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1:列宁同志为斯维尔德洛夫同志写的悼文通过树立一个真正的革命家形象从而侧面批判了机会主义者的丑恶嘴脸,试问是什么能够成就像斯维尔德洛夫这样的革命家的?正是以政治报为脚手架搭建起工业化的革命家组织这一正确路线的实践。机会主义者手工业融工错误路线是完全培养不出像斯维尔德洛夫那样的卓越的革命家的,培养出的只是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罢了,他们所说的革命只是想利用无产阶级来实现他们成为新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目的,他们在把革命往后拉,是在阻碍革命浪潮的。只有通过工业化的组织路线,即建立工业化的革命家组织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职业革命家,每位同志都可以在这样的组织路线中再结合主观努力成为像斯维尔德洛夫等等那样的职业革命家,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共产主义的胜利奋斗终生。
编者按2:机会主义者指责马列毛主义者不实践,指责理论原则、纲领同实践脱节,可实践不仅要看是哪一阶级的实践,更是要看这一实践是否契合当下的革命形式。正如雅·米·斯维尔德洛夫同志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那般,组织是无产阶级唯一的武器,而组织无产阶级群众,组织劳动人民却始终是这个革命无比深刻的、久恒的特点,始终是革命胜利的条件,组织起来正是革命的一条基线。在工业化帝国主义国家,革命需要的不是小组手工业融工,而是能够建立坚强且严密的革命队伍,在其领导下进行有组织工业化的长期艰苦的融工从而将无产阶级组织起来,才能确保运动的稳定性和实现革命。可机会主义者孜孜不倦的强调要实践要立刻进行手工业融工,全然不谈组织,指望着融工后立马就能进行暴力革命,可见其鼓吹的实践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上一阶段脱离革命形式的实践(是要重走俄国革命走过的弯路)。而他们所谓进行经济斗争和小组融工的实践和理论发展的不脱节,不是努力将革命青年培养成优秀的革命家而是要将其拉低为手工业者的反动行为,实则是“党的任务随着党的发展而增长的过程 ”这一极端崇拜小资产阶级自发性的翻版。
近期,马列毛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围绕“革命先锋”开展了激烈的论战,此前又针对伐修社领袖——洪流的猝死提起了对伐修社手工业融工路线的斗争。然后面对马列毛主义者的质问,机会主义者们否定自己的路线错误,认定手工业是工业化之前的必然阶段,在政治灌输与组织工作关系上闪烁其词,在领导权问题上错误地以“线下组织”(其实是地上组织)为领导核心,把“革命实践”的内容无下限拉低,对马列毛主义路线进行疯狂反对。
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有必要来回顾、追悼一位俄国革命史上功勋卓越的革命家、组织家——雅·米·斯维尔德洛夫同志,列宁为斯维尔德洛夫同志写了两篇悼文,本文就其中一篇《悼念雅·米·斯维尔德洛夫》进行剖析,做相应批注,看看到底是谁在篡改马列毛主义路线。
首先,如果对这篇文章进行统计(按照 词汇 – 出现次数 来记录),就会发现,在在《悼念雅·米·斯维尔德洛夫》一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如下:
革命 39
组织 21 (还额外出现了4次组织家用以描述斯维尔德洛夫同志)
工作 19
无产阶级 18
我们 16
斯维尔德 14
洛夫 14
一个 14
群众 13
这样 13实践只出现了4次
斗争出现11次
到底是“实践”重要,还是“组织”重要,不言而喻;到底是“运动就是一切”,还是“组织是无产阶级的唯一武器”,一看就知。下面就是原文以及笔记,笔者在原本分段基础之上进行了人工分段。
悼念雅·米·斯维尔德洛夫
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紧急会议上的讲话 (1919年3月18日)
注:1919年3月18日时,十月革命已经胜利将近一年半,这一年半以来列宁领导的布党开展全面建立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斯维尔德洛夫同志就牺牲在这一建设苏维埃共和国的最困难的时刻。他在在赴乌克兰奥廖尔的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之后,他得了感冒,回莫斯科后只病了几天就逝世了。1919年3月16日,劳动人民的这位还很年轻的但毫无疑问异常伟大的组织者斯维尔德洛夫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同志们!在全世界工人纪念巴黎公社的英勇起义及其悲惨结局的日子,我们来安葬雅柯夫ꞏ米哈伊洛维奇ꞏ斯维尔德洛夫。在我国革命进程中,在革命胜利中,斯维尔德洛夫同志比谁都更充分更完整地体现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最主要最本质的特征,而且正是这一点,远比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更能显示他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作用。
