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Telegram: Contact @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如果说先锋队的组织形式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诞生而来,必然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那么实际的问题在于如何限制先锋队的资产阶级法权,而不是机会主义者的打着抛弃“资产阶级的”组织形式的小组阶段论。民主集中制之所以能成为组织起革命家的组织形式,在于无产阶级立场的统一,资产阶级政府的民主集中制、东风的民主集中制看似套着是无产阶级之间关系,但从其两个不同的极端表现就可以看出二者资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套着的还是资产阶级的关系。
2、机会主义团体宣传如百万补贴、怠工组织式的“融工成果”,恰体现了机会主义“见物不见人”的实质。痴迷于依靠工人自发性的工联主义的工作,看似有些物质上的收获,看似工人们聚集成了“组织”,但既没有同工人紧密联系更不要说获得领导权,完全把组织建设抛之脑后,面对资本家的反攻倒算毫无办法,最终也只能是工人离场、组织建设归零。机会主义总把政治报矮化为某种经验手册和报纸,也是相同的道理。事实上只有通过如政治报式工作搭建起的脚手架,才能真正建立起紧密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才能把民主集中制的建设完成0到1的转变。
为了蒙蔽无产阶级的需要,资产阶级一直用物的联系来掩盖人的联系,从而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成是永恒的、平等的人与物的关系,从而掩盖其背后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的本质。这一套反动理论如今也被历代机会主义者、修正主义者所继承,从而掩盖其路线的反动本质。
如今赵国的资产阶级(及其走狗)和机会主义者就是样做的。赵国喉舌宣称如今赵国的国企和土地仍然是公有制的,只不过是转让了经营权和承包权,因而赵国仍然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赵国的机会主义者则宣称 只有所谓线下的融工才能造就一个工业化职业革命家组织(即小组阶段论),而大群的政治报路线依赖于线上是假的工业化。
革命的群众应当用马列毛主义看“穿见物不见人”背后的反动本质,不被网络线上线下划分所迷惑,在列宁的政治报路线下建设职业革命家组织。同时坚持地上地下划分,通过不断的划清界限、坚持地下的职业革命家组织领导地上群众组织、以党的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代替群众的自发性来组织无产阶级、壮大革命力量、推翻资产阶级专政,扫清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的一切黑货谬论。
一 批判资产阶级的“见物不见人"
资产阶级的民法中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所谓人事关系(即人权)其二则是财产关系(即物权)。物权,被仅仅描述为人对特定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而物权中的所有权也仅仅成为人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力,自然所有制也仅仅是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制度了。资产阶级民法通过这种规定营造出一种假象,似乎所有权、所有制仅仅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于是资产阶级宣称资本家成为资本家是合理的,因而他占有生产资料和资本,为什么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呢?因为他就是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自然,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去给资本家当雇佣劳动力也是合理的,双方之间也仅仅是平等的物的交换——工人造出产品,资本家支付薪水。
但是“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仅仅是物与人的关系吗?显然,一个工人拿走自己生产的产品会被资产阶级专政机器以盗窃罪惩罚,工人进行罢工甚至夺厂时保卫资本家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是资产阶级的军警暴力。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并不是所谓单纯的物质的生产和交换,其背后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专政。改良主义者否认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是建立在资产阶级专政上,认为工人被欠薪等仅仅是被“没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用非法合同所欺骗,因而解决办法就是打官司——为“没有雇佣劳动精神”的合同打官司。但是为什么一张纸质的合同能够束缚住无产者任劳任怨如牛马呢?仅仅就是一张纸合同吗?白毛女中黄世仁请迫喜儿签卖生契,喜儿不同意怎么办呢?那就靠黄世仁这些地主的武装暴力,靠蒋介石、日寇的军队。人民怎样获得解放呢?靠去国民党法庭上打官司称“卖生契”不合法吗?靠的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推翻反动派专政,地主被抓汉奸被杀返乡团被缴械,黄世仁的卖生契地契也就成了一张废纸,就算不烧也没有什么用了。反过来说,喜儿被黄世仁掠去是因为她们家里物质条件穷的只能卖人吗?不是,是因为贫农没有被组织起来,没有自己的武装,面对黄世仁用抢杆子抢人面前就是无力量的。
