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合作社方面其中更是包含着两条路线的关键发展问题,合作社只是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手段,而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领导和带动是同走资派们的发展路线是截然相反的,前者是为了更好的从集体所有制到全民所有制的过渡,并且是不断改造旧的小生产所带来的落后问题; 而后者却是打着形式的、不顾一切的阻碍发展、停滞不前,这是完全错误的,所以根源问题还是路线斗争的问题。无产阶级唯有真正的贯彻阶级路线的方针,才能更好的加以辨别其中的一些片面性。
2、农业合作化怎么走,才能巩固工农联盟,继续走向社会主义,毛主席给出了很好的回答。一是要照顾到广大贫农,创立合作社;二是要打击地主富农,瓦解私有制。走资派反对这条路线,是因为他们要维护旧的生产方式,继续剥削和压迫广大劳动者。21世纪的我们要继承伟人的思想,把革命的道路贯彻到底。
正值毛主席131周年诞辰之际,全国的无产阶级无不怀着沉痛的心情缅怀这位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与此同时披着红皮的修正主义者们也借着毛主席诞辰的日子兜售他们那套令人厌烦的歪理。作为毛主席遗志的继承者,我们必须将主席真正的思想和精神传递下去,这里就从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管中窥豹一番。
农业合作化的背景
农业上的合作化不是建国后新发明的东西:在抗日时期,在陕北的安塞县,就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但抗日时期由于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表现为帝国主义战争和反侵略战争,所以生产上的合作化并不在党的主要工作范围内。直到建国后的1953年获得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 四大胜利,初步完成了建国后第一阶段(经济恢复时期)的任务,才真正实现了推进生产合作化的条件。正所谓不打无准备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
但条件不成熟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早在经济恢复时期毛主席就展开了要不要合作化的斗争。
兹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一件发给你们,请印发到县委和区委。请即照此草案在党内外进行解释,并组织实行。这是一切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的地区都要解释和实行的,请你们当作一件大事去做。这个决议草案可以在党内刊物上发表,但不要在党外报刊上发表,因为还是草案。 ——1951年12月15日
上面这个批文是毛主席对刘少奇反对合作化的错误路线的一次正面回击。刘少奇在1951年7月私自发文批判山西省关于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报告,试图在全党全国吹起一股反对合作化的妖风。
毛主席为首的革命派和刘少奇为代表的走资派的阶级立场分歧在合作化这个问题上赤裸裸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资本主义 or 社会主义
建国后农业要往什么方向走是决定国家性质的根本问题,因为我国当时还是农业国。往资本主义的方向走就要大力发展小农经济和商品经济,让农民既作为私有制下的小生产者又作为私有制下的消费者,同时为资本主义经济贡献力量。然后当大资本的生产力能够碾压小农的时候,就通过市场和政策手段让大量小农破产,为工业资本提供廉价劳动力。这个工业化路径是英国率先走通的,西欧和美国发达国家都走过这条路。
要往社会主义的方向走就是苏联经验:通过党领导的农业合作化让私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再通过长期发展集体所有制内的公有制成分最终让农业纳入全民所有制范畴。 毛主席说:
有些同志不赞成我党中央关于我国农业合作化的步骤应当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步骤相适应的方针,而这种方针,曾经在苏联证明是正确的。他们认为在工业化的问题上可以采取现在规定的速度,而在农业合作化的问题上则不必同工业化的步骤相适应,而应当采取特别迟缓的速度。这就忽视了苏联的经验。
毛主席的意思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经验不仅证明了这条路可以走得通,并且证明了这条路可以走得快。
在新中国刚刚起步的时期,走资和走社的斗争就在党内外、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展开。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农业所有制的问题,因此毛主席在1950年代特别注意农业合作化。
合作化的成就与作用
自从1951年毛主席针对刘少奇反对合作化发文以来,到1953年底,全国范围的合作社数量从三百多个增加到一万四千多个,到1955年已经进一步增加到六十五万多个。而且合作化以后增产的合作社占比百分之八十,完全证实了合作化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合作化除了对农民有好处以外,对国家计划和城市居民也有极大的帮助:
城市蔬菜的生产和供应,都要有计划性。大城市和新发展起来的城市,人口很集中,没有蔬菜吃,哪能行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城市郊区,蔬菜生产搞互助组,供应不好解决,可以不经互助组,就搞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甚至搞完全社会主义的合作社。