同志们!在认识肤浅的人看来,在我国革命的大量敌人和至今还动摇于革命和革命敌人之间的人看来,革命最引人注意的特征,是对剥削者、对劳动人民的敌人的坚决无情的镇压。毫无疑问,没有这一特征,没有革命暴力,无产阶级就不能胜利。但同样毫无疑问,只有在革命发展的一定时期,只有在一定的特殊的条件下,革命暴力才是必要的和合理的革命手段。而组织无产阶级群众,组织劳动人民却始终是这个革命无比深刻的、久恒的特点,始终是革命胜利的条件。 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这是革命最有利的条件,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泉源。正是由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这个特征,在斗争进程中就涌现了这样一些领袖人物,他们最能体现以前的革命从没有过的一个特点,即组织群众。也正是由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这个特征,出现了雅ꞏ米ꞏ斯维尔德洛夫这样一位首先是和主要是组织家的人物。
此处对于组织建设重要性的论述需要首先结合历史背景来分析,十月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无产阶级通过暴力手段取得了全国的最高政权,换言之,这个“对剥削者、对劳动人民的敌人的坚决无情的镇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后续的主要任务正是巩固这个政权,在农村地区继续打垮资产阶级专政、地主专政,实现各地方政权的统一,实现真正的“一切政权归苏维埃”。
这一变化说明了这个道理:在达成无产阶级专政,或未取得全国最高政权之前,那么革命的目的就是以暴力手段夺取这个最高政权,打破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达成无产阶级专政之后,革命的目的就是以暴力手段维护这个最高政权,去扫清其余部分分散的反动派。有一个工作贯穿了者两个环节,正是“组织起无产阶级群众”,它不仅成为这两个环节的一般性,而且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源泉”,是两个环节所共同的主要矛盾。
同志们!特别是在对革命者来说处境困难的时期,在艰难持久、有时是痛苦而极其漫长的革命准备时期,我们俄国人最大的毛病是理论、原则、纲领同实践脱节,我们最常犯的毛病是过分埋头于理论而同直接的行动脱离。
这里是机会主义者最喜欢的“你不实践”、“实践和理论脱离”环节,机会主义者当然没有犯这个毛病,他们的理论、原则、纲领同实践是完全契合的,因为他们在实践上的退一步再退一步,注定了他们在原则上跨出倒退的第三步!他们所谓的实践,就是“科学地把政治思想的灌输工作和‘和工人闲聊’结合起来”,就是在暑假“组织起”学生进行(走马观花式的)融工,这是同暴力夺取政权这一无产阶级革命目标南辕北辙的,也无助于也是同组织起无产阶级群众,建立起革命家组织和工人组织的。
列宁此处讲的实践究竟是怎样的实践,斯维尔德洛夫同志从事了二十余年的实践究竟是怎样的实践?——就是建设组织,尤其是革命家组织的实践。 斯维尔德洛夫同志领导着一大批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属的工作部门,这一点列宁同志会详细说明。机会主义者不认为建设革命家组织的实践是实践,污蔑这是脱离群众的,到底是怎样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在几十年俄国革命运动的历史上,有很多先烈忠于革命事业,但未能找到实践自己革命理想的办法。在这方面,无产阶级革命第一次为过去单枪匹马进行革命斗争的英雄提供了真正的土壤,真正的基础,真正的环境,真正的群众,真正的无产阶级军队,使这些领袖能够大显身手。 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正是那些做实际组织工作的领袖,他们赢得了雅ꞏ米ꞏ斯维尔德洛夫已经赢得并理应享有的那种特别突出的地位。
在这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什么是“真正的土壤,真正的基础,真正的环境,真正的群众,真正的无产阶级军队”,如果只通过是机会主义者所宣扬的这种,“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手工业的小锤子合成工业机床”,“必要的手工业阶段”,“充分的调查研究”来融入群众、融入土壤,那么俄国革命中涌现的这位英雄人物雅ꞏ米ꞏ斯维尔德洛夫就不应该首先冠以组织家、领导者的身份,而是某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土壤采样家,因此谜底在这里:真正的群众只能是组织起来的群众,真正的无产阶级军队是建立了严密纪律性、训练有素的革命群众,如果绕开组织起群众这一命题,绕开提高纪律性,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一命题,那么纵使那些个别领袖具备再优越的才能,也无法发挥一身本领。
