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的历史--------腐朽剥削阶级的恶臭

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Telegram: Contact @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Chingkang(@maoistQAIIbot) 电报(纸飞机)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1:父权制从私有制的诞生以来一直沿袭至今,成了资产阶级转移阶级矛盾和压迫无产阶级女性的重要手段。性别压迫的根本是阶级压迫,父权制的根本是私有制,广大劳动妇女要想获得解放,就绝不能寄希望于所谓资产阶级“女权”,而要先作为无产阶级的一份子而得到阶级的解放,在阶级斗争中逐步废除私有制和阶级存在的基础,才能获得彻底的解放。
编者按2:只要私有制还存在,对女性的压迫就不会消失,彩礼不仅是对女性的商品化和压迫,同时也是对无产阶级男性的压迫,资产阶级利用彩礼问题挑起无产阶级性别矛盾,然而无产阶级男性只有解放无产阶级女性才可以解放自己,但妇女解放是不是某个人的事情,而是伴随着革命事业而不断发展的,它的实现必然要广大的无产阶级的参与才可以达到。

彩礼,也叫财礼、聘礼、下定,是阶级社会婚姻制度的产物。它散发着剥削阶级的臭气,标志着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被压迫和被奴役的地位。今天,它作为旧社会的一种陋习,仍在障碍着妇女的彻底解放。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社会发展史表明,在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男女之间是平等的。那时男女的结合采取“群婚”、“对偶婚”等形式,同后来的婚姻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男女之间的地位才发生根本的变化。建立在男性统治和妇女无权基础上的个体婚制,就是随同奴隶制一起出现的。据认为,在奴隶社会初期,曾有一段时间男子公开用暴力掠夺女子作为自己的妻子,而掠夺往往是在黄昏时乘人不备时进行的。《易经》有“匪寇,婚媾”的记载,《说文》:“礼,娶妇以昏时,故曰婚”,都透露了早期的掠夺成婚的习俗痕迹。后来又由掠夺变为买卖,把女子作为货品,男性奴隶主用皮子、布帛之类的财物去换取女子为妻。在这种婚姻制度下,毫无疑问,妇女的处境是极其悲惨的,被抢来或买来的妻子只能成为男子任意支配的奴隶。

随着社会的发展,赤裸裸的买卖婚虽然为“聘娶婚”所代替,但压迫、奴役妇女的本质并没有改变。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奴隶主阶级代言人孔老二,顽固地坚持把妇女与奴隶同等看待,狂叫什么“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为了妄图达到“克已复礼”的反动政治目的,孔孟之流在婚姻问题上也大作文章。他们说:“昏礼者,礼之本也”(《礼记·昏义》),清楚地表明他们竭力要用婚姻制度来维护和复辟奴隶制君臣、父子、夫妇的宗法统治。为此,他们强调婚姻必须由父母作主,经媒妁传言,根本不考虑男女双方的意志,而且规定和宣扬了一套繁褥的婚姻礼法,即所谓“六礼。”

“六礼”,按照儒家经典《仪礼·士昏礼》所载,就是结婚必须经过六道程序:“纳采”(男家派媒人向女家求婚,送雁作见面礼),“问名”(问女方本人姓名、生辰八字和她母亲的姓名家世),“纳吉”(男家到宗祠求卜,如得吉兆,告诉对方),“纳征”(向女家交纳聘财,也就是“彩礼”),“请期”(到女家商订结婚日期),“亲迎”(新郎到女家迎新妇)。这六道程序,关键是“纳征”,“征”是“成”的意思,只有向女方交了聘财,婚姻才算成立。在《春秋传》里,干脆把“纳征”改成“纳币”,孔孟之徒公然声称“无币不相见”(《礼义·坊记》),“非受币,不交不亲”(《礼记·曲礼》),就是说不送彩礼,双方就不能见面,不能成亲。由此可见,“六礼”不是别的,它是父母包办、男尊女卑、鬼神迷信的大杂烩,是在“礼”掩盖下的变相的买卖婚姻。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孔孟之道成为反动的统治思想,儒家的婚姻礼法也一直延续下来。虽然“六礼”尽可不必完全遵守,但“纳征”——送彩礼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维护封建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的家长制,并继续维持妇女的被压迫地位,封建社会的婚姻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叫“门当户对”,一叫“婚姻论财”。从历史记载上看,由两汉至魏晋南北朝,婚姻论财之风越来越盛。南北朝时,“凡婚,无不以财币为事,争多竞少,恬不为怪”(赵翼《二十二史记·财婚》),实际上,女子是被当作商品买卖了。

