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共产主义盛行于中国农村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共产主义盛行于中国农村

在中国河南一个既像郊区住宅开发区又像工业园区的小村里,每个人都能终身获得就业机会 和一套免费装修的公寓。街道干净整洁,治安良好。邻居们都热心公益。教育和医疗保健不 同于中国的其他地方,这里都是免费的。公用设施、食品甚至连啤酒都是免费的。也许有一 天,衣服也会免费。

? 南街村成功地将中国革命者的理想与改革派的理想结合了起来,用在新的市场经济下获取的利润,创建了一个带有小镇价值观的终生制公社。

? 王宏斌穿着一件开襟羊毛衫,很难想象他就是当地共产党支部的一把手。他微笑着说:“我们的目标是共同建设共产主义,共同劳动,共同致富,共同享乐。”他每月拿30美元,是当 地居民中收入最高的。他满足地说:“南街村是一个大家庭,这里每个人都有福同享。”这 就更不用说共用村里的汽车了。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村的人都唱着共产主义歌曲排队去上班,他们还背诵其他地方的人早忘记的《毛主席语录》。假如他们被认为懒惰、不整洁或不合作,就有失去应得利益的危 险。生意和财产都不能被私人占有,不提倡个人银行帐户。工厂和学校负责对村民进行素质教育。 而且,几乎没有人批评这种制度。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思想道德高尚,公社精神在 这里得以生动地体现。

? 在中国这个发展中的大国里,人们还没有弄明白如何在不产生贫富差距的情况下创造财富;或如何赋予其政治观念以新的活力,使居民有一种目的感——南街村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 在改革中的中国,南街村并不是惟一一个将工业利润用于公社生活的村庄。但它可能是第一个在尝试并放弃了私有化这样做的村子。而且它是在泼掉洗澡水后,又把孩子找回来的最成 功的例子。

? 南街村在毛泽东时代是一极度贫困的地方。像其他村子一样,当时南街村每个人都参与集体劳动,根据北京的指示生产某一数量的粮食或产品,而并不考虑气候的因素和供求关系。

? 毛泽东的继任者邓小平,1979年推行以市场为中心的改革,南街村再次奉命行事。 但是到了1983年,农业产量下降了一半。农民放弃了土地,一些接管了当地两家工厂的人被 认为是揩国家的油。 所以村党支部书记王宏斌建议,南街村再实行集体化,共享资源,保护公共利益。结果是令 人震动的。自80年代中期以来,南街村农业和工业的年收入增长了2000倍,由原来的70万元人民币增长到现在的14亿元。 与毛泽东时代不同的是,在第二次实行集体化中,南街村可以根据供需决定生产什么,还可 以在一个有竞争力的市场销售自己的产品。王宏斌发现,南街村有面粉,而方便面在中国很 有市场。于是,南街村现在成为中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之一,拥有26家与食品、啤酒有关 的企业,员工达1.1万人。

? 南街村的村民都免费住在5年前盖好的公寓里,各家各户用的都是北欧风格的松木家具,都有电视和摆着毛主席像。屋里装修虽然简单,但是远比其他村那些破烂的住处舒适得多。

? 一座两层楼高的白色大理石毛泽东像耸立于南街村的中心,晚上有刺眼的灯光照明,还有民兵志愿者24小时守卫。1993年,南街村树立这座毛主席雕像,以纪念这位中国共产主义之父 。

——摘自2001年3月21日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共产主义盛行于中国农村 》 记者英迪拉·拉克什马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