如果我们看看这位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一生走过的道路,马上就能发现,他的卓越的组织才能是在长期斗争中锻炼出来的,这位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所具有的大革命家的一切优良品质,都是他在各个时期最艰苦的革命工作环境中锻炼出来的。
这里又到了机会主义者最喜欢的“在实践中进行锻炼”的环节,虽然马列毛主义者对于南辕北辙的寓言已经论述多次了,但是我们必须不厌其烦地再次说明,机会主义者的实践不能把被污染的土壤变成可以使得马列毛主义扎根的“真正的土壤”,自然也不能使得这些具有卓越组织才能的同志大显身手,更加不能最终走向工业化,最终实现无产阶级革命。
斯维尔德洛夫的同志的实践之所以可以锻造出革命的优秀品质和卓越的组织才能,正是由于他是在列宁的全俄政治报脚手架之下开展工作地,换言之,是有组织地,以协同工作为基础的实践可以百倍地将一位热血的革命青年改造为一位在政治上可靠,面对问题及其敏锐的革命家,这是那些走马观花的“融工派”、“实践者”无法达成的。
在活动初期,他还完全是个青年,那时,他刚有了政治觉悟,就全心全意地从事革命了。在这个时期,即20世纪初,斯维尔德洛夫同志已经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的突出的典型:他抛弃了家庭,抛弃了资产阶级旧社会的舒适生活和习惯,全心全意投身于革命,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从监狱到流放地,从流放地到监狱,磨炼出了使革命者能经受住长期考验的那些品质。
对比地我们可以看到东风融工记录中的必将“彪炳史册”的“实践家”们的突出典型:警察查房吓跑一个,谈恋爱再跑一个,打螺丝打累了还跑一个,最终融工队的成果不说是满载而归也可以说是后继乏力。针对这一事实应得的教训(并非东风那种轻浮随意的“广阔天地,大有所为”)马列毛主义者已经多次论述了,这里不再赘述。
这位职业革命家一时一刻也没有脱离过群众。沙皇专制的条件曾迫使他和当时所有的革命家一样主要从事秘密的地下活动,但就在秘密的地下工作中,斯维尔德洛夫同志也始终同先进工人肩并肩、手携手地共同前进,而这些先进工人恰好是从20世纪初就开始接替知识分子出身的老一代革命家了。就是在这个时候,先进工人成百成千地参加了革命工作,磨炼出了进行革命斗争的坚强意志,没有这种坚强意志,没有同群众的牢固联系,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胜利的。
斯维尔德洛夫同志一开始就是以职业革命家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不过他这段时间并没有在党中央进行工作,而是作为在下诺夫哥罗德省内的一个代办员活动。1903年,社会民主党工党在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分裂为了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斯维尔德洛夫立即采取了强硬的路线,他是首先提出要在该城建立布尔什维克组织的人之一。他具有从事地下工作的优秀品质,当时就在工人群众中间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得到党内的老同志阿ꞏ伊ꞏ李可夫、尼ꞏ亚ꞏ谢马什柯、米ꞏ费ꞏ弗拉基米尔斯基以及其他当时在下诺夫哥罗德省工作的同志的亲切支持。这就是列宁所谈的老一代革命家们。所有这些同志都对这位年轻却已大展宏才的职业党员,对他的才华、毅力和卓越的组织能力给予了应有的关注。
另外要说明的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先进工人成百成千地参加了革命工作,磨炼出了进行革命斗争的坚强意志”,不是别的,正是因为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坚定地捍卫了领导权,在实践上贯彻了全俄政治报路线,取得了原有的党员、代办员以及任何有志于革命的工人群众的拥护。
斯维尔德洛夫同志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长期进行秘密工作,但象他这样一个人还一直参加斗争,从不脱离群众,从来没有离开俄国,始终同优秀工人一起行动。尽管对革命者的迫害迫使他同实际生活隔绝,他仍然把自己锻炼成了不仅是受工人爱戴的、对实际工作十分熟悉和精通的领袖,而且是先进无产者的组织家。有些人,特别是我们的敌人或动摇分子,常常认为,职业革命家一心一意地进行秘密工作的这种特点会使他脱离群众,可是雅ꞏ米ꞏ斯维尔德洛夫进行革命活动的榜样,正好向我们表明这种看法是十分错误的。 其实相反,正是那种通过多次坐牢,多次流放到遥远的西伯利亚所表现出来的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造就出了这样一些领袖,我们无产阶级的精华。
这一段论述得尤其好,哪怕在当下,不正是依然有许多动摇分子、机会主义分子认为,职业革命家一心一意地进行地下秘密工作这种特点会使得他脱离群众吗??