资产阶级用物的生产和物的关系掩盖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关系,在这一点上赵修的御用理论家也做出了具有“赵国特色”的创造。
如上所说,所有权、所有制被资产阶级描述成一种简单的物的占有关系(而与生产中人的关系无关),这一点也为赵修的复辟而背书。既然所有制仅仅是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那么将生产资料的使用、承包、经营权等等卖出去也不影响所有制性质。因而国企聘用资本家当经理还是公有制的——因为所有权归国家,解散人民公社分田到户也是集体所有制——因为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谓混合控股的企业中赵修的股份也算是公有制了,至于这些单位中劳动者是如何生产的关系是如何的?对不起,这都跟所有制没有关系,因为所有制仅仅是物或物的占有关系。
进一步,资产阶级不仅通过物的联系掩盖人的联系,而且用“见物不见人”来反对正确的革命理论。现代修正主义的经济学则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说成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生产关系,并且把这种生产关系物化。 走资派沃兹涅先斯基起劲地鼓吹这样一种观点: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后,“谁战胜谁的问题已不仅在工业中而且在农业中坚定不移地有利于社会主义方面而得到了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已经消灭”,"社会需求和物质生产水平之间的矛盾 .这样,社会主义的生产过程,就同庸俗经济学描绘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一样,仅仅是人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被否定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被物化了。这就是沃兹涅先斯基以及后来的现代修正主义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鼓吹"唯生产力论"的理论基础。如今赵修也顺着苏修的调子,鼓吹赵国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其用单纯的物质生产与需求来掩盖了赵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但是资产阶级的见物不见人终归是骗局,马克思在分析资本家所有制的时候指出:“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毛主席也一再教导我们,社会主义所有制建立以后,在所有制方面,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些论述都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并不是物,也不是人同物的关系,而是一种同物联系着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赵修的国有制企业是由什么人掌控的呢?推行的是什么样的路线?那就是由赵修官僚资产阶级掌握推行的是利润挂帅的资本主义路线,无产阶级在这样的企业中处于深刻的无权状态。仅通过物的关系,文革的公有制与赵修或苏修的计划经济似乎没什么区别,透过物的表面看人的问题就可见赵修苏修的“公有制”与文革时无产阶级掌握推行革命路线政治挂帅的公有制是本质的区别。
必须再次明确的是,赵国是一个彻底复辟的并且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老左念念不忘的“公有制才是社会主义”,看见的不过是社会主义企业的躯壳、残骸,只看到表面上国企的物的生产似乎是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但看不到是这种外壳之下填充的是资本主义的利润挂帅路线,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榨取。赵修的市场经济、苏修朝修的计划经济,其物质生产流通的过程看似是不同的,但物的背后都是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二 批判机会主义者的”见物不见人