即合作社还可以被纳入国家统一的生产计划,为城市居民定向生产蔬菜。要知道当时的我国连主食生产都才刚刚恢复,副食品仍然紧缺,尤其是城市居民连蔬菜都不够吃。有了合作社就能有计划地解决城市食品紧缺的问题,进一步加速新中国的工业建设。
以上是合作化对经济和生产方面的作用,其对政治和思想的作用也是关键性的:
中央委员会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验,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将要结束的时候,即一九五二年,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个总路线就是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期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以求达到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的目的。
要注意毛主席这段话的最核心要点是要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建成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个共和国内仍然存在合法的私有制,同时由于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必然要往消灭私有制的方向走,所以同期还存在一部分公有制。这也就是说过渡时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而非资本主义过渡 ,毛主席的一切路线、一切斗争都围绕着这个核心目的。
农业合作化是属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部分,即在农业领域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因此合作化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有利可图),更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工农联盟
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也是讲究策略的,一个最关键的策略就是工农联盟。当时的大多数人民都是农民,革命的主力也是农民。因此工人阶级要干革命就必须和贫下中农结成同盟,共同对抗维护私有制的地主富农和资本家。历史证明,当工农联盟稳固的时候剥削者翻不了天,他们要翻天就必须要先破坏工农联盟。毛主席指出:
中国现在有两种联盟:一种是工人阶级跟农民阶级的联盟,一种是工人阶级跟资本家、大学教授、高级技术人员、起义将军、宗教首领、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联盟。这两种联盟都是需要的,而且要继续下去。那一种联盟是基础,是最重要的呢?工人阶级跟农民阶级的联盟是基础,是最重要的。
工农联盟不是庸俗的统一战线,它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是国家的基础。赵修的宪法还在讲工农联盟,但那只是毛主席时代强大的工农联盟留在今天的一缕回音。今天的我国早已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工农联盟也早在分田单干时被瓦解。
毛主席坚决维护工农联盟,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合作化对维护工农联盟的重要意义:
有些同志,从资产阶级、富农或者具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富裕中农的立场出发,错误地观察了工农联盟这样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他们认为目前合作化运动的情况很危险,他们劝我们从目前合作化的道路上“赶快下马”。他们向我们提出了警告:“如果不赶快下马,就有破坏工农联盟的危险。”我们认为恰好相反,如果不赶快上马,就有破坏工农联盟的危险。
在最近几年中间,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一天一天地在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许多富裕中农力求把自己变为富农。许多贫农,则因为生产资料不足,仍然处于贫困地位…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继续处于贫困地位的农民将要埋怨我们,他们将说我们见死不救,不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的那些富裕中农也将对我们不满,因为我们如果不想走资本主义的道路的话,就永远不能满足这些农民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之下,工人和农民的同盟能够继续巩固下去吗?显然是不能够的。这个问题,只有在新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解决。这就是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即实行合作化
可以看到,合作化不仅是农业和农民的问题,也不仅是抽象的阶级斗争问题,更是非常具体的维护工农联盟的问题,是无产阶级专政能否维持下去的急迫问题。没有合作化就没有稳固的工农联盟,也就没有社会主义。
围绕合作化的错误思想
毛主席总结党内同志犯错误无非就是“左”和“右”两类:
有人说,“‘左’比右好”,许多同志都这么说。其实,也有许多人在心里说,“右比‘左’好”,但不讲出来,只有诚实的人才讲出来。有这么两种意见。什么叫“左”?超过时代,超过当前的情况,在方针政策上、在行动上冒进,在斗争的问题上、在发生争论的问题上乱斗,这是“左”,这个不好。落在时代的后面,落在当前情况的后面,缺乏斗争性,这是右,这个也不好。我们党内不但有喜欢“左”的,也有不少喜欢右的,或者中间偏右,都是不好的。我们要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对“左”,也反对右。
在1955年的农业合作化问题上,右的错误最明显。例如浙江强行解散了一万五千多个合作社,原因竟是合作化发展太快让某些人惊慌失措了,被每年新冒出来的几十万个小型合作社吓昏了头。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错误呢?原因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思想侵入到党内来了:
全国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这种感觉,已经在广大的贫农和非富裕的农民中间迅速地发展起来。富裕的或比较富裕的农民,只占全国农村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他们是动摇的,有些人是在力求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反对合作化最坚决的是地主和富农,他们虽然在人口上占绝对少数,但由于有文化、懂舆论,且与党内走资派合作,使其在局部地区声量超出了贫下中农,给人一种合作化阻力大的假象。但贫农大多数都坚决支持合作化,例如河北一个只有六户的小合作社,三户中农退出仅剩三户贫农也一样可以继续合作化生产。毛主席指出:
如果一个合作社中只有一部分人坚决不愿意干,那就让这一部分人退出去,而留下大部分人继续干。如果有大部分人坚决不愿意干,只有一小部分人愿意干,那就让大部分人退出去,而将小部分人留下继续干。
因此可以看出,1955前出现的右倾保守错误是不符合毛主席、无产阶级和贫下中农的路线的。并且毛主席不像某些只会挑毛病的小资,他在指出错误的同时还给出了详细可执行的正确策略。
合作化的策略
毛主席指出在正式建立合作社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具体是:
(1)批判错误思想,总结工作经验。
(2)在农民群众中,有系统地和反复地宣传我党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在向农民作宣传的时候,不但要解释合作化的好处,也要指出合作化过程中会要遇到的困难,使农民有充分的精神准备。
(3)按照实际情况,拟定全省的、全专区的、全县的、全区的和全乡的发展农业合作化的全面规划,从其中拟定年度规划。
(4)用短期方式训练办社干部。
(5)普遍地大量地发展农业生产互助组,并且只要有可能就促使许多互助组互相联合起来,组成互助组的联合组,打好进一步联合起来建立合作社的基础。
毛主席指示:从思想到制度,从上级到基层都要以合作化为目标做好全面的准工作。包括对农民的宣传工作、党内路线斗争、基层干部准备等,从建设互助组做起,一步一步迈向合作社。
但成立合作社并不是终点,毛主席还指出要整顿稳固已有的合作社,有必要时甚至可以暂停发展新合作社的工作。毛主席还指出了具体的整顿目标,即相对合作化之前减产了的部分合作社:
现在已有的六十五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社是增产的,百分之十几的社是不增不减的,百分之几的社是减产的。这后面的两类情况是不好的,特别是减产的一类最不好,必须用大力去整顿。
可以看到,虽然农业合作化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具体策略上仍然遵循农业工作的客观规律,完全没有像某些自由派污蔑的那样主观行事。毛主席还指出:
在发展了一批合作社之后,必须有一个停止发展进行整顿的时间,然后再去发展一批合作社。那种不许有停顿、不许有间歇的思想是错误的。
这是为了防止出现左倾激进错误,而历史证明当走资派发现合作化有利于收税时马上就出现了这个错误。从右倾到左倾的转变也证明了问题不在于左还是右,真正的问题在于走资还是走社。对于社会主义道路来说,任何方向的偏离都是错误,毛主席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最坚定的掌舵人。
继承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从农业合作化出发,有两条路线可以走:一条是走资本主义路线,解散合作社回到小农经济;另一条是继续发展合作化,直到全面实现全民所有的社会主义农业。从今天往回看,走资派通过篡夺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强行解散合作社,破坏了工农联盟,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这条路走到今天已经可以宣布破产,群众越来越看清了资产阶级的嘴脸,对现状越来越不满意了。
改开以来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往毛主席指出的方向走:江西丰城农民的抗税起义、河南富士康工人在新冠封控期间的起义、还有各地工人农民和学生层出不穷的自发性反抗运动,无不证实了毛主席的话:
如果我们的儿子一代搞修正主义,走向反面,虽然名为社会主义,实际是资本主义,我们的孙子肯定会起来暴动的,推翻他们的老子,因为群众不满意。
革命的人民缅怀毛主席,最好的方式就是继承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要继承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要由我们亲手实现毛主席的预言:推翻修正主义,重建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