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棒——激浊扬清——且看机会主义者“水太凉”、“火不够旺”的反复横跳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机会主义者很引人耻笑的一点是,他们到了工厂要说“客观条件太艰苦,不想被压榨成人干”,离开了工厂又要说“客观条件不允许,革命发动不起来”,反过来覆过去就机会主义占了嘴理。归根到底革命的成败,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能够领导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有了先锋队,即使革命再处于低潮,先锋队的革命家依旧能保存自身,伺机以待革命高潮的到来。而到了机会主义者这里,任何的革命主观能动性都要让位于所谓的“客观条件”,任何的机会主义者自身的无能、懒惰、懦弱都能归结于所谓“经济基础的不适宜”,这是机会主义手工业的必然结果,而他们是不可能将革命向前推进的。
2,马列毛主义者很愿意做一个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螺丝钉,做一个革命的螺丝钉是每个想要革命的人的愿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牺牲是精神是可以践踏的,是可以被机会主义者毫不负责任的错误路线所带偏的,要发挥每一个革命者的力量,就需要一个工业化的革命家组织,这个是整个革命能够进行下去的中心环节,只有掌握了这个“纲”,其余的“目”才能发展,政治领导一切,当然手工业小组的机会主义者们是理解不了的。

当前本国的根本矛盾是:机会主义的手工业式的、以小组为基础的融工,根本无法实现有组织、有计划、工业化、大规模的自觉融工,融工者无法作为先锋队把工人群众组织起来、开展系统地政治灌输,无法领导工人群众开展自觉的政治斗争、夺权斗争。而只能成为工人群众自发性的尾巴。 而革命工作能否开展和劳资矛盾尖锐与否没有必然联系,目前本国的阶级矛盾愈发深重,群众自发运动此起彼伏,但是却没有无产阶级革命的迹象的事实就摆在眼前。高炬同志提出过这样一个正确的口号策略:全面融工、互联节点,这就告诉我们,不是个人去考虑要不要找轻松的工作,要不要进“黑厂”,而革命组织不能仅做黑厂的工作,也不能仅做待遇好的场所的工作,必须要把自己的成员派到社会的各个阵线上去,所以马列毛主义者的结论是,客观条件的优劣并不决定革命的必然性。

无产阶级的革命,从来都不是这些投机者们想象的那样,自己作为“先进知识分子”,“天兵空降”至一个个“黑厂”里振臂一呼,解救这些受苦受难的工人们,这种政治作秀除了能满足自己攫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外只会将参与运动的无产阶级工人拖向深渊,甚至葬送革命。历史上大量曾进行的轰轰烈烈的融工组织,他们自发性斗争的失败教训无不告诉着我们,无产阶级唯一的武器是组织起来。无产阶级的力量也唯一来自于组织起来程度。而无产阶级真正需要的是组织起来,是能够将工人们自发而没有方向的力量,集中到革命路线的领导下,为无产阶级的权力而战,这是工人真正需要的东西。