斯维尔德洛夫同志从1905年之后频繁接受中央委员会或地方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的调动委任,频繁地使用化名,去重建各地的党组织,提高这些组织的严密程度和工作能力。只要是他去进行建设的地方,工人群众和党组织无不对他敬爱无比。也正是在这段时期,他频繁地被捕,反复尝试越狱逃跑,反复地回到革命队伍中来,这样的无限忠诚,这样的伟大功勋,难道是什么三勤三化的过家家可以比拟的吗??
有了这种忠诚,再加上识别人才和进行组织工作的秉赋和才能,就锻炼出来了大组织家。雅ꞏ米ꞏ斯维尔德洛夫只是通过秘密小组,通过革命的地下工作,通过秘密政党(谁也没有象雅ꞏ米ꞏ斯维尔德洛夫那样完整地体现了这个政党),只是通过这个实践的学校,通过这一途径,才成了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头号人物,才成了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头号组织家。
这里列宁论述关键在于这样的头号组织家、头号人物,完全是在日复一日的地下秘密工作、组织建设的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谁都可以,且必须经过这样的锻炼,任何人都可以取得这样的优良品质,即是他的才能并不如斯维尔德洛夫同志那样的出众、卓越。机会主义就是喜欢把实践的内容模糊掉,营造出一种随便怎么样的实践,都可以结出革命的果实这类假象,马列毛主义者必须戳破谎言!
同志们!凡是和我一样天天同斯维尔德洛夫同志一起工作的人,都特别清楚,全靠他的非凡的组织才能,我们才取得了我们至今都引以自豪而且完全有理由引以自豪的成就。他使我们完全能够同心协力地卓有成效地进行无愧于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群众、符合于无产阶级革命要求的真正有组织的工作,没有这种团结一致的有组织的工作,我们就不会有任何成就,我们就不能克服过去和现在所遇到的无数困难中的任何一个困难,就经受不住过去和现在所遇到的无数严重考验中的任何一次考验。
看看吧!机会主义的先生们!没有这种团结一致的有组织的工作,我们就不会有任何成就! 伐修社的先生们喜欢反驳我们,说伐修社也是有组织的。可是,那是怎样的组织呢?是有组织的手工业融工!是有组织的走马观花、土壤采样!你们猜猜斯维尔德洛夫同志为什么要奔赴全俄各地重建在警察搜查下破坏的党组织?你们总不会回答是因为警察专政太猛了?事实上,这种损失完全是由于党组织的严密程度无法领导起群众进行斗争,当地革命的物质力量过于虚弱,路线涣散、思想意志不够坚定。
在革命这种轰轰烈烈的斗争中,在每一个革命者所处的特殊岗位上,当一个哪怕是人数不多的领导集体进行工作总是争论不休的时候,在斗争过程中赢得的巨大的无可争辩的道义上的威信,就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当然这种威信不是建立在抽象的道义上,而是建立在革命战士的道义上,建立在革命群众的道义上。
一年多来,我们能够肩负起落在少数忠心耿耿的革命家身上的力不胜任的重担,领导集团能够如此坚定、如此迅速、如此齐心地解决最困难的问题,完全是由于有雅柯夫ꞏ米哈伊洛维奇这样一位才华超群的组织家在他们当中担任了最主要的职务。只有他兼备了对无产阶级运动领导人员最深刻的了解,只有他通过多年斗争(关于这个斗争,我在这里只能谈得极简短)锤炼出了实践家的惊人的敏感、卓越的组织才能和最高的威信,而靠了这种威信,雅柯夫ꞏ米哈伊洛维奇一个人就完全领导了要一批人才能领导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一些最大的工作部门。只有他赢得了这样的地位:在解决许多极重大的实际组织问题时,只要他说一句话,不必召开任何会议,不必进行任何形式上的表决,问题就得到了明确的彻底的解决,而且大家完全相信,问题是靠实际知识和组织家的敏感解决的,不仅成百成千的先进工人而且群众也认为这样解决是彻底的。
