹工船》中就能找到答案。
尽管《蟹工船》只是一部小说,只是一个文学作品。但是,凡事文艺作品,都无不反映出一定的作者的阶级意识和当时的物质环境。其自然也是无法脱离这个真理的。它的作者,小林多喜二是当时日本共产党的党员,并且它也是根据现实中真实发生过的事实——“秩父号船难”事件和“英雄号”、“博爱号”船员罢工的事件改编而来的 。因此,《蟹工船》当中所反映出来的,自然是当时日本群众自发运动的面貌。所以,《蟹工船》这部小说,是一部十分真实的关于群众运动的写照(但是要注意,其中有部分情节在给机会主义撑腰,这也是因为当时日共在路线问题上的一部分错误的反映,这些错误是致命的,也正是因此,日共没能在战后成功夺权),我们便可以通过对其中情节的探讨,来深化对如今革命路线的探讨和反思,并从中确定出真正地革命路线该如何行进以及对机会主义路线的批判。
那么,前言就暂且写到这里,开始叙述我们的正文吧。
革命缺少的是无产阶级的自发性吗?
自发运动的根源来自于无产阶级无权的现状,而其表现出来很多情况下是以经济利益受损而导致的。于是资产阶级的“吃不饱饭”论者开始说话了:“群众运动的根源在于吃不饱饭,只要给群众相应的经济利益,就不会有群众运动了。”这种种论调是极其可笑的,也是无耻的,它将表现出来的形式当作本质去谈,以一种形式主义的思想来看待群众运动及其原因,也正是因此,他们终究触及不到问题的实质,所以在物质条件很美好的北欧,我们也能看到此起彼伏的工人罢工和经济斗争。此外还有另一类人,看似站在群众运动的这一边,但是归根结底和资产阶级的这些“吃不饱饭”论者的本质是一致的,他们就是迷恋于经济斗争的小资产阶级经济主义者,他们说什么:“群众的自发性不够,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参与融工搞经济斗争!”这群人以他们那融工玄学式的思想来理解革命,来理解工人运动,他们不明白,也不会去思考,工人运动爆发的根本并不是在于钱,而是在于权。工人自始至终缺的都不是钱,而是权!所以,带领无产阶级走向革命的胜利的路线,从一开始就不是朝着所谓的“维权”去的,而是朝着夺权的方向去的!一切把革命和工人运动局限于所谓的“维权”的人,就是在反革命,就是在让葬送革命!因此,我们必须同此类反动的论调作坚决的斗争!
因此,为了对这些反动论调进行彻底的驳斥,我们来看看《蟹工船》中所描写的工人的状况来对其进行驳斥:
当有一位船员因事故死在船上时,渔工们请求船医写张诊断书,但是船医回答道“这条船规定不准写这种玩意儿。好像是他们自己随便规定的……大概是怕日后出问题吧”……而当工人们想把他的尸体带回去,并请求放假时,监工以“不要把私事同公事扯到一块儿”为理由拒绝了,然后就是“监工到处嘶声吆喝,或者拳打脚踢”强制工人们继续进行工作。罢工便是因此而产生的。
这难道不是对这两种反动言论的一个生动的驳斥吗?工人若不是因为他无权的现状,他会连在死后写张诊断书的请求都无法实现吗?如果仅仅只是因为缺钱,他们会因为监工那暴戾的压迫和残酷的工作环境而进行罢工吗?监工之所以能够压迫工人,是因为他背靠的是有权的资产阶级,他背后有资产阶级的暴力机器给他撑腰!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工人所缺乏的根本上是权而不是钱!
工人的自发性根本就不少,从“日本片描写一个贫穷的少年从卖纳豆、卖晚报,到擦皮鞋,进工厂,当上模范职工,收到提拔,最后成为一个大财主的故事。——虽然字幕上没有说明,但解说员却补上一句:‘诚然,勤劳乃成功之母也!’这话引起了杂工们一阵‘热烈的’掌声。但不知在渔工还是船员中间,有人大声嚷道:‘胡扯蛋!照这么说,我也该当上公司经理了。’”这一幕就能看出。社会现实和阶级地位使得无产阶级产生一定的反抗心理,但这些反抗自始至终都是不彻底的,且是工联主义式的。正如列宁所说:“工人 阶级单 靠自己 本身的力量, 只能 形成 工联主义 的意识 ”(《怎么办?》)。因此,所谓的关于自发性缺少的论调,那是极端的无耻和可笑。自发性这个东西,只要是处在一个反动的,无产阶级无权的社会之中,它就是必然会存在于无产阶级这个阶级之中的,它从来不需要人为的去推动,无产阶级是会自发的产出这样的思想的。而只有机会主义者才会说什么“自发性不够”,然后到工厂中去教工人早已学会的东西,这怎么可能让工人从自发走向自觉呢?要让工人从自发走向自觉,首先就得先组织起来,然后依靠组织的力量,通过巴库党人路线,将工人们组织起来,并依靠战斗值班和民主集中制培养起工人的自觉性来。除此之外的路线是不可能使工人培养起自觉的意识的。
综上,我们知道了自发运动是不足的,那么它不足在何处呢?我们来接着分析。
真的胜利了吗?——自发运动的不足之处
在工人初次罢工之后和斗争之后,有一艘驱逐舰靠近到蟹工船边来“天色发暗了。在舱口戒备着的渔工,看见驱逐舰驶过来”。而当看到资产阶级的暴力机器后,工人们的反应是如何呢:“‘不好啦!’一个学生像弹簧似的蹦跳起来,脸色唰地变白了。‘你别想犯了。‘结巴笑出声来’,‘咱们把这里的情况、想法以及要求,向军官们详细解释,如果取得他们的帮助,反而会使这次罢工得到有利地解决。这是明摆着的嘛。’‘这倒也是呀。’在旁的人也附和着。‘咱们帝国的军舰嘛,当然是要帮助咱们老百姓喽’”
