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1:政治揭露和组织建设的关系是对立同样相互影响的。政治揭露必须作用于组织发展,而只有先进的无产阶级组织才能组织有水平的政治揭露,小资产阶级常常把这些割离开来,把组织建设和政治揭露看作毫不相关的两个事务,其结果要不然就是由于缺少无产阶级力量被迫消失,要不然就没法进行任何工作只能消耗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现阶段,只有做好组织建设才有可能团结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编者按2:马列毛主义者应当不只是停留在社会事件的表面信息和情绪宣泄,更应该结合注重去建立一个列宁式的革命政党推翻资产阶级专政来改变社会现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泛左翼总是停留在情绪宣泄上,当谈到革命时却又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退缩。我们不能等待革命,我们要成为革命,资产阶级不会自己倒台!
前言,实证科学与信息茧房
自从马克思从社会现实出发,历史材料出发,总结归纳出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大武器,人类对于世间一切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都被归结为了实证科学,无论是数学、逻辑学这类看起来完全是人类思维产物的学科,还是物理、生物、化学此类看起来完全是自然界产物的学科,更或者是心理学、历史学、哲学这类完全建立在人类社会上的学科,都被证明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对实践所得进行科学分析的产物,而不是什么纯粹思维的产物,更不可能脱离人类的实践而被证明或证伪。
马列毛主义是最依赖实践的,最依赖现实材料、真实信息的。在论坛,我们可以看到接连不断的,十分生动的政治揭露的文章,他们都是马列毛主义者针对着社会上的各类反应阶级矛盾的事件做出的分析。但是,这种分析却具备着无可奈何的局限性,因为个人的认识是以其实践为界限,革命家组织的集体认识是以整个组织的行动为界限。
在当代,这种个人认识的局限性、集体认识的局限性就更明显了,有一个词专门用以概括这种现象——信息茧房。毫无疑问,马列毛主义者也面临着信息茧房的封锁。本文就以姜萍事件为例,这层信息茧房如何阻止马列毛主义者更进一步地认识这个社会,以及马列毛主义者应当以何种方式打破信息茧房。
对姜萍事件的复盘
事件始发
- 姜萍事件始发于6月13日,为B站UP主阿里达摩院扫地僧,发布的视频《17岁中专女生自学偏微分方程,爆冷逆袭高分入围全球数赛》【BV1SD421M73v】
本站时评与局限性
本站最早发布的相关评论为6月16日的《17岁中专女生自学偏微分方程,爆冷逆袭高分入围全球数赛》此时文章的主要分析材料主要来自原视频以及各论坛的评论区;其主要论点在于批判当前教育制度的反动阶级性。随后又有多篇文章发表出来,各自补充了诸如官方造神、竞赛制度、矛盾转移、作弊问题等等角度。这里不再补充文章链接。
这些文章都是马列毛主义者借题发挥,将社会上的星星之火煽动起来化为熊熊大火的生动例子。但是在笔者如今看来,这些文章对于姜萍事件本身的分析材料往往同最早的那一篇一样,存在一定局限性,只能通过对社会舆论的捕风捉影,获取事件的最新进展,于是不得不从外部补充诸如竞赛制度的历史等作为分析基础。
如上文所说,马列毛主义是实证科学,不想那些资产阶级学者和小资产阶级那般,可以张口就来,编造事实,我们唯有在相信目前掌握的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尽量科学的分析。同时,笔者又很可惜,因为早在姜萍事件爆发后的五天内,另一道信息茧房——所谓的数学竞赛圈——内,就已经发掘出了此事件最全面的信息与事实(笔者下面就会罗列),以至于圈内基本上形成了姜萍造假的共识。
笔者对此十分可惜,可惜于这种共识并不能传播出去,宣传机器牢牢把住了信息传播的途径;甚至于这些宝贵的信息、事实,也不能传出来,这些信息如果放在马列毛主义手中,可以转化成对这起事件最全面的批判和揭露,可以转化成对事件中各人物最全面的认识,可以转化为革命的又一把助推剂,但是被锁在小圈子的信息茧房之内,就只能变成圈内小资的谈资以及忌讳莫深的“内部资料”。
来自墙内的分析材料
数学水平的质疑——《从数学角度分析视频“17岁中专女生自学偏微分方程,爆冷逆袭高分入围全球数赛”中公式证明等》
达摩院原视频发布于6月13日上午十点,在当日晚上,B站UP主“天使猫猫酱”就发布了质疑视频【BV11i421v7D4】,基本否定了姜萍的数学水平,涉及以下几点
-
原视频展示的数学知识大多只是大学本科水平,并不能达到参加竞赛的能力
-
姜萍板书涉及多处严重笔误,如写错上下标(基本认定为抄的,而不是写的)
后续网友在此处总结出了姜萍三定理,用以讽刺这几处严重错误。但没有在事件背后的社会关系做出分析。
“数学竞赛圈”内部资料——《对王闰秋团伙帮助姜萍作弊的可行性及动机分析》
事件一经爆发,不仅在B站引燃了舆论,在知乎同样火爆。笔者目前已经无法追溯当时的问答,不过获取到了一份在“数学竞赛圈”内部流传的分析资料,文中罗列了诸多实锤证据。这篇论文大约成稿于6月20日。
- 尝试还原动机:王闰秋本人为江苏大学数学院硕士,实际是双非院校,学历不高,因为自己水平不足,无法通过正当渠道考取博士,从而想通过竞赛获奖的方式申请博士。