机会主义的先生们千万不要把这里理解为斯维尔德洛夫同志天降神兵,一人推动俄国革命发展。此处核心在于中央委员会内完善充分的民主集中制,可以将斯维尔德洛夫同志的才能充分发挥,而不是通过一些机会主义最喜欢的集体投票、全民大会等形式上的“民主集中制”来完成。斯维尔德洛夫同志这样的威信,也完全是在充分的协同工作的基础上达成的。由此,那种奉行“在闲聊中政治灌输”、“通过为工人阶级解决实际问题来取得他们的信任”等等机会主义路线也可以休矣,没有一个脚手架(协同工作),组织程度的任何进步都是空谈,所谓的取得权威也尽是笑话。
历史早已证明,伟大的革命在其斗争过程中会造就伟大的人物,使过去看来不可能发挥的才能发挥出来。谁也不会相信,从秘密小组和地下工作这样的学校中,从受迫害的小小政党和图鲁汉斯克监狱这样的学校中,会产生这样一位拥有最高威信的组织者,这样一位俄国全部苏维埃政权的组织者,这样一位就其知识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党的工作的组织者,这个党建立了苏维埃,实现了苏维埃政权,而这种政权现在正在通过艰难的、痛苦的、流血的然而是胜利的进军向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扩展。
象这样一个有非凡的组织才能的人,我们是永远找不到人代替他的,如果把代替理解为能够找到一个具备同样能力的同志的话。凡是熟悉和观察过雅柯夫ꞏ米哈伊洛维奇的经常工作的人,都不会怀疑,从这个意义上说,雅柯夫ꞏ米哈伊洛维奇的确是没有人可以代替的。现在要担负起他一个人在组织方面,在挑选和按专长任用人才方面所做的工作,只有把整批整批的人派到斯维尔德洛夫同志过去一个人所管的各个重要部门中去,而且要踏着他的足迹前进,才能勉强完成他一个人所做的工作。
然而,唯有严密的组织,才能够培养出有能力接替这些领导工作的新生血液,用列宁的话说,才能将机器上磨损或缺失的小齿轮进行替换,使得整个大机器不至于因为个别零件的丢失(即是这些零件是相当重要的)直接陷入停止。
但是,无产阶级革命所以强大,正在于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后备力量。我们知道,为了接替忘我地献身革命并在斗争中牺牲的人们,革命会造就出一批批新人,这些人刚踏上路途时也许经验较少,知识较浅,素质较差,但他们与群众有广泛的联系,能够选拔一批批人才来接替那些去世的最有才华的人,继承他们的事业,沿着他们的道路前进,完成他们开创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深信,俄国的和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一定会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一定会从无产者和劳动农民当中造就出一批又一批为数众多的人才,他们将贡献出实际的生活知识,贡献出个人的或至少是集体的组织才能,没有这种知识和才能,无产者的千百万大军是不能取得胜利的。
从前面我们早已明白,这样的人才如果不经过组织工作的考验,不仅过民主集中制的锻造,就不能将这些才能转化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动力,就不能将这些人才的潜力完全发挥。机会主义者和马列毛主义者都双手双脚地赞成人民群众是伟大的,只是马列毛主义者认为人民的伟大在于他们勇于将自己培养成为革命家,或至少是群众组织的一个小部分,勇于为了革命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对自己进行改造。
雅ꞏ米ꞏ斯维尔德洛夫同志的形象将不仅是一个革命者忠于自己事业的永恒象征,不仅是把冷静而熟练地处理实际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同善于领导群众结合起来的典范,而且也是愈来愈多的无产者群众一旦仿效这种范例就能不断前进、直到取得世界共产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保证。
马列毛主义这也必将相信在这一轮无产阶级革命中,会涌现出更多斯维尔德洛夫通知这样卓越的组织者,而不是“土壤采样家”!
与同志们共勉!
载于1919年3月20日《真理报》第60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38卷第74—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