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文化下的精神障碍、搞笑自贱以及美帝征兵广告——由爆米花电影《绝地战警4:生死与共》说开来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正如文中所说的,以本文提到的爆米花电影为代表的一众资本主义流水线电影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八十亿人民八种戏”。资本主义生产导致的一系列荒诞和脱离人本身体现到了文艺创作上。只要资本主义尚未灭亡,这种文化上的假繁荣真匮乏将不断加剧。

**2.**文章围绕影片中的三个槽点展开分析,形式新颖有趣。正如文中所说,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下的商业电影,不是个人或团队的作品,而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对这类影视作品的鉴别和批判,有助于我们明确真正属于无产阶级的文艺,只有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下才能实现。

上图:电影海报

本文缘起,与朋友消磨时间,看了这样一部电影,本来电影没有任何深度,但是其中涉及到三个槽点,可以作为突破口,好好批判一番。

本文简介:简单介绍《绝地战警4:生死与共》 Bad Boys 4: Ride or Die这部电影,展开三个槽点进行批评,即,紧张的精神问题、自轻自贱的搞笑、美帝的征兵广告。联系两个案例,个人经历和《使命召唤》。强调电影的工业产品属性,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要实现电影革命,需要有才能的革命的导演,也需要坚定的政权后盾。

电影简介:

《绝地战警4:生死与共》 Bad Boys 4: Ride or Die,2024年6月7日美国首映,6月22日中国大陆上映,由上海电影制片厂译制。绝地战警是系列影片,今年是第四部,前三部分别在1995、2003、2020年上映。电影的内容都是以两位黑人警察为主角,互飙垃圾话、打枪、爆炸、色情、犯罪的喜剧片。主角之一是威尔史密斯,无论东西方观众都觉得,上次见他还是在他对颁奖典礼的主持人扇巴掌的时候。

电影剧情:

八股式的影片内容和结构。

主角队为了寻求真相、打击犯罪而出击;被内鬼陷害,反派压倒正派;做任务解谜;反转,正派掌握主动权;枪战、爆炸;大团圆。中间夹杂着搞笑的友情线、亲情线。

影片里毫无新意,这也是资本主义下文化产业“八十亿人民八种戏”的表现,无论再怎么样的创作,进入市场后,一定会被同化为受市场欢迎的形式。以后我们会谈到的戈达尔和电影“新浪潮运动”,就是要反对这一点。

一、 资本主义文化下的精神障碍——影片里的惊恐障碍

电影为了在平淡如水的过程中加入点变化,为主角之一加上了惊恐症这样一个设定。
“惊恐障碍简称惊恐症,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
这下英雄不是无敌的了,和常人一样遇到沉重压力便难以平复,那么,他要靠什么获得成功呢?答案是另一个主角的激励。电影中威尔史密斯饰演的主角惊恐症发作,只有一次成功克服,那就是被马丁劳伦斯饰演的男二号扇巴掌。

惊恐症,笔者深有体会,在自身上,小学时期就有出现,高三时期最甚。在医院检查,有不同答案,一是县级医院的简单现象诊断“心律不齐”,二是省级医院的手术解决方案“先天性房室双径路”。(这里,不能不提背后的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的资本集中的逻辑。)笔者许多时候并没有感到极度紧张或害怕,却仍然发作,几乎毫无征兆。当脱离高中教育环境、自己意识形态转变、心态转变后,这种情况就极少出现了。可以相信,存在着许多“病友”可以共情。

影片里的这种精神障碍来自何处呢?来自保护亲友、完成使命的压力。
现实中的这种精神障碍来自何处?来自这资本主义社会、教育体制、家庭和个人观念的总的“教育”。前段时间同志们对教育体制的揭露非常有力和完善,在此不赘述。就以下面这样一个来自2022年11月的小案例为例。

医生了解到,小钟来自农村,是家里成绩最好的孩子,一路靠着奖学金读到博士,还去了国外深造,之后回国在深圳找到工作,一直是家人心中的骄傲。可常年苦读养成晚睡的习惯,工作后面临作息改变、新的社交圈以及新的职场压力,小钟自我社交隔离,不参与聚会聚餐、人情应酬,并且坚持低物质消费理念,绝不浪费每一分钱。谈恋爱后,因为三观不一致被分手两次,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小钟陷入抑郁,突然出现惊恐发作。

医生分析,情感受挫可能是小钟惊恐发作的诱因。多年发奋学习,对个体是一种挑战和消耗,而成绩优异为消耗及时提供了补偿,可工作之后这种补偿快乐减少,社会化挑战变得显著,加上女朋友无法接受小钟的低物质欲望消费观,多重因素导致内心压力爆棚,出现惊恐发作其实是长期慢性应激的结果。