- 尝试还原真相:王闰秋已参加多次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并有帮人代做、互相讨论等作弊行为,其妻子周英英、“狗头哥”、甲乙疑似参与其中,王闰秋在中专教书期间,对其学生姜萍或有好感,出于讨好或其他目的帮助姜萍报名并完成了考试。姜萍本人的数学水平一般,并非天才少女,事件本身发展到这一地步,王闰秋及其团伙的行为负主要责任,此外媒体的炒作也是一方面。
- 作弊手法:即多个账号同时进入决赛,决赛时一个账号先进入比赛,将 题目传给另一个账号,打时间差。田佬通过牺牲自己来使王闰秋获得更多的做题时间。
- 补充信息:王闰秋团伙实际存在作弊前科,他和妻子已经连续两年参与阿里巴巴竞赛,但成绩不佳,还试图扩张团队,收买另一数学大佬。
- 补充信息:王闰秋存在贩卖论文的情况,靠卖论文赚的钱购买了小汽车。
文章虽然披露更多事实,但是最后仅仅提出了应把矛头对准实施作弊的王闰秋团伙,没能进一步提出对教育制度的批判。
“数学竞赛飞哥”的开团——《黎明到来之前,最后一期》
同样在6月19日,B站UP主数学竞赛飞哥发起开团BV1qs421T7jt,在其他方面给出更多疑点
-
姜萍的中考成绩很差, 数学还达不到及格,83分(满分为150分)
-
姜萍无竞赛履历,历史排名无法查证
本文虽然逻辑比较完整,但最后的立场完全掉到了小粉红的民族主义上,更是一度暴露小资产阶级的矫揉造作。
究竟如何打破信息茧房
通过上面,我们就能看到本次事件暴露的问题,也即是掌握了正确分析方法的马列毛主义者,同这些实际事件的脱离。事件本身的诸多细节与证据,在事件爆发的数日内,圈内基本搜集完毕并形成共识,但是圈子外部的马列毛主义者的分析材料,却只能停留在舆论场上的表面信息。从这一个特殊的案例来说,这点信息实在是可有可无的,马列毛主义者根据这些表象,实际上已经对中修的教育制度、竞赛制度、选拔制度做出了最深刻的揭露。但正如前言所说,马列毛主义是实践的科学,马列毛主义一刻也离不开客观的材料,同时,要想做出最生动最深刻的政治揭露,也必须打破信息茧房。
这时候泛左翼就有话要说了。
有的说是要提高我们的的信息技术能力,应该使用爬虫之类的工具进行信息搜集。这下看起来是对症下药了,既然面对信息封锁,那就要采取信息技术突破,在各平台爬取道这些信息。这无疑是把革命工作缩小、限制在网络世界中,陷入了唯技术论的错误思想。网络信息,总是从现实的实践中产生的,反应的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它仅能是记录现实中的一部分信息。
还有的说,我们要在社会各处安插眼线,刺探情报,这次在数学竞赛圈爆出了舆论事件,就证明我们要在数学圈发展一个眼线,下次发生在环卫产业,就需要派人道环卫产业了解情况。在各种群聊或关系圈层中潜伏,搜集消息。这实际上又是陷入到机会主义的个人主义路线,革命就成了某些英雄三勤三化,在资产阶级敌人环伺的条件下斗智斗勇的庸俗故事,完全把群众撇在一边。
这些在实质上都是错误的,要打破信息茧房,最关键的是建设一个坚强的组织。政治揭露所需要的材料到底从哪里来?是从革命家的脑子里冒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它唯有从革命群众的实践中来。从革命群众到革命家之间的桥梁则是一个代办员网络。列宁这样描述我们从群众那里取得这种材料条件:他们清楚地知道,甚至控诉小官吏都不免有危险,更不要说控诉至高无上的俄国政府了。所以,只有在看到向我们控诉真能发生作用,看到我们是一种政治力量的时候,他们才会来向我们控诉。我们要想在旁人眼里表现为这样一种力量,就要……提高我们的自觉性、首创精神和毅力。
因此,打破信息茧房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怎样获取信息,而是在于怎样取得群众的信任,怎样让群众相信向我们控诉这些问题真的能发生作用。以姜萍实践来说,问题的关键正是在于如何把组织建设到教育领域,使得参加竞赛的,了解实情的,甚至手里掌握着王闰秋团伙作弊的关键证据的这些群众,能够主动向我们进行揭露。这些最生动的、最真实的信息,无论怎样想象也想象不出来,无论泛左翼怎样在网络检索,也检索不出来。
再说回政治揭露本身,诚然,要做出充分、全面的揭露就要发动起群众,但是群众之所以愿意向我们揭露,难道仅仅是为了把这些消息刊登在什么报刊、文章上吗?不,他们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是要粉碎这些压迫的源头!小资产阶级把宣传与写文章看作莫大的殊荣,仿佛就是革命的终点,但远无法满足群众的自发性,更无法达到马列毛主义者所要促成的无产阶级革命,即组织起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专政。
一句话,政治揭露本身,就应当作组织建设的手段,而非目的。我们也不应满足于把群众当作某种提供情报的眼线,而是通过鼓励他们进行政治揭露,而锻炼出群众本身的革命性,使其加入进革命队伍中来。在这个政治揭露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在地下铺满代办员网络,将群众和代办员联通起来,依靠这个网络解决群众的困难,取得群众的信任;同时也必须在地下开辟出一个革命的信息流通网络,以绕开信息茧房的封锁。但这些代办员网络与地下革命网络所能实现的可远远大过一个所谓的“政治揭露”。有了这个连接其全俄的革命家组织和代办员网络,我们早就可以“撬动整个中修”,又为何要局限于写一篇好文章呢?
这个道理正如怎们办中所讲的,一旦抓住了组织建设,那么唤起群众性的、社会各个阶层的政治揭露也就手到擒来,但若只想着进行政治揭露或是某些显著的宣传工作,而忽视了组织本身,则往往连政治揭露的效果也无法达到了。组织,正是无产阶级革命唯一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