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的背景:当时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经过两个阶段时期的发展,他的主要敌人已经由民粹主义的民意党人变成了经济主义的工人事业派和崩得分子了。而二大要实现的目的则是将《火星报》制定的纲领方针、组织计划彻底变成党的章程制度。以新火星报的组织路线斗争为开端,正式开启了与机会主义们的路线斗争,机会主义者们在很多方面都与革命者有相似度,但它们终究在组织问题上无法模仿,因为工业化的组织只能从一开始就建立 ,机会主义者污蔑列宁“搞宗派主义”,但我们只要看看双方的主要分歧在哪(组织问题即全部实质 ),就会明白列宁这么做的意义。
第一:党的普遍的联系和小组的个别的联系的分歧 。列宁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革命先锋队,机会主义者则喜爱小圈子式的小组,各自为政、派别林立,但是无产阶级的利益本就是统一的,因而就具有能够听从统一的政党统一的指挥的特有党性,分成各种乱七八糟的派别根本就是不必要的,是分化无产者力量的行为。 机会主义者推崇家庭式的小组,就是因为他们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个个都奔着自己的特殊利益拉帮结派 。机会主义者拒绝接受党的统一领导,就是要把这种恶劣的派性带到工人运动里面去,用工人的流血牺牲换取自己个人派别的利益。这种名为革命活动家、实为个人野心家的小资产阶级机会主义分子是小组路线的阶级基础。
第二:工业化的分工与手工业的泥潭的分歧。我们都知道要把革命工作的流程分成一道道工序交给不同的人去担任,从而凝聚起紧密的集体,高效有力地开展革命活动,这是从横向的角度来看。那么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做好地下职业革命家组织和地上工人群众组织的分工协同,确保居于地下的先锋队能够稳定且有效领导地上,防止革命运动夭折或是滚进经济主义泥坑。而机会主义者则无论是在横向的角度还是纵向的角度,都没有科学的分工协同,一方面依靠小资个人热情去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完全拒绝地上地下的分工、完全抹煞群众党员的界限,让每一个群众都能自封为党员,从而自觉推行尾巴主义、纵容工联主义,陷入手工业加经济派的泥潭,对革命丝毫没有帮助,反而害了工人的命,受益的只有反动政府与工联书记。列宁时代有自觉陷入手工业加工联主义泥潭的所谓反官僚主义人士以贴近群众之名行尾巴主义之实,我们时代同样有所谓反官僚主义人士篡改革命家的定义鼓吹尾巴主义,甚至还说能够通过怠工组织作为建党基础。
第三:义务劳动的纪律与屈从自发的懒散的分歧。没有高度的纪律,就不可能把队伍里的小资习气清理干净,同时也不可能把革命工作做好。然而机会主义者反而指责列宁违背无产阶级的意愿,说什么列宁想要把革命组织变成可怕的工厂。但这不过是机会主义者的以己度人,工人阶级本身就是大工业的产物,早已习惯于对劳动纪律的长期遵守,除了那些极个别的背叛阶级的落后分子之外,哪个工人会把纪律当成洪水猛兽呢?倒是屈从于自发性的机会主义团体充斥怠惰之风,因为意识是由物质所决定的,小资产阶级组织形式必然要在人头脑里生发出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散漫思想,恐怕工人进了这种组织,久而久之也要被他们“培养”成懒惰分子了,而义务劳动才能在人的头脑里生发出有组织有纪律的工人阶级式的集体主义思想。
第四:民主集中制与极端民主制的分歧。列宁主张民主集中制,核心是保住正确的路线(而不是少数服从多数,那不过是手段而非目的),通过民主监督防止错误决策大行其道、通过集中决策防止错误意见胡作非为,一方面防止决策集体脱离群众脱离监督、防止官僚主义滋生而背离无产阶级,另一方面防止党员脱离指挥、防止有些时候占据多数的错误意见被直接通过而损害革命运动,可见只有这种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才能够保证组织不偏离革命的正确方向,不偏离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那些从小资产阶级嘴上拥护民主,实际上只需要看他是捍卫民主集中制还是推崇极端民主制就能看出其立场所在了。
我们可以发现,上述分歧的实质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根本对立,不去划清两者界限,不去开展路线斗争,就无异于抛弃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就无异于葬送革命。所以,列宁主义者断然拒绝一切无原则的妥协、无底线的联合,对外要与林林总总的机会主义团体作坚决斗争,对内要与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倾向作彻底决裂,把统一指挥、细致分工、纪律严明、民主集中的列宁主义路线执行到位、贯彻到底,克服事务主义等不良作风,否则就不配称作无产阶级的革命先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