上文举了资产阶级“见物不见人”的几个把戏,从中可以得到的经验是资产阶级出于反动的目的常用形式主义的见物不见人的观点来模糊人的联系的本质区别,从而反对透过物看人的正确理论,做到掩其嘴脸行其罪恶的目的。这与机会主义有什么关系呢?在运用“见物不见人的”形式主义观点上,机会主义者与资产阶级是相似的,机会主义者用互联网线下线上来模糊手工业组织与工业化职业革命家组织的区别,模糊阶级的先进部队与阶级的界限,从而反对列宁政治报路线、地上地下路线,粉饰自身崇拜手工业、崇拜自发性的本质。
最初机会主义者用线上线下划分来遮盖组织建设的任务。此时机会主义者宣称由于网络条件,手工业小组的分散状态是自然而然的被打破了,组织建设的问题是已经解决了,因而现阶段的任务就是去进行融工否则就犯了脱离群众的“大罪”。机会主义者以网络的联系掩盖了组织中人的联系的性质,到底是手工业小组联系还是工业化职业革命家组织的联系?列宁的政治报路线的媒介是报刊、书信等,孟什维克也用报刊、书信保持着联系,但这两种联系是同一中联系吗?显然,机会主义者用网络的联系掩盖其组织的联系不过仍然是一种松散的、无纪律的手工业状态,无论有无网络都是如此。
机会主义者的这种论调很快被戳穿了,组织的建设问题似乎成了共识,但机会主义者仍然继续拿着线上线下理论来掩盖问题——建设怎样的组织?怎样建设这样的组织?机会主义者先说废话:“我们要建设一个职业革命家组织,这个组织要像布尔什维克一样紧密、纪律严格如何如何。”那么这个组织从哪来呢?机会主义者说到:“只能从线下的融工中来,线上活动只是线下的辅助,线上活动不能建立紧密的联系和严格纪律。 若有人问为什么要这样,机会主义者则会宣称互联网“线上”的机会主义团体是松散的软弱的(这差不多是他们自己的写照),因而通过互联网不能建立革命者间牢固的联系,从而只有进入“线下”(哪怕他们连怎样确保见面时的信任都不知道)才能建立牢固坚强的联系,这样一来,“线下融工”似乎就成了机会主义团体摆脱混乱的“救赎之道了。机会主义者用线上线下掩盖的是什么事实呢?那就是不论是机会主义者的“线上团体”还是机会主义者的“线下融工”都是手工业方式,都是没有分工协同、严格纪律的松散、混乱状态。机会主义者自身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机会主义者跑到“线下”并没有如愿摆脱手工业状态的“debuff”,伐修社“线下融工”没有改变其在“线上”时极少数人干活大部分人吹水的毫无分工状态,其领导者也在工厂中过劳而死;东风组织融工团体没有改变其在“线上组织”中毫无纪律、毫无义务劳动的筛选的状况,该逃跑的还是逃跑。
事实上,机会主义者在网络上用0与1发出“运动就是一切”与其在现实中通过声波震动喊出“运动就是一切”是没有质的差别。机会主义者在群聊里吹水聊天与其在所谓怠工斗争中与工人发烟吃饭交朋友的联系也没有本质的区别。机会主义团体中的手工业联系不会因其媒介是数字还是光波、声波而改变半分。
机会主义者用线上联系、线下联系掩盖手工业小组联系与工业化职业革命家组织联系的区别。机会主义者的手工业小组是怎样的联系呢?从一个侧面,即机会主义者辩护的好朋友红贝老左等泥潭派中可以看出来:开读书会、调研会,没有义务劳动,相干就干不相干也可以留着,没有分工协作而是几个积极分子的手工业的“精致”生产,至于严格的工业生产般的纪律?更是不可能生长于手工业作坊之中。机会主义者如此的热心给老左们辩护,不能不说是因为机会主义者与老左们臭味相投,老左泥潭派的原著会、调研会正是很好的切中了机会主义者手工业方式的心。
不过以上,即机会主义者手工业的状态(无论“线上线下”)也已经被充分的揭露了,但是无理可说或生气的机会主义者并没有放弃其手工业路线,继续拿着线上线下划分,几近无理取闹的嚷道:“互联网线上就是不能通过政治报搞职业革命家组织建设,必须要线下融工,只有再走一遍小组手工业的历史阶段才能建设一个工业化职业革命家组织。”
通过线上线下的障眼法,机会主义者似乎反对的是政治报的网络媒介形式,但实质上机会主义者反对的不是政治报在网上而是列宁的政治报路线本身。机会主义者说了乱七八糟一大堆类似线上建党脱离群众的话,其实就是一个意思:政治报不能成为集体的组织者!
机会主义者的论据掩盖在线上线下的物的联系背后,搞得莫名其妙遮遮掩掩,这里不妨引机会主义者前辈的话让机会主义者的真实想法从线上线下的粉饰中暴露出来:
但我们绝对不能同意说这种提法(同《从何着手?》一文的标题是符合的。这无疑是一种极重要的工作,但是能为革命时期的战斗组织奠定基础的并不是这种工作,并不是一大批通俗传单,并不是一大堆宣言。必须在各地着手建立强有力的政治组织。我们还没有这种组织,我们过去主要是在有知识的工人中进行工作,而群众几乎只是进行经济斗争。如果不在各地培植起强有力的政治组织,那么即使有办得很好的全俄报纸,又有什么意义呢?烧不灭的荆棘老是在那里燃烧,总烧不完,但是它也不会烧着任何人!《火星报》以为人民一定会在全俄报纸的周围,为创办全俄报纸的事情而集合起来,组织起来。其实,人民在更具体的事情周围会更紧密得多地集合起来和组织起来!这种更具体的事情可以而且应当是普遍创办地方报纸,立刻准备工人的力量去游行示威,由地方组织在失业工人中经常进行工作(经常在他们中间散发传单,召集他们开会,号召他们反抗政府,等等)。(总而言之各种小组融工实践活动)我们要在各地着手进行生动的政治工作,而当在这个实际的基础上的统一成为必要的时候,那它就不会是人为的统一,不会是纸上的统一了(不会是网络上的统一了! )。要把各地方的工作统一成为全俄的事业,这决不是报纸可以办到的!”(这绝不是线上水文可以办到的!)
机会主义者小组建党、反对网络政治报、水文等诸如此类的调子无非是上述词句的重复(或许加了点现代特色如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机会主义者反对如今的列宁政治报路线,不是因为政治报的媒介是纸张还是网络,而是组织问题上路线的对立,是列宁所说的统一的党的复兴与小组习气的矛盾.
