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Telegram: Contact @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
编者按
1.小资产阶级喜欢把爱情描述成脱离社会的神圣之物,但是实际上爱情是社会关系的一种,那么在阶级社会就打上阶级的烙印,爱情的矛盾更是从属于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小说中所谓情感的寄托和转移不过是资产阶级在社会关系中对无产阶级的统治压迫的模仿罢了,因为资产阶级严重的感情观念就是像对待生产资料那样占有,人际关系是残酷竞争和压迫利用,而在社会主义中,无产阶级要去掉过去同志阶级制造的才子佳人的美好外衣和资本主义精神的扭曲内核,如同为社会主义奉献那样重新构建爱情的定义。
2.爱情不是凭空而来的虚幻的东西,要想获得真正属于无产阶级的爱情,必须要在现实生活中反抗来自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压迫干扰,最终才能建立深厚真挚的情感连接。然而,一个人的力量要想同整个社会制度抗争是势单力薄的。因此,无产阶级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必然也会被指引到“组织起来、一起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并且也只有革命,才能获得纯粹的爱情。
「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是由现代小说家村上春树所写的一部“现实主义”爱情小说,虽然他本人并不认为是一部“讲爱情”的小说,而是反映当时社会背景的伤痛文学…
具体来说是在日本60-70年代“全共斗”时期。当时二战后的一代年轻人,他们被机会主义利用,抛弃了马列毛主义革命路线,以“口头上的革命派,实际上的反革命”的托洛茨基主义为纲领,放弃了团结广大无产阶级同胞,取而代之的是无意义的冲塔行为,最后导致了革命运动的失败。
在这场学潮失败后,许多年轻一代都感到了迷茫,正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而且他们认为是革命背叛了他们,实际上是多亏了资产阶级的好帮手—各路机会主义分子和修正主义路线下脆弱不堪的日本共产党。于是这群本就不是什么无产阶级战士的小资产阶级学生们,在运动被镇压之后就回家过上美滋滋的小资日子去了。
故事的男主(下面简称“我”),我是一位看过资本论和精通英语语法的小资产阶级学生,我有两位好朋友,一位是我一直暗恋的直子,另一位是直子的男朋友。不巧的是,前些日子里,直子的男朋友去世了,我便和直子展开了一场“即喜欢又不是真爱”的感情故事。我很清楚直子是已故好友的女朋友,但长期的相处之下,我已经对她动情了,说到这里也是挺奇怪的,我并不是因为直子是什么样的好人或是有怎样的品格吸引了我,我对直子,或直子对我而言只是我们两个感情的一种寄托罢了,直子从头到尾也没真心爱过我,只是对已故男友的精神寄托罢了,当她20岁生日时,我去她家陪她,她把我当成已故恋人一样对我倾诉她的感情,酒精与思春期的心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特殊反应,我与直子发生了关系。之后她因为家庭和小时候亲眼目睹姐姐的自杀,搬去了一个精神疗养院,她身上不可告人的秘密太多了,而我至今也没能完全了解她,在她住院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真正爱我的女生—绿子。我与绿子的交往过程中时刻保持着距离,心中的一片森林是为直子而留的,但在绿子的陪伴下我已经喜欢了绿子,当直子知道我做出了选择后,她自缢在了那片漆黑,孤独的森林中,陪伴她已故的恋人去了,而我依然对于未来的生活感到迷茫。
以上是全篇小说的内容,看完之后我只感觉:“小资产阶级又在无病呻吟了。”对于男主来说,他对感情的定义仅仅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社会原子化分割了所有人和感情,只是因为寻找生活之中的精神寄托罢了。这位男主人设也是很搞笑,标榜自己读过资本论这部“大作”,文中多次提到他对那些口头上的“革命者”表示鄙视,而却给不出任何解决办法,只是为了鄙视那些误入机会主义歧途的年轻人,而他自己呢?早就放弃斗争跑去过小资生活了,这点跟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也很有联系。所以,这仅仅是小资产阶级的政治投机和优越感罢了。跟直子在感情上的拉扯,本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所带来的恶果,小资产阶级局限性又发力了,直子的心理问题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家庭关系,姐姐被霸凌导致的自杀,对男主失去依赖(其实也只是玩玩),所以根本原因是阶级斗争!而作者想不明白这一点,还在嘲讽革命,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了。
最后谈一谈这部小说重要的感情部分,这本书就是很简单的小资产阶级爱情故事,小资产阶级的情情爱爱就是这么模糊不清并伴随“新鲜感”,爱情被资本主义扭曲成了“情感快餐”和“吸血工具”,为了“爱”就是要多消费,既然要消费就要有钱,那就多去赚钱,这不就陷入资本家的圈套之中了吗?只要资本主义一天不被消灭,真正的纯爱就一天不能广泛的普及开来,只有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法权在经济,文化,政治上的一切影响,才能使广大无产阶级得到真正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