这就是个生动的写照!工人在罢工之后开始所依靠的是资产阶级的暴力机器,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自发运动的局限性。正是因为工人没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只是一种自发的、工联主义的意识,所以他才会相信资产阶级的鬼话,相信所谓的“政府是为人民着想,军队是保护人民的”这样一种论调。也正是因此,这场罢工最后的结局因为军队的镇压,而走向了失败。“士兵们不由分说,破口大骂:‘破坏分子’、‘叛徒’、‘学老毛子的卖国贼!’接着便使用刺刀威迫九名代表,把他们押送到驱逐舰上去了。”
工人的罢工迎来这样的结局,实际上是不难理解的。正是因为工人自发运动的局限性,以及缺乏无产阶级组织的领导,使得他们在资产阶级暴力机器的镇压下走向了失败。对照过来,和机会主义的“融工”,是多么的相似呵!机会主义者进行的所谓“融工”,无不遵照着“三勤三化”以及崇尚工人自发性的经济主义路线。然而,依照这种错误路线的“融工”,使得这帮机会主义者也走向了失败,佳士运动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融工是为的什么呢?融工为的当然不是单纯的“维权”,而是在于将工人们组织起来,将工人们组织到马列毛主义的旗帜之下,并在地下组织的领导和联系之下,实现“全国一盘棋”,并最终推翻反动的资产阶级政府,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那么,融工具体该如何实施呢?具体又该怎样建立起组织呢?我们就假设我们是其中的一名渔工,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探讨:
融工要的目的是组织,那么该如何组织起来呢?就得找到一个脚手架,这个脚手架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吸引工人加入,另一个是可以建立起相应的义务劳动制度。前一个作用自然不必多说,后一个制度的存在就是为了起到一个筛选和锻炼工人的作用,因为自觉性只能从义务劳动之中锻炼出来。同时,不进行义务劳动,这个工人就必须被踢出去。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起战斗值班制度,这也是锻炼工人自觉性的关键所在。而不参与战斗值班的工人也应该被踢出去。
这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没有脚手架,怎么能够建立起筛选先进工人和打击混进来的特务的制度呢?机会主义者的谬误就在于此。也正是因此,他们不可能走向革命的胜利。
对其中的机会主义倾向的批判
因此,尽管这部小说写的是非常的革命,讴歌了无产阶级的斗争,但是由于日共当时错误路线的领导,使得本书在一定程度上犯了一些机会主义的错误。比如对于自发运动的盲目崇拜和对宣传论的迷信。而对于这些错误,我们不能够无视不看,必须要将其揪出来,并认识到其为什么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吸取教训,不犯当时的日共的错误,不走上日共的灭亡结局。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这些错误的地方开始我们的批判。
“一周前起的大风暴,把机动船的螺旋桨给刮坏了。杂工头子同四五个渔工一起乘船,拿到岸上修理。一个年轻的渔工,偷偷带回来很多‘宣传赤化’的日文小册子和传单,还说‘许多日本人参加了这项活动’。大家看见上面写着自己的工钱、劳动时间长度、公司牟取暴利、罢工等等,很感兴趣,互相传阅着、议论着。”然后在此“散发小册子”的行为过后,工人的自觉性就被激发起来,干罢工了。
这实际上和当今机会主义者们的“融工”是一致的,去到工厂之中,就想着直接拿所谓的“原著”、“小册子”去给工人搞政治灌输,然后就以为工人就此会组织起来,就可以夺厂、夺权了。实际上恰恰相反,这只会招致地上组织的毁灭。地上是不能谈政治的,只要你拿着所谓的“赤化手册”去搞所谓的政治灌输,首先就是工厂的管理人员察觉到,他大概率就会阻止你,比如工农解放社的所谓的“融工”就是这么个结局:“当时我带书来专门对工友A进行宣传。被部分老员工和班组长看到……组长先是收走了我的书,我后来在产线内几次试图说服他争取拿回书都被拒绝了,他只是叫我之后把这书给带回去。”(《融工实践:怠工组织经验和融工中的路线问题》)而就算是工厂的管理人员,当你太过张扬时,就必然会招致警察的注意,他们就会派出特务来进行监视,之后就会找到证据将你抓捕。本书的作者小林多喜二的结局实际上就已经证明了这条路线的破产,他便是因为日共的错误路线和地上地下不分,才导致了被特高课逮捕然后刑讯致死的结局。而对于走在同样道路的机会主义者,在被警察抓取之后的结局就不用我多说了,清者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