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Telegram: Contact @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正如作者所说,我们要对小镇做题家进行马列毛主义的阶级分析:小镇做题家就是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子女中学习成绩相对较好,希望通过升学来实现阶级跃升的群体。而资产阶级文艺作品对小镇做题家的负面描写,不过是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文艺领域的专政,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希望阶级跃升的“暴发户”的歧视。大部分小镇做题家是一定会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一部分死心踏地向上爬,成为资产阶级的忠实走狗或后备力量;而大部分是难以实现阶级跃升的,是将作为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始终受到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其中会有一部分先进分子在现实的教育下觉悟,接受马列毛主义,自觉把自身命运与无产阶级联系在一起,成为革命者。关键要有工业化的革命家组织能把革命者组织起来,成为自觉的领导核心,去发动包括大部分小镇做题家在内的亿万劳动群众反抗剥削压迫、推翻资产阶级专政、争得自身解放。
2、资产阶级对小镇做题家的歧视从根本上说明了不同阶级之间向来都是水火不容的。虽然资产阶级为了能够维持自己的统治选择给予这些青年学子实现阶级跃迁的希望,然而这一切统统都是谎言,资产阶级自始自终都不会将自己的利益所分享出去。所以对于青年学子们来说,只有真正的认清自己的阶级,真正的投入到无产阶级的怀抱,同无产阶级一起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领导去反抗资产阶级的压迫剥削,这样才能真正的解放并维护自己的权益!
近日,浙江宣传发表文章《“小镇做题家”不该成为“御用反派”》该文中把影视剧中对小镇做题家的抹黑和污蔑,归结于探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小镇做题家这一群体的奋斗和迷茫,又或是归结于单纯的剧情需要。可是这么普遍的宣传现象,其背后的真正原因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我们今天不妨来好好谈一谈。
小镇做题家的背景/偏见的由来
似乎从二零年起。“小镇做题家”一词就逐步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最初,“小镇做题家”指的是出生小城,埋头苦读,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是的,这是我们纯粹地从一些表面现象特征来归纳总结的。那么“小镇做题家”一词,从本质上所形容的这样的一个青年学子,他的阶级身份是什么呢?可能是资产阶级吗?不可能。资产阶级本就没必要埋头苦读,更不会缺乏视野和资源。那么,我们自然就能发现这“小镇做题家”一词,所代表的,其实就是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作为无产阶级和小产阶级的子女,往往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阶级跃升来改变自己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在赵国,资产阶级就设定了这么一个应试教育的制度,来倒逼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此埋头苦读。于是大家就为了几个少的可怜的高等学府的名额抢破头。但实际上,即使无产阶级或者小资产阶级的子女,因为自身努力以及一定的天赋,最终能跟资产阶级的子女,共同就读高等学府。但最终我们也发现,阶级身份的不同,导致了除了应试水平外,各方面能力上的天差地别。这也就是为什么“小镇作题家”一词被自嘲式地创造出来的背景。
小镇做题家反映出的阶级矛盾
同样,“小镇做题家”一词出现的时间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在此之前,尽管也有诸如“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论调,但无论是影响力还是持续性都不及“小镇做题家”。那么“小镇做题家”一词诞生的时间点到底是怎么样的呢?2020年,可以说一方面是疫情原因;另一方面,也是赵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生产相对过剩的阶段,赵国经济,从总体上由盛转衰。这也使得,实现阶级跃迁的可能性越发渺茫,阶级矛盾愈发严重。那也是在这样的一个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一个背景下,“小镇做题家”一词,被人用来自嘲。也是一种朴素的阶级意识、阶级认同的表现。那么我们自然能够了解到,小镇做题家一词。自诞生之时起,就跟阶级矛盾息息相关的。那么现如今,在资本主义下的影视剧中。为什么会出现文章中提到的,总是把“小镇做题家”,作为“御用反派”,对小镇做题家进行负面刻画。文中就举例到了“从《玫瑰的故事》中的方协文,到《凡人歌》中的那隽,再到《半熟男女》中的瞿一芃,几乎都是以精英的形象出现,但随着剧情推进,敏感、自私、势利、精于算计等性格缺陷也逐渐暴露”。小镇做题家们不约而同地被描写成了这样。难道我们能仅仅认为是偶然吗?显然不是的。
文艺作品的阶级性
对此呢,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上世纪的伤痕文学。在伤痕文学中呢?知识分子就以资产阶级的视角,来刻意贬低丑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其中更是贬低污蔑,劳动人民。可这些知识分子,反而要将之冠以“揭露”的名义。有了这一个例子作为参照,我们现如今回过头来再看影视剧中对这些小镇做题家的负面刻画与贬低。这不恰恰反应了,资产阶级对于那些,一心上进而力图靠自身努力而实现阶级跃升的小资产阶级或者无产阶级的主观看法吗?也就是在他们眼中。这些底层的想要想往上爬的蝼蚁,就是这么的敏感、自私、势利,统治阶级完全不相匹配。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阶级身份的不同,才在刻画描写上,有着这么大的差异。正如,在封建时期,你很难找到什么官方书籍史料,去支持农民军、赞颂农民起义,恰恰与之相反的是,官方往往要将农民起义妖魔化。由此我们也能想到,为什么无论是封建时代,还是民国时期,都没有《白毛女》这类抨击地主的电影或书籍广泛流传呢?这些点都反映了什么呢?那就是无论是哪一阶级掌握了国家机器,都是为了宣传本阶级的意识形态,来打压被统治阶级。而无论是文学,还是影视剧?也从来没有所谓纯粹的作家或者编剧,他只有某阶级的作家,某阶级的编剧,其本身的阶级性决定了其作品的描写与刻画。这种描写和刻画不仅仅是有意的,也往往是不自觉的。归根结底,是为了他的阶级利益服务的。
那么,回到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如何让“小镇做题家”不再成为“御用反派”?那么有且仅有一个办法,也就是只有通过先锋队路线,带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在无产阶级专政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逐步从根本上杜绝此类情况的屡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