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党生活人有感》——谈谈马列毛主义式融工的应有之义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1:任凭机会主义者对融工如何划分,但正如历史揭示的那样,当前革命斗争需要的不是小资产阶级式的三分钟热度,而是需要革命者真正扎根于工人阶级,通过列宁政治报路线,开展革命工作。
编者按2:诸如划分4类融工等泛左翼路线,不过是为了逃避组织建设最终取消革命的借口,一旦落实必然让无产阶级革命力量遭受巨大损失。当代马列毛主义者只有走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出的组织路线,依托厂里的代办员体系和群众组织开展革命才能解放无产阶级。

前言

《为党生活的人》是小林多喜二最后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是在紧张的地下工作时期写的,在他牺牲后的一九三三年四月才正式发表。

小说十分生动的刻画了革命人物的光辉形象,好像一个革命者在叙述自己平凡而又伟大的斗争经历,其中的鲜明的斗争精神与斗争策略以及对于当时帝国主义战争状态下的革命斗争形势的描写都很生动。面对这从现实的残酷斗争中产生的珍贵文献,笔者也有几点对当下现实斗争的思考,特作此文。

一、剧情梗概

作品的时代背景是三十年代初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并为进一步扩大对我国和亚洲的侵略战争,在国内一面残酷地镇压共产党人和工农革命群众,一面收买和利用工贼、叛徒、社会法西斯分子,大肆宣扬所谓的“爱国主义”,鼓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对无产阶级有利”等反动谬论,妄图欺骗工农群众为反动统治阶级效劳卖命,充当法西斯的炮灰。

作品正是抓住了这一时代的本质的特点,通过日本共产党的一个支部在一家军需工厂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紧密结合工人群众日常受剥削受压迫的现实生活,揭露了资本家和反动当局的凶残狠毒,从而教育了工人群众“从日常生活的不满达到了解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作者以愤怒的笔墨,抒发了他们对“个人主义者、投降主义者、叛徒”这些“自己内部的蜕化分子”的鄙视和憎恨,描绘了他们与那些伪装成工人朋友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生动情景。

如今时过境迁,历史已经走到了新的节点,面对新的帝国主义争霸的局面,小说中展现出的问题与困难在我们未来开展融工斗争时同样会遇到,面对生活上的困境与机会主义者破坏,融工代办员必须要有着恰当的斗争方法。

二、对于当下泛左翼式融工的反驳

最首要的,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应当识别出当下运动当中的机会主义路线,并非所有的困难都可以推给个人斗争手段的缺少,融工路线的错误必然导致代办员们举步维艰。

我们面对真正的融工斗争时,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这当然需要代办员们高度的牺牲精神和对自身小资产阶级思想与习气的彻底改造。巧合的是,到工人中去、东风、丧钟以及近期给大群两篇文章表达批评意见的那位朋友都表明了融工斗争中的困难,但是他们却把矛头指向了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改造,并且希望在一次次的融工斗争中实现对自身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改造。

例如丧钟还将融工划分成了4类:

I类融工:未形成能够进行阶级斗争的工人组织
II类融工:马列毛主义者领导的工人组织,服务于一次性的阶级斗争
III类融工:马列毛主义者领导的长期工人革命组织,在反复的阶级斗争中不断壮大
IV类融工:跨厂或地区的工人统一战线

这样的划分显然是为了给如今丧钟等组织进行的II类融工来提供合理性的,通过这样机械的划分,似乎我们只需要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进行下去,就最终可以建立起成熟的融工组织,实现跨厂或区域的工人统一战线。

那么这样的想法能够实现吗?

在笔者看来这实在是一种怪异的扭曲,这就好像直接把旱鸭子丢到海里来让他学习游泳,有了成果就说是自己这Ⅱ类融工的成功,没有成果就说是这些同志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失败了,还得再练,丝毫不管他人的死活。

这其中被白白葬送的革命力量,被辜负的工人组织又该如何?这些泛左翼组织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因为这些被机会主义者篡夺了领导权的组织,本质上的主张从来不是为了真正的马列毛主义的融工,更不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革命,他们就是在拿其他同志们的人头和热血换取个人影响力。大群在影响力上取得了优势,他们便急急忙忙地扯出融工、实践的破旗来,意图掩盖自身在组织上的失败。这也是他们大肆宣扬融工分类的原因,因为他们永远也搞不起来真正的马列毛主义的融工运动,因此就把完整的融工阉割开来,去搞什么二类融工,这样既能重新招揽不明真相的革命群众,又能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不至于被人识破。

