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棒——紧追穷寇——以手工业工业化之区别分析为什么新十月《荒野上的开拓》是工联主义的改良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Telegram: Contact @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案1:赤眉同志曾指出融工必须要集中力量进行。“集中”是个什么法呢?文章展示的工业化和手工业的例子很形象地说明了集中不在于简单的数量,而在于统一的领导核心进行周密的工作。而马列毛主义的工作自然不能和资产阶级企业或者机会主义小组一样把工作展示在地上,也只有进行分出地上地下与的工作划分才能使得革命力量得到发展而免受警察的破坏。把进行严密的地下工作作为联合的必要原则,才能掌握列宁所说的“同政治警察作⽃争的艺术”,才能从手工业的死水里脱离出来。
编者按2:手工业的机会主义组织无法战胜工业化的革命组织,就像手工业的小作坊无法抵挡社会化大生产的推进。手工业的组织不区分地上和地下,核心人员、决策机构全都直接暴露在中修面前,根本承受不住警察的追捕打击,只能边打边跑,流窜作战,在一个工厂闹完罢工就换一个工厂接着闹罢工,闹个十几年也发展不出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新十月记述了野草对若干年前某个工作队在F厂的活动,这种融工被证明最终是一次工联主义的改良。虽然新十月把罢工过程分为三篇,好像一出连续剧,但这种罢工的性质是经济主义的,只能作为革命的反面教材。

列宁的先锋队理论要求从一个工业化革命家组织开始建起,把帝国主义国家翻转过来。

手工业与工业化的区别是什么,以垄断资本为例:

举个例子来说明,野草在F厂的活动为什么只能是工联主义的改良。想必大家都知道Coco奶茶,一个奶茶产业的大垄断资本,在全国有超过3500家连锁门店,这是一种。另一种则是手打奶茶的小作坊,夫妻店,这是手工业的形式。

相比于手工业的手打奶茶,CoCo奶茶更能够应对市场竞争和经济危机,有充足的资本缓冲空间。
CoCo奶茶的门店数目是手打奶茶无法比拟的,通过工业化、产业化复制的门店,能够做到全国统一,各地方门店的销售情况、资产负债都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总部。有良好的人员候补机制,如果某个门店有店员不想干了或者跑路了,那么人事部就可以迅速分配其他职员,这种递补机制可以一直持续到总经理的层面。而手打奶茶呢,他们开的门店也许可以经营一时,有些人数还可以突破几十人,成为资本主义工厂手工业,就如同F厂的融工小队一样。然而这种手工业小组既无法保证有合理候补机制,也无法保证稳定的工业化,有人员要走就会立刻影响到这个小作坊的经营情况,随时可能倒闭关门。

同样,融工应该是全国性的,选择一个单一的工厂融工,无法将各地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光是在一个厂罢工,就已经耗费了这个工作队的全部精力投入,因为他们是手工业的方式。
若干年前,在南方沿海B市,我们一些马列毛主义者组成工作队,进入F厂做普工,开展工人运动。”问题来了,融工是全国性融工还是局限于一个厂?机会主义者手工业融工无法摆脱工联主义的局限性,反而是加深它。

然而仅仅是数量上的差别吗? 工业化带来了精细的分工和自上而下的领导。全国3500多家CoCo奶茶门店只是整个CoCo奶茶集团的一部分,只是销售环节的终端。有后台吗?当然,同一地级市的各个奶茶分店又统筹于地级市的销售分布,数个地级市的销售分布又统筹于省级销售分部,各省又统一受中国总代理领导,即最终的总部。除了纵向的统筹以外,还有业务上的分工。有专门的产品研发部门,专门通过销售数据研究客户喜好,以决定哪些产品应该退出,哪些新产品应该被研发。有专门的广告部门,与广告商合作,在商业广场乃至电梯间投放广告,吸引顾客。在遥远的某地购买CoCo奶茶的人,根本不需要知道其总部在哪里。

那手工业手打奶茶的总部在哪呢?毫无疑问,因为是手工业,所以只能和那单一的门店结合在一起,就像野草等人的组织,在F厂工联主义罢工时,他们的决策人员也轻而易举的暴露了出来。因为这种手工业的分工薄弱,使得地上地下隔绝的原则就是根本无法得到保证的,警察可以顺藤摸瓜,蔓引株连,连根拔起。CoCo奶茶的各种原料可以由上层、总部等各方面输送过来,有一些则经过了预处理,成为半成品,而手工业作坊只能就地处理。当出现经济危机或者波动而使得行情有很大波动时,手工业作坊就很容易倒闭,而对于CoCo奶茶来说,只是暂时地失去了一个分店而已。

