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黄秋生人生最大梦想是去看毛主席

曾有人将黄秋生定义为“人民艺术家”,这个在内地官方话语体系内甚为正统的概念,黄秋生却觉名号太重,他更乐得人们叫他“平民艺术家”。在他看来,“人民艺术家”只有戏剧《茶馆》中的演员于是之那样的才有资格叫。然而,也有人曾说,假如从香港找一位演技精湛到可以演话剧《茶馆》的演员,此人非黄秋生莫属。

事实上,黄秋生确实是合适人选。与他的多数香港同龄人不同,黄秋生会讲普通话,会写简体字,从小就有意搜寻内地资讯,通晓历史,读共产主义书籍,读《红旗杂志》,读《毛泽东选集》,看革命电影,唱革命歌曲。采访中,黄秋生甚至兴致大发,随口哼起了“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解放区呀么嗬嗨,大生产呀么嗬嗨”、“坐牢算什么,我们是革命者”,甚至是胡松华的内蒙民歌“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

颇有意味的是,黄秋生的近作《老港正传》原名《老左正传》,因“某些原因”才更名。黄秋生在片中主演一名香港的“老左”,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去天安门看毛主席。“左派在香港从来都是很小一部分,所以就会有被打压的情况,假如是主流的话,香港早就回归了。年轻时我对左派很感爱好,但我是倾左的,却不极左。”

虽然黄秋生“有时候比中国人还中国人”,然而,黄秋生的身体里又分明流有英国人的血液,爱吃面包,爱喝牛奶,“年轻时候比较像外国人,但又不会讲英语,很自卑。不知道自己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一直想找回自己是谁。”

同1972年一样,回归前夕的香港掀起移民热潮。演艺圈人士亦不例外,加拿大成为首选,周星驰当时移民遭拒就是一例。事业低谷和疾病双重困扰下的黄秋生也越发动摇,一度萌生移民念头。1996年末,黄秋生决定去英国,进修表演,同时“寻根”。

伦敦机场。一下飞机,空气的味道和建筑就令黄秋生想起了自己喜爱的老香港,那时,“香港很英国”。伦敦让他觉得“非常熟悉”,究竟因为香港,或是因为骨子里的基因,黄秋生说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在英国,几乎没人能看出黄秋生的出处,有人说他是日本人,有人说他是欧洲人,甚至地铁里有个人说他是爱斯基摩人,“我终于发现,我寻找那么多年,其实我就是混血啊!根本不需要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