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伤痕文学电影《活着》,批反动文人丑恶嘴脸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Telegram: Contact @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这些反动文人啊,小资群体,大书特书毛主席时代的“苦难”,篡改历史真相,贬低人民群众,死也看不到阶级斗争,转而充当对中修点头哈腰的哈巴狗,向中修献媚,政治投机。我们马列毛主义者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这些人的小资产阶级立场,坚定唯物史观,相信人民群众才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真正力量。
2、《活着》有双重含义,其一指代故事主角的旧剥削阶级残余经历了社会中国后虽然经受改造但没有被彻底清算,作为小资产阶级活下来重新发达,这也映射了作者余华对社会主义中国的仇视,对改开复辟资本主义后,个人重新发达的“美好愿望”;但是对于马列毛主义者来说还有第二层含义,即阶级压迫剥削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活”下来并死灰复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部作品反映着社会上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时期两条路线的斗争,文艺作品本身是有阶级属性的,是为某一阶级服务的,余华抹杀阶级矛盾,对于工农群众吃二茬苦受二茬罪视而不见,一心期待“美好生活”,从小资产阶级的视角,将尖锐的阶级斗争历史庸俗为一个人的沉浮史,一个随着改开的发家史,鼓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无疑是反动至极。

电影《活着》是改编自当代著名反动文人余华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封建地主福贵“悲惨”的一生,他年轻时候吃喝嫖赌,把家中的房子输给了别人,后来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后来遇到解放军得以解救。新中国成立后,福贵亲眼看到地主龙二被枪毙,国家成立人民公社、发动大跃进运动,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前在国军认识的朋友春生被打为走资派、他的女儿因难产而死,亲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去……本文将以解放后的剧情作为重点进行政治揭露。

解放后,解放军进城,群众们开公审大会,枪毙地主。
镇长:“你们家(指输给龙二房子)的木头可真好,烧了好几天……”
福贵:“那不是我们家的木头,那是反革命的木头”。
之后伴随着“坚决镇压反革命、保卫胜利果实”的口号,龙二在公审大会下被枪毙了,作为前地主的福贵被吓尿了裤子。

这是人民群众的胜利,千百年来,地主阶级压迫农民,他们无恶不作,害死了数不尽的人民群众,而如今在新中国,人民群众翻身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我们自然要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电影中淡化阶级意识,这类电影就喜欢有意无意的把这描绘成了暴民们的暴动、或是无知的人们无脑的跟随,目的就是洗白无恶不作的地主(剥削阶级)、为他们喊冤,余华的笔下将人民群众刻画的十分投机、思想愚昧。伤痕文学大多数都是这样,里面的人物往往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用马列毛主义者的唯物史观来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电影字幕:1958年,毛泽东在中国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为使钢铁年产量达到1070万吨,号召全国每一个家庭捐出所有铁器……
家珍:“这锅砸了往后吃什么?”
队长:“吃食堂,村里办了食堂,砸了锅谁都用不着在家做饭啦,省出力气往共产主义跑,饿了只要抬抬腿往食堂门槛里放,鱼啊肉啊撑死你们。”

在大跃进期间,生产队派人来挨家挨户收铁器,他们把福贵家的锅没收了,之后设立简易灶台,不分昼夜的大炼钢铁,这背后明明是刘邓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大搞浮夸风、共产风,企图破坏集体经济,但是在电影中丝毫没有表现出来,再加上河蟹多年来的反动思想灌输,人们很容易将错误联想到毛主席身上,而事实上毛主席在这个时期早已退居二线。河蟹的文艺创作者遵循着总设计师所说的“历史宜粗不宜细”,将这一点也应用到了文艺创作之中。他们这么做就是为了抹黑人民公社,鼓吹单干、宣传资本主义复辟的合法性。在新中国以前,生产资料(土地)掌握在地主手中,农民只能租赁到很少的土地来生产,这种小农经济效率及其低下,因此只有公有制经济才能解放生产力。建国初期,人民群众可能存在落后的小资思想,这需要慢慢来改造,在人民公社制度下,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集体统一调配,大大增强了农业的机械化,使得生产效率提高,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此外的政社合一,让人民群众自己管理身边的一切事物,真正做到了让人民群众实行自己管理国家的权利。伤痕文学从来不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发,只从事物片面的表面的现象出发,以偏概全,和总设计师所鼓吹的“积极性”如出一辙,都是唯心的观点。

电影字幕:1966年,中国开始了历史10年、影响全国的文化大革命……
电影先是给了个空镜头——大街上被贴满了大字报、人烟稀少。
镇长:“福贵,你那箱皮影啊,还是烧了吧……”
福贵:“能不能成立一个“毛泽东思想”皮影宣传队,也让这旧东西发挥点新作用”
镇长:“你看你那些都是什么东西啊?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典型的四旧”

电影中把破四旧机械理解的理解为砸烂一切来自旧的、封建时期的事物,看不到新事物是继承在旧事物之上发展的,是指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并不是把旧事物内部的一切因素全盘抛弃。阶级社会下文艺作品具有阶级性,主要看他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皮影戏当然可以改造,就像对京剧改造成革命样板戏一样,是对无产阶级文艺创作形式的创新尝试,要对其内容进行改造,使其适应于无产阶级革命,要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生活

文革期间,春生被打为走资派,电影中对其是否真的是走资派、还是被冤枉的并没有展现出来,如果其是真的走资派,那必然要被造反派打倒,如果其是被冤枉的,那也是刘邓集团为了保住资产阶级司令部而扩大化的结果,将党内走资派转移到人民群众之中,对群众采用专政的手段,逼迫其承认不存在的事情,典型的扛着红旗反红旗。其实质是党内的路线斗争,要看到背后是无产阶级司令部与资产阶级司令部的斗争

电影字幕:以后……
空景镜头:街上的大字报都没了
福贵:“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牛以后啊”
家珍:“馒头(凤霞的孩子)就长大了”
福贵:“馒头长大了就不骑牛了,就坐火车、坐飞机,那个时候啊,日子就越来越好”

电影结尾变相的说:如今不再讲共产主义了、将阶级斗争为纲变为经济建设为纲,开始鼓吹“伟大的”改革开放了,如今的人们是团结一致向钱看,如今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可真是这样吗?

余华这个反动文人在《活着》的自序中写到:“作家要表达与之朝夕相处的现实,他常常会感到难以承受,蜂拥而来的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丑恶和阴险,怪就怪在这里,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鼓吹人性论,物质决定意识,人性难道不是因为私有制而产生的吗?资产阶级专政下,其上层建筑必然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在文艺领域是这样、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这样,资产阶级无论是抹黑人民公社,还是否定文化大革命,都是为了愚弄当下的无产阶级、宣传资产阶级的好,以达到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目的,我们无产阶级势必要争取文艺阵地,这就要求我们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因此当下最重要的是尽快将组织建设起来,在先锋队的领导下将无产阶级团结起来,走向革命胜利。

3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