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装在套子里的人》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此文分析的极其精彩,是的,反动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就是最大的套中人,而因为受资产阶级专政压迫而不敢表达自身观点的,同样也是套中人,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专政,导致无产阶级无法公开批判,表达自身的观点,而资产阶级内部也是如此,什么戴上面具,人情世故,不都是套中人的表现吗?而资产阶级们把这篇课文用到小学课本中,却丝毫不敢提及现代资产阶级,告诉大家新事物必然被旧事物等替代的规律,而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用来反对封建主义,实在是可笑,引用和讲述这篇课文为了资产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们,同样也是套中人。而无产阶级革命,马列毛是不害怕革新的,是不害怕进步的,因为无产阶级和马列毛本身就是最进步的革命阶级和革命思想!马列毛也承认,社会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共产主义往上还有更高级的社会形式!
2.马列毛主义的真理就是,凡是反动的东西,就一定要打倒,打倒他需要物质力量作为保证,相反的,剥削阶级的真理是,凡是剥削压迫制度,一定要长期地维持下去,丝毫不敢有违祖制,就是说要让自己的统治与世长存下去。不解决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就是中修这个套中人的体现,革命阶级要做的,就是造反,扫除一切牛鬼蛇神。

想必读者看到这篇《装在套子里的人》并不会感到多么陌生,这篇文章写于1898年,是俄国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作品,当时沙皇政府面对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和无产阶级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旧有的剥削阶级极力巩固自己腐朽的反动统治,疯狂镇压无产阶级人民,而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契诃夫基于这样的背景完成了此作,中修也曾把这篇文章选作为语文教材的课文,但想要真正看清楚其象征寓意,还是要从马列毛主义,无产阶级的政治角度去解读。

套中人

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上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看到有个告示禁止中学学生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到街上去,他就觉得又清楚又明白: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但是他觉着在官方的批准或者默许里面,老是包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包藏着隐隐约约、还没充分说出来的成分。每逢经过当局批准,城里开了一个戏剧俱乐部,或者阅览室,或者茶馆,他总要摇摇头,低声说:

“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要是他的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或者要是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慎重,那种多疑,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简直压得我们透不出气。他说什么不管男子中学里也好,女子中学里也好,年轻人都不安分,教室里闹闹吵吵——唉,只求这咱事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才好,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

契诃夫笔下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是这样一种人物:把自己的一切物质上的,精神上的都装在“套子”里,生怕出现任何背离“常规”,“法律法规”的事情,口头禅则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其所教授的科目也是作者精心设计过的:古代语言。

阶级社会,万事万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在当时沙皇俄国这样的反动统治下,是剥削阶级踩在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头上的,社会制度,法律法规是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的,让剥削阶级能够继续掠夺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一切,剥削阶级是绝不会容忍“闹出“乱子”,出现不符合旧社会制度的事情,而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就是要“闹出乱子”,对万恶的根源——旧社会的制度,发起攻击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套子不是指别的,是指旧社会,旧秩序,旧思想,本文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是这样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扮演着旧剥削社会卫道士的角色,其思想上的套子决定着其行为上也是装在套子里的,教的是古代语言,歌颂着过去,生怕出现乱子,维护着符合剥削利益的“常规”,后来别里科夫生活的小镇上来了个新的女教师,她阳光开朗,敢于大声唱歌、敢肆无忌惮地笑,然而只是因为这位教师和她的哥哥在镇上骑自行车,别里科夫就感觉到极其不合规矩,心里很乱,自认为有责任要给这对姐弟一个忠告: “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表现出对一切新事物,新变革的万般排斥。

我们教师们都怕他。就连校长也怕他。信不信由您,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正派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高等学校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光是高等学校吗?全城都受他辖制哟!我们这儿的太太们在礼拜天不组织私人演戏,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到了斋期不敢当他的面吃肉,也不敢打牌。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赒济穷人,不敢教人认字和写字……”

真正辖制着无产阶级人民的是别里科夫这样的个人吗,而是其象征着的旧的剥削制度,但在中修的教学中,把文中象征着新事物——最革命的无产阶级的两姐弟的精神仅仅诠释为崇尚自由,等脱离阶级性的东西,其次中修虽然会提到别里科夫是维护沙皇统治的代表,沙皇反动统治做着垂死挣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的灭亡。强调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沙皇专政的没落,但我们说更重要的是这种套中人不绝只是出现在封建社会,同样适用于资本主义,他是所有的没落的剥削阶级,旧剥削制度的代表。

中修的维稳——现代“套中人”

旧社会制度中,要说最大的,最反动的“套中人”自然是整个剥削阶级,而在今天的社会下,这一角色的扮演者毫无疑问是中修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必然要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其课本上对套中人的诠释仅仅解释为旧有的封建社会,而不敢承认一切旧事物包括没落的资产阶级在内,必然为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摧毁,新的事物必然代替一切旧的事物,这种不敢彻底揭露真相,片面的套中人诠释,就体现为一种“套中人”精神,中修其自身作为统治阶级,怎么会承认至高无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会被取代呢?我们说资产阶级即便是推翻了封建社会,扮演过革命者的角色,但同样作为剥削阶级统治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也不会去彻底地揭露真理,逐渐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没落的反动力量。

随着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中修千方百计地维持其统治地位,从前不久的万圣节聚众cosplay被禁止到大学生开封骑行管制,这些活动的起初并没有什么政治目的,但对群众运动极其恐惧的中修无不是打着影响正常秩序的旗号叫停,宣称是影响了“国家稳定”,一切资本主义的卫道士也跳出来指责这种行为 ,这完全是过去套中人别里科夫的今日重现,“哦,千万别出什么乱子”,表面上俨然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但这种“维稳”,真的是为了广大无产阶级人民吗?当“国家”面对召开各类象征“大国风范”的活动影响到人民的正常生活,怎么不站出来维稳?

面对被资本家残酷剥削,艰难度日的无产阶级怎么就选择装死,熟视无睹,甚至搬出了所谓恶意讨薪的旗号?维的是官老爷们的稳,国家本身就不是无产阶级的国家,只是保证资本家老爷们的剥削制度可以久行。

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

这种套中人精神还体现为一种灰色的人生观,觉得前途一片灰暗,丧失了生的勇气,只是机械的活着,这种灰色的悲观主义正是反映了没落反动阶级的意识形态,即将失去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与社会发展的方向相违背,日益没落,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则总是永远属于革命的先进阶级,一个即将失去世界,一个将赢得世界,一个恐惧未来,一个欢呼未来,正如毛主席所说“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无产阶级必然会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但这并不是说新事物走向胜利就总是一帆风顺的,新事物的诞生总是弱小的,与它相对立的旧事物还暂时保持着较强大的力量,目前资产阶级虽然日益腐朽,但他们还掌握着国家机器,我们需要战略上藐视我们的敌人,战术层面尊重他们,而想要战胜没落的剥削阶级,就需要广大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它的领导下,才能和同样组织起来的资产阶级对抗,就让这些“套中人”继续惶恐是不是会闹出什么乱子吧,无产阶级人民就是要起来造反,打破吃人的套子,建立一个没有剥削的新世界!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