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阶级的再生产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1.这个“中国最公平的制度”只不过是一句空话,是中修一手造成的经济地域差距,将教育资源集中在资产阶级大本营里,却怪这些可怜的学生“不好好努力”,真是无耻之极!高考这种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代表是一定要被废除的!
2.中修社会下,高考学生之间比拼的往往不是学生之间的能力,而是学生背后的家庭背景与社会地位。家庭背景越是优渥,居住环境越是良好的能够得到的教育资源便越多,学生也就能考得越好。中修所谓“最公平”的制度也是剥削压迫无产阶级学生的制度。

几天前,各省的高考成绩已经陆续公布,各个中修媒体也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对高考的狂热报道。在这些报道中,不乏有一些“天才”、“寒门贵子”进入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这个现象很普遍的假象。于是有人说:尽管高考有许多不好,但它已经是全世界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了。

且不说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的比较值,中国高考公平的绝对值也一定是很低的。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阶级的巨大分化。

首先是地域差异,这是在简中互联网上被提得最多的。在高考大省,录取率等各个数据都不如北京、天津等高考优势省份。一方面,官僚、资产阶级力量占优的地区,如北京和上海,高考会比较轻松,这个可以算作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特权的一部分——为了粉饰这种特权,它们顺便把这杯羹分给了当地的部分无产阶级,以使这种特权名正言顺;另一方面,这也是官僚分化无产阶级的一种手段。转移注意力,这是中国政府惯用的手段。不少网民、高考考生只看到了别的省比自己的省更高的录取率,便开始进行地域上的攻击,于是正中中修下怀,没能看清高考的本质。

同时,中修还利用高考贩卖民族矛盾,同样也是转移注意力。众所周知,少数民族、落后地区都有高考加分。于是皇汉着急,认为这是民族之间的不公平。可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其实质上类似于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抚夷”政策。如果中国政府诚心想帮助少数民族落后地区,为什么不加大在这些地区的教育投入,而只是施舍一些分呢?真正的教育资源匮乏,其带来的差异是几百分,这不是区区20分所能弥补的。而真正的能从这20分中受益的,只有那些身处教育强市名校的“少数民族“罢了。

尽管省与省之间的不公平很大,但省内的不公平却更大。正如美国的人均GDP只是中国的几倍,而中国国内的首富的资产却是普通人的n主倍一样。阶级地位的差异才是高考不公平的根本来源,而高考不公平在表面上表现为了地域差异、城乡差异等不平衡。以笔者为例,由于出生在一个相对优渥的小资产阶级家庭,有机会去教育强校读书,高中三年基本都是混过去的,但最后分也没有太低。反观我远在农村的表弟,父母都是农民,尽管他起早贪黑地学习,但落后的教育资源锁死了他的上限,他最后没上本科线。当然,这种“身边统计学”似乎并不能以理服人。但如果各位去查一下各地的“超级中学”的喜报,就会发现高考的确不止是高中三年和高考场上的比拼,而是从羊水开始的阶级上的再生产。过去的所谓“高考逆天改命”,其实也只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大量增量使一些无产阶级也能分到一杯羹,升为资产阶级。在新一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当下,“寒窗苦读、逆天改命”这一最后的遮羞布也被扯下来了。

所以,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才选拔制度?虽然文革时期的工农兵推荐制有些许瑕疵,让包子这种人凭一篇报告就把梁家河的乡亲们骗过去了,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即人才选拔应是真正的“选才“,而不是选个体背后所代表的家庭、阶级的资源。如是,方能使人才选拔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