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姜萍事件:职高学生的何去何从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1: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教育就是为了不断产生供资产阶级剥削剩余价值的奴隶而存在的,通过形式化的应试教育分流筛选出能承担不同劳动任务的无产阶级,并通过学校的规训和压迫将他们培养成驯服的奴隶。 正如文中所说,职高教育就是这样将资产阶级通过应试教育淘汰的学生输送到流水线工厂上接受剥削。 无产阶级先锋队要揭露和批判这种分化和剥削无产阶级的手段,团结所有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

编者按2:一方面资产阶级需要大量尽可能多受教育的生产劳动力,另一方面因教育资源的倾斜往往职业学校教资极其低廉,在这样的矛盾局面下流入职业学校的青年实际上已经陷入漩涡泥潭,如文所述,当下资产阶级的职业教育,俨然已经成为填补劳动力缺口以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泄压口,其所谓的学得一技之长不过是把社会待就业人员,转移到另一个自费收容所里面,以此即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又遏制了因大量失业致使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混乱。

最近姜萍事件的调查已经有了结果,根据官方公告,确认在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此事可算是水落石出了,笔者先前就此事谈论过自己的观点

到了今天笔者对此事的看法依然不会改变。不过就此事,职高学生的处境再一次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因此笔者想借助本次姜萍事件的发展,谈论中国的职高体系,可以说在修正教育复辟的今天,之高就如同一道分水岭,正所谓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只有站在,看透事物的本质;所以笔者就在这里尝试用阶级史观分析,职高存在的原因和其本质。

职高教育的历史

其实,普职五五分流的政策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市场对廉价技术劳动力的大规模需求而诞生的。不过在那时,普职分流的矛盾并未非常明显,原因是当时作为改开初期,一些地方作为经济特区,待遇普遍高于一些内陆国企等。例如深圳的外资企业,其普通工人工资甚至比内陆省份的干部还要高。同时,那时的中等职业教育也能保证老师之类的职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比如当今大部分初高中或小学教师,很大一部分就是从职高毕业,直接进入学校的。但是到了今天,随着赵国经济的下行,中考的“普职分流”开始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质疑。

职高的现状

今天,职业高中已经失去了“铁饭碗”的保障,大家也发现,职业教育根本起不到其“培养技能人才”的作用,反而沦为填补劳动力市场空缺的手段。 赵国大多数职业学校里面的专业无非就是那几个类型:修理的、轨道交通、计算机、烘培师等等,美其名曰让学生既能掌握一门手艺又能学到知识,出了社会不用愁。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是职高教育质量极低,让真正想要学习的人痛不欲生,说白了职高根本不是学习的地方。职高刻意放松了管制,却是为了让全体学生受到来自整个社会整个学校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直接干预。因此就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普通高中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极度内卷的情况让他们根本就喘不过气来,而职高的学生至于他们是天壤之别,打架,滥交,吸烟等等(当然普通高中或是一般人会抽烟,打架等等,在这里指的是着·他们对这些事的连续性以及与普通高中的差别)可以说,虽然职高的群体大多是都是无产阶级或是最终会变成无产阶级,但是因为职高这种特殊环境,让这里面的大多数人既容易染上资产阶级世界观与价值观(比如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或者走上黑社会等违反犯罪的道路),然而职高中也存在着想要好好学习的人,但他们往往会成为这个群体中的异类,并且他们的这种反抗与努力从本质上仍然是像资产阶级的应试教育低头,从而某一条出路的情况。
五五分流政策也加剧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家庭背景较弱的学生往往被迫进入职业高中,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职业高中被视为“差生”的归宿,这种标签化进一步加深了教育和社会的不平等。职业高中的教育质量也根本无法满足想要学习的人,通常情况是老师不愿意讲,学生也不愿意听,大多数职业高中的管教方式也是直接的棍棒教育,一般这些职业高中会雇佣退伍军人,以此在体能上对绝大多数学生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以便于进行棍棒教育,这种棍棒教育也助长了学校学生干部,老师教官几个方的官僚主义思想,这种教育方面也无不渗透着资产阶级世界观及意识形态,并且影响着学生。

脑体对立与阶级矛盾

从表面上看,如今的中考"五五分流"政策只是落后于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弊端,但究其根本,这是私有制社会中,劳动的脑体分离所造成的对于体力劳动者的巨大偏见。
但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不是现代社会的独特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长期存在的矛盾。在工业革命时期,这种对立就存在了,脑力劳动者,即管理阶层和技术人员,被视为生产的“核心推动力”,而体力劳动者则被边缘化,视作“工具人”。这种观念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包括教育​。
在中国,职业高中的建立和发展就是对于脑体对立这一社会结构的延续。职业高中被宣传为“培养技术型人才”,满足社会的“多元需求”;但本质上却是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区分并分层的工具。
职业高中的存在使得教育系统成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重要一环,将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就按“脑力”和“体力”进行分流,强化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综上所述,现在,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五五分流”职业教育,就算特色政府再怎么美化,他本质上就是特色政府用于巩固“资产阶级专政”的手段,同时这种分流也维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也就是他们所谓的“人口优势”。

职高学生应该何去何从

职业高中的学生在最后一年的实习阶段通常被安排到流水线工厂实习,这种“实习”本质上是一种廉价劳动力的剥削,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属于“打黑工”的性质。
如前文所言,职业高中在教育体制内的定位已经是体力劳动和所谓的技术培训了,以此他们的教学肯定不是停留在课堂上,当然,这也绝非毛时代的劳动于生产相结合,而是通过以实习为理由,将职高生安排在工厂中,承担流水线上的重复劳动,这与普通工人并无区别,唯一的不同是他们的工资往往更低,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完全没有薪酬。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与企业签订协议并获取经济利益,企业则通过“学生工”的身份规避正常劳动合同所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而政府在这其中则以“培养技术人才”为借口,推动这种变相的劳动力输出。
在这些情况下,职高学生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呢,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言,职高的特殊环境,如棍棒教育,官僚主义等等,使得一部分人陷入资产阶级世界观或小资思想的泥潭。
但另一方面,大多数职高生在毕业后注定会成为无产阶级的一部分。即便他们在学校接受了以技能为主的培训,进入社会后的就业环境和经济现实使他们面临低薪、体力劳动等无产阶级特征的工作。社会对职高生的偏见、教育体系的分层化、以及职业教育与脑力劳动的明显对立,他们部分人终会认清现实。而作为马列毛主义者,如果在职高内,要明白,人是社会关系的总所,所以应该依靠组织,依靠组织内的义务劳动以及政治挂帅与路线灌输,防止自己落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泥潭。
在未来的融工中,广大一线工人也肯定会有一大部分是职高出生,他们是我们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马列毛主义者在融工的工程中,必须与他们搭建深厚的革命联系,仍然是依靠组织的理论,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改造,将他们自发的反抗转变为马列毛主义的,自觉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