“交朋友”带不来革命,“罢工”更不是尾巴主义的遮羞布

就是在这种怠工中我和其他工友建立了感情,后面不给发工资我们就挑起罢工了, 这就是我们在工作中通过怠工加强了联系, 建立了熟悉和信任

感情无法产生群众推翻反动当局的政治认识,政治上的缺乏只能通过政治认识的提高去解决。假使通过和普通工人所一直在自发进行的一样怠工而建立了“联系”,通过罢工讨薪来加强了这种联系,那么问题来了,在没有怠工和罢工的时候,这种联系还存在吗?在工厂主按时发薪甚至加薪的时候,这种联系还能维持吗? 阶级斗争,为何说是阶级斗争,就是因为阶级矛盾贯穿始终,像一根引线一般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工人们拿完钱、或者资产阶级老板施舍点短暂的权利(如准时下班等),就各散东西了,那这段所谓感情就结束了。工人们已经在赵国大地上进行了无数次的这样的经济罢工甚至流血冲突,而机会主义者不仅不会思考这样的自发斗争要如何上升到自觉斗争,反而为这样的自发性斗争欢呼雀跃着,为“革命高潮”的到来而兴奋不已,一股脑、毫不思索的跳进去;待到机会主义们在厂里掀不起风浪,则又摇头叹气的爬出来,感慨这个厂子不够黑,工人不够觉悟,矛盾不够尖锐,继续往下一个泥坑跳,这就是在不断重复着尾巴主义的游击战,美其名曰,留下星星之火。此类斗争的物质基础已经决定了这感情不可能培养出战友般的情谊,也不可能发展出工人同志,就只能找到朋友而已,以后见到仅仅是饭聚一下,甚至只可以是点头之交。那革命事业是这般的请客吃饭就能够成功的吗?显然不是!个人情感基础上的自我约束完全不能与组织的钢铁纪律相提并论,投机者的“小利益共同体”也完全不能产生出工业化的组织协同。马列毛主义的融工路线必须建立在工业化协同的革命队伍领导下,地上群众组织从一开始就在地下革命队伍的领导下,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地下代办员及其代办员网络充当着桥梁,但代办员如何产生,还是离不开在革命队伍内的工业化协同锻炼,因此又回到了革命的总路线,即以地下政治报为脚手架培养职业革命家,革命也不是请客吃饭,地上群众组织内也必须建立纪律性,也只有建立起纪律性,群众组织才会具有战斗力,能够胜任实打实的组织群众和阶级斗争实况的任务,革命的路线才能与群众运动真正结合,革命队伍才得以实现对群众运动的领导。

阶级矛盾的尖锐仅作为“催化剂”,革命的诞生从根本上离不开革命的建设

八个小时厂也有, 就是工资不高,而且劳资矛盾不尖锐没法搞工作, 干歌名还是得电子厂,劳资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融工

依靠阶级矛盾的尖锐性去谈论是否能取得胜利,是很典型的机会主义路线。如果单纯依靠劳资矛盾,那么大城市显然劳资矛盾更大,岂不是应该走大城市城市暴动路线。是错误的具体经验领导政治。罢工的成果是什么?有没有建立一个自觉准备进行夺权的组织?工人有没有能力保卫哪怕是单纯经济斗争得来的果实?这种融工的结果,其实就是又留下一批沉迷经济斗争的工人,然后机械地重复“被压迫-自发反抗-资产阶级暂时妥协-欢呼”胜利“-资产阶级卷土重来”这个机械过程。 机会主义者总是在幻想自发的经济斗争上升到自觉有组织的政治斗争,他们幻想剧本的结局就是“罢工胜利,工人得到了补偿”,然而现实不是剧本,老板与政府打击就是存在,对涌现出来的工人积极分子就是该抓得抓,就这样把脆弱的自发手工业组织摧毁,然后把一切经济斗争的成果全部收回去。那么工人群众不斗争,是因为压迫不够吗?是因为矛盾不尖锐吗?不是,工人们需要看见的是长期的扎根,是熟人网络,是持续稳定的组织力量,而不是留下一地鸡毛的“天才演说家”。 机会主义者当中的个人往往被动卷入自发群众运动,而从来就谈不上领导群众运动,往往是自发群众运动已经发生,机会主义团体才往自己脸上贴金,群众运动胜利或失败,跟他们毫无关系,更谈不上群众在运动后的成果和教训。 革命如何胜利?最关键的部分一定是无产阶级政治上的建设得如何,如果无产阶级有一个遵循正确路线的政党,那么群众反抗的怨恨才能被凝聚成政治总攻势,即使,不利于发起攻击,也可以计划保存有生力量,并积极创造革命氛围,好的坏的条件才能利用起来。换言之,主体条件不行,客观情况即便再有利也是把握不住的。

资本家留不住工人,机会主义更留不住。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长期扎根的准备,这实质上就是抛弃无产阶级群众。实际上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工作的基础。列宁教育我们:“哪里有群众,就要到哪里去。”机会主义屈服于客观困难,抱着投机试试的心理蹲黑厂,干不下去了就跑,还顺便污蔑群众不开化,这是抛弃群众的表现,是跟在群众尾巴后面的胆小鬼,而不是群众的领导者。泛左翼的融工闹剧不是说明旧方法还不完善,而是它已经彻底走向无产阶级全面解放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