列宁的政治报计划能够建立一个职业革命家组织吗?当然能,而且这与政治报的媒介形式是无关的,因为马列毛主义者做的是人的工作,而不像某些纯技术论的机会主义者。
“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通过办报这条流水线,一来能在写作中暴露组织成员的思想,通过批判错误思想来达到组织的思想统一,二来能够锻炼起组织成员的纪律意识和分工协作能力,为其他一切革命工作做准备。搭建工业化的革命组织,不在于把其中使用的各种网络工具做得多么细致,不能过分依赖网络工具,这只会陷入唯技术论的误区;重点应是锻炼革命家的民主集中意识和协同能力。只要锻炼出了一批有成熟协同能力的革命家,即使撤销掉脚手架,也能够把革命建筑修建成功。 但是现在作为开始,没有脚手架就根本不足以锻炼出这样一批革命家。”
在列宁的时代,政治报的媒介是纸张、书信等实体,这些媒介表现出来的具体工作形式便是报纸的资料收集、发行、印刷、投递等,在互联网媒介上这些具体形式有着不同也不用再刀耕火种般采用纸质媒介,但在物与人联系变化的背后人与人的联系是没有变化的:“如果我们要把一个城市中各单个小组,比如说各区的小组“统一起来”,那就需要有共同的机构,这就是说,不仅极有“联合会”这个共同的名称,并且要有真正的共同的工作,在经常的共同工作的基础上来建立城市之间的实际联系…”“这种实际联系只有依靠共同的报纸才能着手建立,这种报纸作为唯一经常进行工作的全俄事业,把各种各样的工作综合起来,因而推动人们沿着所有的许许多多条通向革命的道路不断前进。
在列宁的政治报路线下,共同的义务劳动、共同的严格纪律和民主集中制所建立的联系是与机会主义手工业线上团体或线下融工小组的联系本质不同的,其所承担的任务即建立一个职业革命家组织也是机会主义者线下手工业融工和线上的所谓政治报或联合时评所不能承担的。
而这两者的区别便是让机会主义或惊恐或憎恶地用线上线下划分所掩盖的。
见物不见人的线上线下,除了反对列宁的政治报路线为手工业小组阶段论背书外,也成为了机会主义者混淆党与群众界限,掩盖其崇拜自发性的工具。在这种包装下,机会主义者崇拜自发性反而成为了不脱离群众的光荣,列宁的划清界限反而成为了脱离、远离群众的罪证。
机会主义者(差不多还是拿自己为参照)宣称由于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等,因而线上的革命者思想是不纯正的纪律性是不强的小资习气是重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革命知识分子到线下去融工,融入工人,把线下的工人组织和工人运动当作工作的核心,要尽快的把线上的知识分子转化为线下的工人或者尽可能多的把线下的工人吸收进组织,所以线下领导线上,线上服务线下”。除了机会主义者继续拿网络联系为手工业联系的必然结果(思想混乱、纪律松散)开脱外,机会主义者讲了一些别的更奇怪的话。什么是“线上服务线下,线下领导线上”呢?什么是以“围绕着线下的工人和工人组织绕着转”呢?于此同时,机会主义者出于惊恐似的讓叫地上地下路线是黑帮路线是布朗基主义是脱离一般群众等等。
事实上这个被机会主义者用线上线下掩盖的问题就是:什么人才能是党员?机会主义者说只要是线下的有自发斗争的工人就是党员,党员的称号分布的越广越好。机会主义者所谓的“线下领导线上”就是要让巴布什金去领导列宁,让革命者的自觉性降低服从到自发水平,就是要让工作的一切围绕自发斗争转。
机会主义者把线下当作是革命、革命性的源泉,在这种线上线下划分下是一种近乎血统论的划分——线下的工人是革命的,而线上的小资知识分子在软弱的动摇的,因而线上的小资革命者要融入线下的工人中,要尽快吸收线下工人进入组织。于是机会主义者用线上与线下的划分模糊了自觉性与自发性代替了地下与地上的划分。在这中以物即互联网为划分的理论背后是机会主义者将自己融化到工人自发性的机会主义路线。所谓“尽快吸收线下工人”看似是不脱离群众但实质是要模糊阶级的先进部队与整个阶级的差别。
机会主义者用线上线下的划分模糊阶级的先进部队与整个阶级的关系,而马列毛主义者的,被机会主义者污蔑的地上地下划分针对的不是线上线下的物的关系,而是人的关系问题,是列宁所说的不断划清界限。地上地下的划分仅仅是秘密职能与公开职能的划分吗?不,而是作为阶级的先进部队与阶级整体的划分,在组织上这种划分表现为地下的职业革命家组织与地上的群众组织的划分。线下领导线上还是地下领导地上?一个是将“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的政治降低到自发水平的尾巴主义”,一个是以自觉性灌输替代群众的自发性,努力使这个阶级的水平提升到先进部队的水平上。地下与地上的界限是明确的,地下职业革命家组织的代办员领导地上群众组织,经过战斗值班的义务劳动和严格纪律筛选出先进工人。机会主义者害怕诋毁这种划分和筛选,因为其作为革命的投机者不能接收这种义务劳动和严格纪律,但这也侧面说明了这条路线的正确性——划清阶级的先进部队与阶级整体,划清革命者与同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