只有工业化的组织纪律才能保证地上地下原则,才能保证运动的持续性。光给工人讲道理是不行的,不仅需要吸引工人,还需要通过义务劳动筛选工人。“我们同志的马列毛主义思想水平和宣传水平不够,无法用马列毛主义这把刀剖析整个中国的现实,深入浅出地跟工友宣传;”仅仅是宣传的问题吗?不是。手工业的宣传在怎么有才干,再怎么动听,都是无用的。必须依靠组织建设,用有组织的秩序代替手工业的慌乱。什么“广交朋友”“深交朋友”,不过是早就被批烂了交朋友路线,工人群众被组织起来,是靠“合唱团”““看电影”“吃饭帮”的吗?地上的交朋友培养不了革命者之间的同志关系,通过代办员网络领导工人组织,只有靠组织建设才行,不把工人群众纳入到义务劳动中,用组织纪律来筛选先进工人,就只能维持着松散的关系。而先进工人被纳入到地下,只有通过地下的考核才能作为代办员的一员参与地上工作。不以组织建设为重,搞广泛的“吹风”、“宣传”,就是本末倒置了,也是一切手工业的根本局限。手工业融工只能带来手工业社交,手工业社交是极不稳定而无法保证持续性的。机会主义者之所以做不到牢牢地通过组织纪律领导工人,就是因为自己本身的手工业状况。

机会主义者的第一个谬论是:手工业小组阶段是必经之路,手工业小组发展着就能变成工业化组织

单纯的手工业小组是无法发展为工业化革命家组织的。
如果机会主义者有所了解的话,就能知道没有哪个大公司是从手工业作坊开始的,Coco奶茶是从某个地区的小作坊开始的吗?不是的,不难了解,创业首先是从一个集中统一的核心开始,需要融资,需要得到投资,以获得资本原始的积累,CoCo奶茶创业的早期投资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小米在2010年底完成的A轮融资金额已达4100万美元,而此时这些资本也不过是占据着一个办公室,总共十几个人,和手工业小组人数没什么两样,但其资金体量和方向却是手工业小组根本无法相比的。
举了这个例子就是说明单单是一个手工业小组,一万年也不能变成工业化组织,抱着手工业的方式,将会使得罢工每个方面都渗透着工联主义和自发性。罢工是手段,不是目的,要通过罢工来发展工厂小组和武装,为了夺厂夺权,罢工需要横向联合同一产业的各个工厂、企业的工人,也需要纵向联合产业上下游的工厂。新十月花了很大篇幅讲了在F厂的罢工情况,来龙去脉,从开端到结束都讲了,内容很多,但归根结底只能是一次工联主义的罢工,并且最后也没有能够扎根下来建立根据地,最后“七十多个工友(工作队成员不算在内)中有六十个要走”。罢工得到了部分涨工资、降工时,但这只能是经济主义的改良,资产阶级一定是会找到机会反扑的。如果罢工不能使组织的得到发展,不能通过罢工之名扩大组织,增加地下革命的成员和力量,那么罢工就只能沦为经济主义的改良。罢工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一次演习,只是检验工人的组织程度和武装水平的形式,检验地下革命机器能否正常运作的形式。对于罢工后工人离厂,组织立刻分散,这恰恰是手工业使得运动没有持续性的结果,所有的经济主义改良、工联主义行为,都无法保证运动的持续性和继承性,无法保证在看似最平凡的日子(那些没有激烈的罢工和游行的日子)也有千千万万个螺丝钉在进行组织建设和革命机器的运行。如果从一个集中统一的革命家组织建起,我们即可以通过组织纪律避免工人群众的流动性,正如列宁所说:

他们都应把自己看成是委员会的代办员,应该服从委员会的一切指示,应该遵守作战大军的一切法令和常规,他们加入了这支军队,在战争期间不经长官允许就无权离开军队。

同时又可以利用流动性,在更多的工厂铺设代办员网络,扎根融工。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工业化纪律严密的革命家组织,这两种办法手工业是一个也做不到的。