毛主席说:“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浸透了孔孟之道的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就是为维护和巩固封建宗法制度服务的。彩礼,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一经过聘成婚,就使妻子处于“夫权”的统治之下,处于家庭奴隶的地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根扁担抱着走”,那时候,该有多少妇女,结婚后遭虐待,受折磨,成为反动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彩礼,同时也反映了阶级压迫,起着维护封建地主阶级“政权”、“族权”的作用。封建统治阶级为了传宗接代和满足自己的淫欲,他们可以娶妻纳妾,大量占有和蹂躏妇女。而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的劳动人民,则有不少人由于无力备办彩礼,娶不起媳妇,而被迫独居终身。在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同理,资本主义为了更多的榨取男性青年和女性青年的剩余价值逼迫男性青年给女性高昂的彩礼,而实际上这里面的钱很大一部分都浪费在置办酒席,置办无用的事情,给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上,真正落到双方夫妻口袋里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不结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彩礼。是因为他们不想结婚吗?不是,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强迫他们不能去结婚,强迫他们扼杀自己的天性,作为一个人的天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女生因为受到各种老板的窥视以及各种资产阶级法权的限制,导致十分没有安全感,只能通过彩礼来保证自己的对象,是一个可靠的人。而男性青年苦于没有大量金钱,最终导致无法结婚。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就如同在旧中国一样,大资本家大官僚,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包养,随时随地的满足自己的性欲,随时随地的要二三十个情妇。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历史上,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曾经在不同程度上给予封建婚姻制度以冲击。一般说来,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由于他们所处的阶级地位,在婚姻彩礼问题上,是不象封建地主阶级那样讲究的。在夫妇关系上,也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夫权这种东西,自来在贫农中就比较地弱一点,因为经济上贫农妇女不能不较富有阶级的女子多参加劳动,所以她们取得对于家事的发言权以至决定权的是比较多些。”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提出了男女平等的革命口号,并明确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给了孔孟之道和反动的封建婚姻制度一次猛烈的冲击。但是,不消灭阶级,不消灭私有制,男女平等与旧的婚姻制度的废除,是不能真正实现的。

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广大劳动妇女在政治上解放了。一九五○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婚姻法》,实行婚姻自主、男女权利平等的社会主义婚姻制度。随着城乡广大妇女越来越多地参加生产劳动,妇女在经济上也改变了几千年来的从属地位。但是,由于孔孟之道的余毒既深且广,而刘少奇、林彪等走资派之流为了复辟倒退,又拼命宣扬男尊女卑的儒家妇道,社会上封建婚姻制度的残余依然存在。送彩礼,大摆酒席就是它的表现之一。这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在婚姻问题上的反映,它障碍着妇女的进一步解放,也有害于劳动人民,有害于社会生产。

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东风被春风所压倒,春风将过去一切新事物都砸的粉碎取而代之的,则是散发着恶臭的资产阶级的尸首。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复辟,彩礼剥削制度,各种封建社会的陋习又重新出现了。今天资本主义的丧钟早已被敲响,它早已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他早已在各种方面对无产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和镇压,劳动人民甚至无法在这种情况下完成最基本的繁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已经不是人了,无产阶级已经被异化成为了一个只能给资产阶级提供剩余价值的机器和工具。劳动人民不是牛马,劳动人民是人。 今天,资本主义妄想通过彩礼,通过性别矛盾转移阶级矛盾,减缓他们的灭亡,那明天,人民的觉醒,赤旗在五大洲的飘逸必将把一切剥削阶级的腐朽事物彻底埋葬,在那个自由人的联合体,被压迫了千年的劳动人民终将获得彻底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