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Telegram: Contact @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
编者按:
1.资本主义所生产的精神资料,包括电影,总的说来有两个不可解决的矛盾。第一,从生产关系来讲,资产阶级发动不起最广大的人民参与到生产中来,而只能用对占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的剥削与让占极少数的资产阶级的好吃懒做来推动生产,资产阶级在生产中所关注的也不过是利润率的高低而已。第二,从意识形态来讲,资本主义电影都是老一套社会达尔文主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等等,在资产阶级自己那套价值观里反复转来转去,早就脱离了人民群众,是只有资产阶级自己才会欣赏的大毒草。这两个矛盾决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解放生产力,不可能将艺术的发展往更高的阶段推进,向解放全人类的阶段迈进。只有无产阶级专政实现了,全民所有制建立起来了,艺术才能向前发展。
2.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严重的束缚住了艺术的发展,尽管有更多的摄影技术又如何呢,现在的电影环境无非是演绎着精美的锁链罢了,内容是空洞的,外表再怎么华丽又有什么用呢?资本主义在抹杀文艺工作者,在抹杀艺术本身,资产阶级的艺术是吃人的艺术,而无产阶级的艺术是解放的艺术。
近来,笔者看到了这么一则新闻:2024年平安夜票房不如十年前仅有3000万,不到10年前的三分之一。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电影题材质量等等。与此同时,无论国内外,电影行业都呈现出了一个现象:新题材不多,新电影大多也是老IP的续作,且加上经济问题,这个市场在不断萎缩。这无疑与资本主义本身的问题是息息相关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已经玩不出什么新花样了。接下来,笔者将稍微结合电影发展史来谈谈当代电影没落的问题,及其背后的资本主义的问题。
电影发展史
电影起源于1895年的法国,且早在诞生之初就已经有了电影到底是艺术还是机械的争论。起初电影还只是以默片形式展示在观众面前,到了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就逐渐取代了无声电影,因为口音和记台词的原因,大量演员失业,电影厂也大量倒闭,这是电影遇到的第一次挑战。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对演员加以训练的话就很好解决。到了20世纪50年代,黑白电视的出现再一次冲击了电影院的存在,这也是电影遇到的第二次挑战。于是,电影厂推出了彩色电影来试图扳回一城。之后在20世纪70年代,因为反战思潮的兴起,电影行业又再次遭到了冲击。电影厂用推出更多类型故事片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到了2000年左右,DVD又再次冲击了电影行业,行业掀起来一阵反盗版风潮。今年,流媒体的兴起又再次对电影行业展开了挑战。
电影会没落吗?
以上发展史是笔者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而成的,但其实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把电影厂和电影做了一个深度绑定,即电影厂的没落=电影的没落,这跟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是挂钩的。这显然是有问题的,电影本身是思想、艺术——意识形态的载体,这种表现形式是不会衰落的,问题在于他被掌握在私人或者一类团体的手中,如果电影不盈利的话,制片方可能就不会继续投入,可能去投机或者趋于保守化,抱着老IP继续拍。在这种利润挂帅的情况下,创作者也会被掣肘,无法创新,只能投市场所好。此外,资本主义的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也导致了影片内核趋同,例如漫威和DC,这种电影传达的思想是单一且空洞的,最后只能用技术力和笑话进行填充,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工业产品。回到电影诞生之初的艺术与机械的争论上,笔者的答案是机械是根本、是下限,而艺术是目的、是上限。资本主义因为他的市场逻辑和空洞的意识形态逐渐保守,最终在机械和艺术的二象之间逐渐往机械的方向靠去。而要想把电影继续传承下去就必须破除资本主义的束缚,其中有两点。一是满足人民的需求,而不是利润市场的需求。二是改变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电影与群众的关系
在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上,必然要求创作者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不是在那里自说自话。虽然电视剧和电影在拍摄手法和制作周期上不同,但传达思想、满足精神需求的作用是没有区别的,笔者接下来举一个电视剧《繁花》的例子吧。事实上,笔者甚至连第一集都没能看完,实在是看不下去,开头就是一种浓厚的资本主义气息,再加上平常对王家卫的印象也不好,生怕接下就来个抽帧和莫名其妙的感叹,总而言之,它传达的就是一种小布尔乔亚式的幻灭和无病呻吟。在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看来,就是矫揉造作、自言自语,是一种导演的自嗨。虽然这种导演也有一种对艺术的追求,但这种艺术终究不属于人民群众,是反动至极的。只要资本主义存在一天,这种现象就会继续下去,因为其本质是受资产阶级法权,也就是受物质基础影响的,只有在无产阶级专政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情况下才能得以解决。
群众的生活
电影本身的问题之外,资本主义也对消费者——人民群众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其中最直观的问题莫过于时间问题了,笔者忙起来2小时的电影都要分三四天才能看完,更何况被996、007困住的人呢?在资本主义对人民剥削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大家看电影的时间只会更加碎片化,甚至没时间、精力看,这也是短视频兴起的原因,毕竟我们很难想象在厂里打了12个小时螺丝的工人在下班后还能保持清醒去看一部2小时的电影吧?其次,工资不见涨,物价节节高。看一部电影的成本越来越高,只能让人望而却步,大家也因此在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上选择了物质需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不是搞什么促销优惠促进消费就能解决的问题,毕竟大家懂不买立省百分百的这个道理。这本质上是一种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矛盾,资本主义不会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他只会竭尽全力维护这个体制不崩,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社会主义的电影
那么社会主义的电影是什么样的呢?笔者举几个例子吧。苏联的《战舰波将金》、《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普通一兵》、《青年近卫军》等。中国的《决裂》、《白毛女》、《上甘岭》等。这些电影取材都直接来自于工农兵的故事,以人民群众的视角塑造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形象。这些电影的制片厂都直接依靠于国家以及公有制,看个电影费用既不高,也不用担心什么投入产出的问题,而且还贴近人民群众,所以非常有利于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令人头疼的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过是个伪命题,只要突破资本主义的框架,一切也就豁然开朗了起来。
总结
电影本身并不会没落,只会在资本主义手上没落。说一千道一万,要解决当代电影没落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革命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资本主义不灭,那么工业垃圾和沉重剥削只会一直毒害人民下去,只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和生产资料公有制,让艺术服务人民这句话落到实处。而社会主义革命也只有依靠列宁式的政治报路线下的工业化组织的领导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