机会主义者的第二个谬论是:发展许多个手工业小组然后整合成一个工业化组织

机会主义者如果还有点常识的话就知道,零星分布的手工业小组是不可能发展为工业化的组织的。各地城市的手打奶茶的小作坊难道能够整合成一个大品牌吗?“因此要使工运工作能突破手工业阶段迈向大工业,个人认为必须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及所有愿意革命干事的马列毛主义者紧密团结组织起来,像机器的齿轮一样紧紧咬合运转,如此我们社会主义革命之船才能乘风破浪、快速前行
所谓“马克思主义小组紧密团结组织起来”说得很好听,是这样吗?这无非是手工业整合的老掉重谈,无非是早就被批烂的“五把小锤子合成工业机床”的重演。手工业的整合乃是混合,调和,不可能形成真正工业化的组织。小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其结果必然是谁也不服谁,松散得像一摊沙子,最终分崩离析,因为小资产阶级是反对任何权力和权威的。资本主义机械大工业的发展不是靠手工业小生产的叠加,小农经济单干了一千年还是小农经济,还是那点生产力水平。资本主义机械大工业化,新的生产方式,首先是靠得一定时期内的资本原始积累,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资本愈加集中于少数资本家,形成庞大的产业和精密的分工,才得以摆脱手工业而进入社会化大生产。无产阶级革命也有形式的相似性,手工业的方式失败是必然的,新十月的组织就像是自耕农小本经营或者资本主义简单协作、工厂手工业的阶段。

最后,新十月却说:“这么多年,从主观而言,我们非常迫切希望如列宁所说的“大工业化”地做工运,可在客观上,其实还一直停留在手工业阶段。特别是政治思想宣传方面,别说是大工业机器,就连一把趁手的小铲子也缺乏,我们简直是徒手在荒野上扒土,始终无法高效地向工人群众传播政治思想。”相比于工农解放社、东风等死鸭子嘴硬、死不承认自己的手工业路线的机会主义小组,新十月部分地知道自己是停留在手工业阶段,希望进入“大工业化”。但从其改进的方法来说,只不过是对自己的路线进行改良而不是重新选择路线,继续在手工业中兜兜转转。手工业融工是灾难性的也是没有前途的,也是极容易被破坏的,不区分工人组织和革命家组织,实际上也就是不区分地上和地下原则。新十月搞得工联主义罢工最终大批工人离职,十分清晰的告诉我们手工业无法保证运动的持续性,无法让工人真正涵盖在组织纪律的安排下,没有集中就没有力量,没有武装、监视特务等各个方面专门负责的分工,是最大的弊端。新十月的融工恰恰是列宁在《就我们组织任务给一位同志的一封信》所说的

……一大堆人,他们什么事情都管,不担当单独一项革命工作,不负责专门机构,不把既已承担下来的、经过深思熟虑和充分准备的工作干到底,而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无谓的忙乱上面。

最后,为了反驳某些无政府主义者扣上笔者把革命组织纪律和中修企业纪律等同的帽子,必须强调,尽管垄断资本的发展和工业化革命家组织的建立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但两者在内容上却根本不同。垄断资本是一种私有制的东西,它是靠剥削剩余价值的,是靠物质刺激的,根本上是以利润率为目的的;而革命家组织是为了改变生产关系,为了夺取政权,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和解放全人类,是要靠马列毛主义指导和政治挂帅的。无产阶级的集中统一的先锋队,是全国“垄断”的,当然这里的“垄断”打上引号,垄断毕竟是私有制的东西,垄断资本没有消除竞争,其狗咬狗、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不断地引起经济危机,而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保证集中统一的民主集中制,与任何山头主义、机会主义作斗争。

远山在《远山:退到第三步,退无可退 —— “融工玄学”沉渣泛起,机会主义者继续兜售旧地图》指出:

“同样的一项制度,中修实行下去就是形式主义标杆,马列毛主义组织实行下去就是清晰化组织工作的利器。”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组织纪律这一社会化大生产中,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统一。在组织的形式上具有同一性,但在内容上资产阶级领导的制度和无产阶级领导的制度却大有不同,资产阶级私有制下靠的是物质刺激,胡萝卜加大棒,靠威逼利诱;无产阶级靠的是政治挂帅,民主集中制,团结批判与自我批评。

革命家组织不做奶茶,必须靠政治报路线来作为革命的脚手架,培养组织纪律,扩大组织队伍,正如列宁指出必须从“从扎扎实实建立坚强的革命家组织开始,我们就能保证整个运动的稳定性”,通过政治报作为脚手架,搭建工业化革命家组织,并通过代办员网络扎根融工,建立工厂小组,夺厂建立红色节点,武装工人,才是出路。

革命家组织开展工业化的全国性融工,也必须在全国的工厂开满自己的“连锁店”,真正把工厂作为自己的堡垒,而不是搞一些手工业的小打小闹。不要让那些手工业小作坊再来拖慢革命了,请把手放开,不要再炫耀自己的“手打奶茶”又招揽到多少顾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