“青春上海”的文章和爆米花电影不谋而合,把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原始逻辑故意忽略,把接受不了这样强盗野蛮逻辑的人称为“脑功能性疾病患者”、“情感受挫”、打上“社恐”的标题、还要人家药物治疗六个月!(以及令人难绷的“修正自己”)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氛围下,个人主义的竞争关系最为上等,健康问题也都是围绕生产生活转的。尤其是属于文化之一的实用心理学为资本主义逻辑背书,例如上面的“诊断”和“团团建议”,以及所谓的“MBTI”等。同时,在电影中,这样的精神问题也只是彰显英雄人物的精英性的工具。

二、 资本主义文化下的搞笑小丑——“神神叨叨”的角色表现

电影中,马丁劳伦斯饰演的男二号作为搞笑角色,非常疯癫。朋友直呼“神神叨叨的”。这个搞笑角色为了起到搞笑的作用,其演出的内容简直就像神棍、嗑药嗑嗨了的毒虫。
下图:男二号镜头之一

从影片角色设置上说,能找到一点合理性,同时也是残酷的现实。电影剧情由苦大仇深的私人恩怨推动,加上毒品、犯罪题材,如果去掉荒诞的搞笑内容就是纯粹的暴力——如《疾速追杀》。然而我们日常生活的文化中也带有这样的“搞笑面具”,比如大量的民众生活中诞生的歇后语,亲友们酒桌上的对生活的开玩笑等等。我们必须以这样一种“没有底线”的方式,才能盖过苦痛现实的悲伤。这也是“地狱笑话”在近三四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得以火爆的原因,也是官方媒体“反对地狱笑话”的原因。

这样病态的欢乐逻辑,如同“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以卓别林为代表的喜剧演员抑郁而终”所概括的,阶级社会的欢乐永远只是暂时的。而相对的,解放后的“诉苦运动”可以被视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背景下下(除强敌外侮和内部夺权斗争外)暂时的悲苦,目的为了不忘阶级苦而保持无产阶级专政。

三、美帝征兵广告

“马润小伙立正了”。这是影片里面三次出现美军征兵广告后,我的感受。因为视频不太方便展示,用文字简单描述。

第一次:主角作为老丈人和女婿的对话剧情

主角:你吃了我的零食,我要让你清楚我的厉害。你为什么不找个班上?

女婿:(正在玩《使命召唤》)我是海军陆战队的啊。

主角:你怎么不去战场。

女婿:我刚从也门回来。

主角:(轻浮的)感谢你为国服役(不再追究;另,原句中的serve有服务、服役的意思,译制的字幕为“服务”显得轻描淡写)。

第二次:

(主角家庭遭受反派攻击)

女婿:收到主角通知后,令行禁止,以军队行动的姿态安排家人躲避;以各种招式极其炫酷、快准狠地爆杀了15个全副武装的反派。

而且过程中完全没有主角队枪战中的插科打诨搞笑桥段,只有被叫好和欢呼。

打完收工,女婿对通过摄像头正对着主角(观众)敬军礼。

第三次:

片尾大团圆

主角:(讨论烤肉)

女婿:请准许我烤肉

主角:(垃圾话嘲讽,后,感慨女婿的强大),敬礼,让位。

影片最终镜头——女婿面部特写,女婿:(笑)

影片结束

笔者不用多说什么了,这样荒唐的电影情节,在这样一部搞笑的爆米花电影中,给人的感觉极其突兀。某些人是怎么好意思说“苏俄和新中国的文艺都是在洗脑”的,这么恶心的桥段,甚至还不如《战狼2》的开头有意思(牺牲的士兵家里人被黑社会欺负,战狼“冷锋”不顾纪律处决黑社会)。

另外,女婿这个角色出现4、5次,3次在征兵,同时3次在玩《使命召唤》。关于《使命召唤》这个射击游戏,也可以展开一点。在2008年左右,《使命召唤》游戏系列的开发和发行已经得到美军的支持,包括在游戏内枪支武器、环境、人物行动方面,也包括剧情方面。而且,《使命召唤》系列对美军和美帝国的政治正确意识形态的跪舔丑态,在多年前就有许多人揭露,有很多相关话题(比如丑化对手——中俄;继承经典“战鹰片”《拯救大兵瑞恩》;洗白美军在世界各地的丑恶罪行),感兴趣的同志可自行搜索。

最后

商业化的电影不是个人或团体的作品,而是一个工业化大生产的过程,是意识形态的表达。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可堪大用,新中国前三十年、赫鲁晓夫前的苏联电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重要的是需要电影导演有意识地揭露宣传,有组织的电影的制作。而这也要求一个强有力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才能够实现,由此社会主义的电影才不会被资本主义市场逻辑否定,才能用于反对资本主义文化,建立属于无产阶级、灌输给大众、利于革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