倘若在这种自发性完全取代了自觉性的融工当中,在这种完全被群众运动拖着走的实践当中瞎猫碰上死耗子般地出现了如“到工人中去“那般的经济斗争的成果,就马上要大肆宣传起来了,这就是机会主义者的真实面目。

我们回顾《为党生活的人》中的情节就不难发现,如佐佐木、伊藤、须山等经受住组织工作长期考验的同志,开展起融工工作来尚且如此艰难。倘若是像如今许多泛左翼团体所宣扬的那般把尚未组织起来的仅仅是具有一定革命热情而没有革命纪律性的同志们直接丢到工厂里面,这些同志中虽然不乏有热情、有意愿进行融工工作的同志,但更不乏许多仅仅想着来cosplay一番的小资产阶级,让这些人一股脑地进入工厂,面对中修的铁拳,他们连文中的太田都比不上,连一天都撑不了就会把融工的同志们供个一干二净。群众组织见了这些人都要躲着走,为什么?因为他们在行动上连先进的工人群众都不如!

因此,对于许多泛左翼团体宣传的所谓融工阶段论,我们只要把目光看向过去融工斗争中的宝贵经验,就不难发现,他们不仅没有解决任何过去既有的问题,还不断进行着可耻的倒退。这般在行动上忽左忽右的行径,正是把个人的龌龊目的,而非阶级利益放在首位的表现。

三、融工中群众组织的建设

由于太田叛变了,我决定最近搬到别的地区去。但我不能到处去找房子,因此拜托了笠原。这时我就联想到和笠原同居。为了切实地,长期地把地下工作坚持下去,这样做也有好处。

同样的,在《为党生活的人》中也暴露出了当时日本共产党进行融工工作时的斗争经验不足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当主角佐佐木被叛徒出卖不得不进行转移时,完全没有在当地的工人圈子中扎下根去,融入当地的熟人网络,因此当面对追捕时只得一直住在革命的同情者笠原家中而没有真正融入群众的汪洋大海当中。

而同样的,伊藤、须山两人吸收先进工人群众的过程也缺乏一个巧立名目的地上群众组织,缺少一个把工人紧密团结起来,而又能够不断锻炼、筛选工人,剔除机会主义者的有效形式。

伊藤最近要带这些女工去看点有意义的戏,但大伙儿一直想看浅草的歌舞剧或片冈千惠藏的戏,所以伊藤、辻和佐佐木决定用“敲边鼓”的办法,做点宣传鼓动工作,让她们去看左翼剧场的戏。

伊藤、须山的融工手段是交朋友式的通过看戏、吃糕点等行为招揽来的人只能是革命的同情者、蝇头小利的贪图者,这样的工作完全起不到组织、锻炼先进工人的作用,只是把很多,特别是被蝇头小利吸引过来的一些工人,聚集起来,而后结成朋友。

在开完会回去的路上,两三个青年团的家伙对须山说:“你小子是共产党,你来一来!”一走进小胡同,就猛地扑过来,把须山狠揍了一通。……十二点三刻,须山猛地使出全身的力量,把传单一束接一束地抛向天空,大声地喊着,“坚决反对大批解雇!”“举行罢工!反对解雇!”

因此在进行了长时间的融工斗争后,佐佐木所在的支部所吸纳的先进群众也只有寥寥几人,这完全是一种手工业式的作业形式,既低效又危险。以至于在小说末尾处的须山在被帝国主义走狗拉走到角落进行殴打时,没有一个具有暴力力量的可以来保护、营救他的组织,以至于须山最后需要依靠近乎自杀式的宣传手段来鼓动工人进行总罢工。

四、融工方向在何处?

对此,斯大林同志的巴库倡议早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1、 把革命政治斗争与群众日常斗争结合起来。
2、 以工厂党委会为基础重建党的组织。
3、 主要依靠先进工人来开展党的工作,同时在实践中和理论上培养提高他们。

佐佐木的支部建设在了工厂外,而没有通过巧立名目的工厂党委会来建设工人组织,这是他们没有成功团结起工人群众,实现有效的工人组织的关键,也为工厂最后总罢工的失败埋下隐患。

在工业化时代,掌握群众的具体方式就是要把革命力量落实到工厂中,把工人群众组织、发动起来,就是要“支部建在厂内”。革命力量只有建立了扎根于工厂的基础,才能有效的掌握千百万工人群众。

只有有效建立起了工人组织,通过组织的作用,实现工业化的运作才能实现融工的真正目的,即对一支懂理论而又掌握暴力力量的工人组织的建设,实现扎根式融工,进入到熟人网络中,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当中,成为生命力与韧性并存的组织,才能真正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目标。

20170413112610_10953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