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Telegram: Contact @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我没看过此书,不过我认为就讲到的点来说,还少了关键性的东西,就是路线斗争,比如长征,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产物,最后经过路线斗争才确立了毛主席的正确领导,组织纪律的前提是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的一致性,在这样的正确路线下分工合作和民主集中才能发挥作用,机会主义者拒绝根据革命实际分工,搞政治作秀,因此闹出线上线下这样的笑话,他们只管实践的表象。不管实践的实质是否有利于革命,因为安全问题压根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2.红星照耀中国所记录的历史,是吸纳斗争经验,推动革命发展的宝贵财富,但所有的历史也都必须服务于当下的革命运动,才能发挥作用。长征和抗日革命时期的最宝贵经验在于坚持正确路线的领导。,在正确路线下,没有人也会有人,没有枪也会有枪。即便是经历长征保留下的一点小火苗,也能掀起燎原之势。
最近整理家里的书架,偶然发现了一本斯诺的经典之作–「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在很久之前就被列为小学必读书籍了,当时笔者十分鄙视这种“死读书”行为,革命经典就是要引导着去看的,要充分了解它故事的时代背景,小说作者的人物背景,还要初步对无产阶级革命有一定了解才能完全理解。可惜中修的应试教育下,我当时对「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十分“鄙视”,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为了完成资产阶级布置的任务罢了,当自己对社会主义革命逐渐认识之后,重新主动的拿起它,认真的阅读起来。发现原来这本书有这么丰富的价值!
这本书由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诺所著。详细的讲了毛主席,朱德,贺龙等一系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左转经历,长征与抗日战争,红军以及苏区内部的民主生活。读者再次读到各位先驱们的人生历程,十分的感动,又万分可惜,他们的事业最后还是被机会主义,修正主义者们的阴谋诡计给“跌了个粉碎”,一想到长征路上为了中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牺牲的革命英雄们,再看现在中修社会下苦难的工农同胞们,阶级仇恨和眼泪就不禁在心中和眼里浮现出来…
一、长征胜利与工业化组织
有些泛左翼只认为长征的胜利属于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和红军组织的严格执行命令,但实际上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泛左翼的局限性了。
“红军从1934年10月16日开始长征,历时368天,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
“在长征的368天中,红军在200多天里都在行军。他们平均每天行军24英里(约合38公里)。”
要注意了,这还是在不断的遭遇战,不断的突围,不断的机动作战之中,身后还背着一个国家核心的辎重转移所达成的奇迹。这个奇迹为什么能诞生?首先我们要知道,红军为什么战无不胜,他们是怎么能这么准确和坚定的贯彻作战任务呢?不是什么虚假的“铁一般的思想”而是铁一般的纪律 !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纪律来组织这个庞大的队伍,没有民主集中制和少数服从多数来确定长征大体和细节计划,那么革命早就白白送葬在山里,江边了。组织纪律是一个革命组织最重要的因素,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作为行动准则,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组织纪律最大的表现。
再谈分工用对长征的重要性;长征的途中,周恩来率领的情报组一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周恩来自信的说:“目前为止南京还没有成功破译过我们的电报密码。”信息差一直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差决定了双方领导层中的决策速度,而战争进入近代后已经是以秒来计算了,一封电报要是晚几分钟,总部就可能遭到轰炸突袭。通过情报组(辅助)的不断努力和信息上的掩护作战,成功引诱敌人去了假的红军主力位置,为主席团(决策)指导,红军(行动)执行的四渡赤水添加了更多的胜算。
通过组织纪律和分工合作就是表现红军以及中共是个标准的工业化组织最有力的论证,要是让东风或致远星的先生们去完成长征任务,我看连湘江都过不去,“元老院”的“长老”们就卖掉其他“同志”然后举手投降了。
二、地下组织和代办员的重要性
斯诺当时所处的年代是1936年-1937年左右,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开动了战争机器,虎视眈眈的盯着中国大陆,然而蒋介石这个土匪头子和他带领的土匪团依然对着陕西苏区进攻,胡扯什么“攘外必先安内”实际上就是为了镇压无产阶级的抵抗,好让之后向日帝妥协投降的时候少个隐患罢了。斯诺为了进入苏区采访,经过了无数位地下工作者(代办员)的联络,没有他们的努力,苏区和白区就是一层迷雾,苏区获取不到任何信息。代办员是身处白区的幽灵,地上身份可能是某个商店的员工,掌柜,甚至是国民党高层人员,然而他们的地下身份是中共的间谍,联络员,鼓动者,暴力机关组织者,总之就是地下组织派遣到地上行动的代办员。代办员是地下组织联络地上组织的纽带,是地下领导地上的传话筒。机会主义者胡扯什么
“线上领导线下 或是线下为主,线上为辅”
完全就是忽视了参与革命人员的安全性和革命组织的安全性,网络只是联络手段之一,线下开会也只是联络手段之一,要是将来中修反动到把大城市里全城断网封锁消息,说不定电台都要再次搬出来使用呢,这时机会主义们也要大叫“我们要线下找小船开会”吗?所以就是要坚持地下领导地上为原则进行革命活动。
三、给想在白区幻想搞集体化的先生们当头一棒!
陕西苏区的工业中心–吴起镇,是当时红军和苏区最大的工业基地,尽管白匪们想尽一切办法去制裁封锁江西苏区的工业,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团结协作下,还是建立了纺织厂,织布厂,机器车间,兵工厂之类的小型工业生产组织,这些工厂生产出来的工业品都是交给生产合作社去出售的,它的成功以至于南方的国民党都在模仿苏区的集体企业销售模式,哪怕苏区战火不断,也依然是保证了苏区经济稳定的基石。然而,国民党在实践之后发现,在自由资本主义的白色世界里,想要实行和经营这种合作社是极为困难的。因为根本原因在于它的政治制度!苏区讲究的是国家管控资本主义和原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苏区的工业化进程太低了,以至于在传统经济方面根本无法与白区抗衡,所以中共就搞起了土地改革和减税等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福利(实际上上交的税率要多,不过农民和无产阶级是为自己而生产,而不是地主土豪,所以更加热情的投入苏区建设之中),保证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但在现代中修或是国民党所在的白区,实行的是自由和垄断资本主义制度,资本家和官僚集团互相勾结,集体经济严重威胁了他们的生存环境,是一定会被官僚资本家联手打倒在地,就算利用了集体经济,那也只是为官僚资产阶级创造价值的,而苏区的集体经济是全部为了人民而生产,根本不可相比,这些想在白区cosplay集体经济的“经济学家”们还是趁早看看中共苏区的实践,给自己上头的小资产阶级经济性浇盆冷水再说吧。
总之,虽然比不上专业的“党史”研究书,但这是一本价值很高的经典读物。小资产阶级机会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马列毛主义者,阶级立场不同看待这本书的方式也不同,机会主义们有时候口口声声说读书,但实际上看完之后什么也没学到。而且学习是为了运用在实践上的,通过东风和致远星先生们的实践来看,距离真正的革命家组织还差远了,或者说这些机会主义团体一开始就是错误的,真正的工业化革命家组织只能从头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