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1:小资产阶级以个人主义立场,试图通过抽象的自由与浪漫替代对资本主义社会压迫的根本性革命,实际上就展现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掩盖阶级矛盾的一面。电影《小小的我》中对残障人士的空洞美化与剥削现实的遮掩,它再美化,再遮掩也不能够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不可能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潮流阻挡。
编者按2:小资产阶级并不是真的关心残疾人士,而是借残疾人士来映射自己对不断跌落为无产阶级的现实的恐惧。电影中种种对残疾人士的关怀,只要努力就能过上美好生活的情景,不过是杜撰出的一个没有阶级压迫的的幻象,实则是对小资产阶级逃避阶级斗争,妄想着还能继续美好生活的体现。因此这部作品就反动在这里,给广大无产阶级灌输以阶级调和,阶级斗争熄灭论的观点,磨灭无产阶级的斗志。阶级斗争不因为小资产阶级的臆想而转移,无产阶级必然在革命家组织的领导下组织起来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实现解放。
近日《小小的我》上映,笔者有幸抽空去鉴赏一下。可别说,这部电影的确有些新意,本以为只是消费残障人士悲惨生活的普通电影,没想到主旨居然是鼓励残障人士敢于直面偏见,去追求抽象的浪漫与自由。笔者不禁感慨,现在连呼吁国家颁布关怀措施的改良口号也不提了,取而代之的是创作者把自己的小资理想嫁接在残障人士头上,仿佛只要残障人士都努力的像正常人(这里指代的是小资产阶级)一样追求诗和远方,残障人士就可以享有富足太平的生活。
这种以个人主义理想来逃避社会阶级矛盾的解决办法,完全符合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试图在不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呼吁人民群众通过自身努力来找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使资本主义剥削制度长治久安。这是一种极为反动的立场,尤其是影片中主角为脑瘫人士,更有一种残障人士都在努力生活,那么大部分无产阶级过得不好,完全是不够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资产阶级压迫剥削的结果。可以说,这部电影就是小资视角下的残疾人成长童话罢了,接下来笔者就结合电影几个主要的情节,对隐藏其中的反动毒草进行揭露。
本片的一条故事线是主角刘春和找暑期兼职工作,首先是去培训机构面试教师,后面是去咖啡厅做服务员。也不知道创作者在哪见过这种充满人文情怀的工作单位,一个培训机构看到他口齿不清,身体扭曲的情况下,仍然给他机会上台试讲;而咖啡厅看到他走路说话都费劲的情况下,在经过主角一番报菜名的表演后,主角就成功通过了招聘。这种情节本身就是小资产阶级的幻想,妄图通过打感情牌打动资产阶级,这也就是他们所谓追求诗和远方的本质,通过提高个人修养来加强自身在资产阶级面前的竞争力。现实中,这类人群连作为顾客都会被店家赶走,还能有机会参加这种体面工作的面试吗?资本主义的逐利性将原本阻碍一切资本增值的事物都摧毁了,所谓人文关怀在资本的增值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同时资产阶级还保留了数量不小的无产阶级常备军,社会上还有大量更为优质且低廉的劳动力,残障人士连被挑选的机会都没有。创作者想表达的是给残障人士一个机会,他们仍然可以做的很好,但是资产阶级的社达法则只揭露一个现实,就是这类人只会被淘汰在剥削规则之外,任其自生自灭。
另一个是主角和女主之间的感情故事。笔者实在想不到,创作者会在其中插入一条暧昧的感情线,毕竟在现实的婚恋情况中,残障人士也是最为弱势的群体。而在片中主角是在公园打鼓,然后估计是其笨拙的行为给女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女主就常和主角联系,也不知道女主身边是不是缺乏正常男性,也不知道是不是女主对于弱势群体的同情心作祟,虽然最后主角想要牵起女主的时候,女主还是逃避离开了。当然,片中设置这个角色更多的是创作者想要表达残障人士也是有情欲的,但是完全是站在小资视角上去审视弱势群体的,这其中有一种耻笑的意味。其中有个情节是两人在卧室中,也不知道经过了什么,女主问男主有没有正常的勃起能力,甚至把男主的手放到胸上让他感受。这段情节笔者只感到反感,残障人士也是人,也是在社会关系中的人,而小资产阶级希望用抽象的浪漫和情欲来告诉观众残障人士也是人,把性的生理需求作为衡量人的标准,而不是把其放置于社会关系中进行考察。难道在小资产阶级看来,残障人士没有爱情是因为没有情欲吗?也只有小资产阶级抽象的爱情观会忽略其背后的阶级性,把个人的欲望强加于整个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把性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抬到同一个高度,这实际上就是生理主义的爱情观,目的是束缚人民群众追求个性解放的斗争,使无产阶级放弃阶级斗争。
还有一些情节,例如主角与母亲之间的矛盾,其中也是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的那些玩意儿,最后主角原谅母亲是因为自己失恋尝试把自己噎死,然后被抢救回来,在母亲一番话疗之下就和解了。还有就是主角在公交车上受到歧视,然后主角写投诉信,最后整个公交车集团召开听证会给予主角答复。其实这些情节无不彰显小资阶级的自以为是,去倡导什么所谓抽象的相互理解。难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能够相互理解嘛?当资产阶级夜夜笙歌的时候,无产阶级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忽略背后的阶级性来为其个人主义大放赞歌,这种所谓接纳背后就是对压迫阶级的妥协,把过错都归咎于被压迫阶级,是一种极为反动的世界观,价值观。
不过,这部电影还有一点可取之处。例如稍微揭露了咖啡馆招残障工可以免税,揭露了公交集团利用其残障人士的经历进行政治作秀之类的。但是,在片中这些矛盾被降低到了次要的部分,在创作者看来,这些都是残障人士的机会,要好好利用,这是鼓励无产阶级对阶级压迫进行妥协的反动思想。全然不反思这些情节恰恰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主要矛盾,这些部分恰恰体现了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的剥削压迫,尤其是利用残障人士服务其利益增值的目的,彻底撕下所谓人文关怀的虚伪外衣,彻底暴露其剥削压迫的阶级矛盾。
这部电影终究是小资对于残障人士关怀的美好幻想,而中修的社会现实,绝大部分的残障人士都属于无产阶级,被视为是“不合格的劳动力商品”,在他们身上能剥削到的剩余价值远远少于正常劳动力,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比如之前曝光上海市所谓的残疾人养护基地,残障人士被关在空间狭小、暗无天日的隔间中,受到非人的虐待。资本主义社会无法为残障人士提供保障,一切东西都以是否有利于资本增值为导向,而残疾人就是所谓的残次商品只能被资本所利用和丢弃。
残障人士的遭遇,本质上还是无产阶级的境遇,残障本身不是他们苦难的根源,而是无法满足资产阶级剥削剩余价值才被社会所抛弃。资产阶级的对于残障人士的公平之只有可不可供剥削罢了,所以残障人士的斗争应该整个无产阶级斗争的一部分,而不是所谓小资立场下追求自由和浪漫的个人主义逃跑措施。只有无产者不再被视为商品,当这些残障条件不再被视为能否剥削剩余价值的唯一标准,整个无产阶级,包括绝大多数残障人士才能得到解放。
只有无产阶级组织起来,把资产阶级专政彻底砸碎,建立社会主义,直至实现共产主义,才是全人类解放的唯一途径。而这必须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自觉领导下才能实现,而所有致力于反抗资产阶级专制统治的无产阶级,也必须投身于建设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迫切任务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