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与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总顾问参加起义策划


1927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中心成立了由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5人组成的临时中心常务委员会,陈独秀不再参加中心领导工作。两天后,共产国际又传达了新的指示,提出中共“要开展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反抗国民黨”。于是,刚刚成立的临时中心常务委员会马上开始研究拯救时局的办法,最后决定:在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中发动军事暴动;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赣、粤举行秋收起义。
但几天后,反动军阀唐生智、朱培德部从南北两个方向包围了张发奎,迫使其公开表明反共立场,并在他的第二方面军中清退共产党,形势变得愈发紧急。为拯救起义计划,李立三、谭平山等中共领导人在九江紧急开会,决定抛弃依靠张发奎的打算,独立举行南昌起义。会后,李立三代表大家向中心发电报建议,尽快将革命军队集中至南昌,举行南昌起义。周恩来也急电中心,提出一个南昌起义、移师广东的粗略计划。两天后,中心政治局常委接受了周恩来的建议,决定组织前敌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书记。周恩来随即赶往南昌去组织起义事务。
此时,尽管共产国际驻华总顾问鲍罗廷即将回国,聂荣臻还是前往庐山向他报告了南昌起义的预备情况,鲍罗廷随即召集瞿秋白、李立三等中共领导人开会,进一步明确了起义的时间和地点,并要求参加的部队迅速行动,作好起义的预备工作。

共产国际派暴动专家来华,苏联将军干扰起义计划

为接替鲍罗廷,共产国际又派罗明那兹来华指导中国革命,后者的任务就是贯彻共产国际在中国发动武装起义的指示。协助他工作的还有一个德国人纽曼。纽曼以善于组织工人暴动著称,派他来华,表明共产国际支持起义的态度。
7月22日,罗明那兹秘密抵达武汉,中共中心向他通报了南昌起义的计划。罗明那兹随后与张国焘、瞿秋白、李维汉等中共领导人一起开会讨论南昌起义问题,北伐名将、闻名的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也参加了会议,但在会议上,共产国际对起义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
会议开始后,加伦首先发言。加伦认为张发奎如能同意回师广东,并且不再强迫叶挺退出共产党,就可以和张发奎一同行动。他进一步分析说,假如与张发奎同返广东,在军事上极为有利,假如在南昌起义,参加起义的兵力不过5000到8000人,在敌军优势兵力的阻击之下,很难打回广东。如张发奎不同意上述两个条件,再发动南昌起义也不迟。
罗明那兹接着发言,他说目前没有经费可供南昌起义使用,而且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出于外交考虑,禁止苏联顾问在任何情形下参加南昌起义。他还在会上传达了共产国际的电报:“如毫无胜利的机会,则可不举行南昌起义”,张发奎第二方面军中的共产党员尽行退出,派到各地农村中去。对这一措辞模糊的电报,与会的中共领导人认为,南昌起义有胜利的机会,所以决定举行起义。大家决定派张国焘去南昌传达共产国际电示和中心决定。本来对起义就很犹豫的张国焘只好在当晚起程前往南昌。

误传共产国际指示,张国焘要求停止武装起义

7月30日,张国焘抵达南昌,马上要求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是否应发动南昌起义。由于共产国际电报内容不够明确,加伦和罗明那兹对起义也不持积极态度,张国焘在传达指示精神时竟按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解读。会上,他像宣读“圣旨”一样地对周恩来、恽代英、李立三等人说:“中心意见宜慎重,(共产)国际电报如有成功把握,可举行暴动,否则不可动,将在军队中的同志退出,派到各地农村中去。所以目前形势,应极力拉拢张发奎,得到张之同意,否则不可动……”他的话引起前敌委员会多数人的反对,李立三激动地质问张国焘:“一切都预备好了,为什么我们现在还需要重新讨论?”谭平山则表示了强烈的愤怒,大骂张国焘为“混蛋!”张国焘见众怒难犯,赶紧辩解:“共产国际电报说,要有点成功的希望,才赞成干。共产国际代表加伦的意思,看可否推迟点。”由于张国焘举起共产国际这把“尚方宝剑”,大家不便反对,只好休会。
会后,谭平山生气地对一位军官说,张国焘若再反对起义就把他杀掉,此事幸亏被周恩来及时制止。31日,传来了张发奎参加庐山反共会议的消息。这表明,张发奎已滑向反动的汪精卫一边。经辩论,张国焘终于表示服从多数,前敌委员会决定于8月1日如期举行武装起义。

共产国际军火船未能靠岸,苏联军事顾问兵败被捕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尽管共产国际此前曾电令所有苏联顾问撤出起义部队,但由于命令传达出现问题,在南昌起义的部队中还是出现了一位“洋面孔”——第20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库马宁。库马宁大概是未接到撤退通知,结果留在了南昌城,他化名纪功参加了起义,也因此成为了参加这场起义唯一的苏联人。起义胜利后,部队按原计划南下,预备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汇集广东,以图第二次北伐。
南昌起义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后,共产国际深受鼓舞,《真理报》发表文章热情洋溢地预言“一个新的革命中心成立了。”起义军到达汕头后,共产国际派出一条装有3000支步枪和50万发子弹的货船前往汕头支援,但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靠岸,起义部队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困境。在优势之敌的围攻下,起义军损失惨重,第10师叛逃,第20军被打散,剩下的一小部分军队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辗转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余部会师。
此后,其余的南昌起义领导人在周恩来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分批秘密转移到香港、上海,然而库马宁的转移却颇不顺利。他本想从汕头乘船出走,却因一副洋面孔无法隐蔽,被国民黨军队逮捕。幸运的是,库马宁在狱中逃过了一死,并在一年以后被释放回了苏联。
南昌起义3个月后,共产国际的态度发生了巨大改变,曾在八七会议上赞扬过南昌起义的罗明那兹,竟在中共中心扩大会议上,以所谓“政治纪律”问题,让南昌起义领导人遭受了不白之冤,谭平山被开除出党,周恩来、恽代英、李立三等也受了处分。
(《环球视野》摘自2006年8月1日《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