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互联网流传着一句谚语:"倘若努力能够获得成功,那么最成功的应当是一头驴。”这是一句不严谨的说辞,但纵观中国资本主义复辟以来,无论是所谓的国营资本亦或者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普遍都是由价格双轨制时期,或窃夺集体资产如变卖国营工厂,把集体的工厂搞为官有或私有,亦或者具有官僚背景的投机客吗,大肆进行官倒活动,通过其官僚关系窃夺大量的财富,而这正是中修所宣传的所谓“努力”,也许努力他们是有的,那就努力的窃夺集体财富努力的剥削无产阶级,除此之外他们的“努力”跟粪坑里疯狂的蠕动蛆虫没有区别!
2. 正如马克思批判宗教:“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二十世纪革命斗争将唯物主义无神论推向了全世界之后,新世纪的“特色”资产阶级就用“奋斗论”的鸡汤来欺骗、麻痹人民群众。而作为反映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资产阶级文艺作品自然就充斥着这些论调,马列毛主义者要彻底批判“自我奋斗”等机会主义思想,抵制其腐朽无产阶级群众,只有革命的抗争才是无产阶级的唯一出路。
在资产阶级作品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节,如某人经过了许多努力,便成功实现了想要的一切;而那些失败的人,通常都拒绝去努力。在作品中,努力与否往往成为了一名角色成就能有多高的标准。
实际上,努力就能获得成功不过只是一个谎言。著名的资产阶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而这所谓的“百分之一的灵感”为何呢?其实就是爱迪生自己的资产阶级身份与地位。同时代的特斯拉正是被爱迪生用资产打压,而无法在当时成为著名的发明家,造就了爱迪生这“独一无二”的发明天才。“但那1%的灵感往往比99%的汗水来的重要”这句话虽是一句谣传,其流传之广,已然表明了人们经过现实社会的实践后更相信“灵感”——阶级社会的身份与地位比努力更为重要。
作品是作者自身对现实生活思考的反映,因此在资产阶级作品中,即使作者再如何强调努力必然会引领人们成功,在他们的作品中都会不经意间出现其实是阶级社会的身份与地位才是最终使得人们得以成功。如著名的民工漫海贼火影中,通过努力获得实力最终都变成了某某角色强是因为他的身份/血统——主角鸣人的九尾,路飞的尼卡果实,以及他们都是大人物的亲戚。在网文中,则常常必备有外挂,主角的努力通过外挂来转化为自身的实力。这种外挂,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为一种身份和地位,之所以表现为外挂,只是因为这种情况的身份是最容易为底层阶级获得的,也就成为了超阶级的可能。
当然,也有不开“外挂”的情况存在。通常在作品中会存在这样一些暗自努力,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的角色,但是这些角色的成功也必然离不开一些偶然因素——如遇到名师的欣赏从而突飞猛进,如偶遇奇遇,从此打通任督二脉一发不可收拾。这些同样,也离不开身份与地位,实际上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上层阶级的赏识,从而被收买一飞冲天。或许作者想通过塑造角色的普遍性或者不开窍来试图让读者相信努力成功的必然性,但是他们刻意略过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偶然性恰恰是努力在阶级社会必然成功的谎言破碎的必然性。在《阿甘正传》中,努力获得成功的傻子阿甘,虽然看上去愚笨,似乎什么人都能达到他的高度,但是阿甘的成功与他在越战中成功生还的偶然性脱不开必然关系。在《一拳超人》中,普通人埼玉通过不间断的锻炼突破了限制器,获得了无限大的力量,但是突破限制器纯属于偶然,纵观总部作品也没有一个同样的例子(而且作品明确说了即使模仿埼玉也不可能做到一样的突破限制器)。
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在阶级社会是不存在必然性的,这种必然性的成功只在人们同时拥有着阶级社会的身份与地位才有可能存在。又或者彻底打破阶级社会,努力能获得成功这种机会才有可能平等地降临在每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