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何方:古巴个体经济发展迅速

西班牙《国家报》923日发表文章,题目是“平行经济在古巴起飞”

明快的瓜希拉乐曲声回荡在哈瓦那周末街头的各个流动摊点四周,夹杂在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一天下来,一些小贩赚得盆满钵满,另一些也许没那么走运。“你绝对不会认为靠这个我能成百万富翁,但靠它我却过得不错。”一个小贩一边熟练地用刀分解鸡一边说。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真正的百万富翁也许是其他人,那些拥有大片可耕地,并与国家签订合同的农民。国家必须给予他们优惠的价格,才能让他们种植西红柿、洋葱或黑豆。他们的财富反映在银行存款中,反映在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上,价值不菲的电冰箱、电视和电话在这些人的家里应有尽有。劳尔·卡斯特罗在一篇演讲中指出,假如要解决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经济高度集中的国家的供给问题,那么这些新富人的强大购买力绝不会成为国家实现转折的障碍。

然而,转折是有限度的。谁也说不清劳尔所说的“结构改革”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但可以明确的是古巴政权不打算考虑答应私人财产的存在,因为这被视为有悖于革命原则,是制造贫富差距社会的根源。但是,它却在社会主义范围内分析和操纵着有关“财产”的各种新概念,容许一种适合古巴人的经济存在,目的是解决紧迫的需求问题。这么做是因为国家无法满足一个从1959年开始就已发生深刻变化的社会的全部需求。

在苏联解体,古巴经济下滑35%之后,国家就决定要放开对服务业的控制,从1990年开始,老百姓的生计问题上升为古巴的第一大问题。

但是,在古巴,这些进步还不足以解决社会的一切窘境。人们知道古巴共产党的领导是绝对毋庸置疑的,期待的只是更加自由的决策。“对于我来说,是菲德尔还是劳尔领导并不重要,我关心的是钱的问题。”一个兜售雪茄的男子说。不管是在黑市上贩卖龙虾,还是以低廉的价格租房,或者销售盗版磁带,似乎一切都已表明,在如今的古巴,这些政府控制之外的交易只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都是被容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