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来的精神?——对电影《啊,海军》的评析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作为右翼电影,可以说是把右翼的面目彻底的揭示出来,一个无产阶级是处在被剥削被压迫的位置,竟会被如此简单的转换为军国主义分子,资产阶级的走狗们是这么的无耻,为了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忠君之道,而塑造了这样拧巴的角色。而现实中无产阶级怎会忘记资产阶级的大缺大德,只有用资产阶级的覆灭才能平息无产阶级的怒火,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2.《啊,海军!》这部右翼电影可以说是把日本右翼反动的意识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都应该清楚,电影故事的塑造都是围绕着一个重点的核心思想而开展的,而这部电影的核心思想就是对“军国主义”行径做出美化,通过塑造一个“转变者”的故事,来阐明日本的人民就应该做帝国主义战争的炮灰,就为了这种美化,所以常常制造不合理的剧情逻辑,因为就是要让剧情达到一种让日本人民能“忘掉一切”的去接受这残忍、黑暗的“军人之道”为目标,让日本国家的人民去“忘掉一切”阶级斗争与阶级压迫的矛盾,去服从于“国家的稳定日本帝国的繁荣”。

电影《啊,海军》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右翼电影,在几年前曾因电影中一名角色的“好,很有精神!”而火遍了简中互联网。作为一部右翼电影,它必然是以军国主义的视角来讲述日本的二战史,那么它的右翼体现在哪里呢?

电影开头的情节就让人忍俊不禁。主角平田一郎在军训期间写了大字报反对军训,主张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面,结果被教官记了一个不合格,还爆出了一句极为经典的台词:“聪明的人容易变成赤色分子……读书,读个屁!”
th-110189190

毫无疑问,这里的教官就是右翼思想的集中体现。反对教育群众,他们也很清楚,只要略加思考,群众就能发现右翼所发起的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不正义性,必然会走上反战的道路。不过主角在这里的思想显然也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体现,以一种知识本位的态度去对待学习,而忽视了迫在眉睫的战争。在二战即将爆发的大背景下,他只有走上支持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右翼道路,或者反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左翼道路,没有其他中间派出路。

电影接下来解释了主角想认真学习的原因,希望考上一高,再进入帝大,最后成为一名官僚。通过政治的手段去改变日本当时农村的贫困现实。电影画面一转,就开始讲述主角农村背景的贫苦生活,借着好友本多之口说出了如主角这样的聪明农村孩子毕业后的出路,要么立即就业在村公所当一个农村小官,要么考入公费的军校,至于前往大学深造是付不起学费的。而农村生活贫困的具体体现,则是通过本多的未婚妻被逼良为娼来展示。

主角此刻的想法仍旧是靠近资产阶级官僚道路的,但是现实中的日本恐怕根本不可能实现主角的想法。如果要成为官僚参与政治来改变现状,那就是通过加入财阀政治的方式来对抗日本当时封建军国主义的藩阁政治。而财阀政治则要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如主角一般的农村少年也只有到城市被资产阶级剥削的命运。这两者对于主角一般的农村青年来说没有本质区别,无非一个是做炮灰在异国他乡战死,一个在城市的血汗工厂里过劳死的区别而已。而农村的青年女性,也被逼良为娼。这就是昭和日本的帝国主义的根基,建立在血汗与卖淫上的帝国主义。

面对主角的想法,本多只能说他想太多了,但是在电影后期这两者的角色却又发生了互换。本多考上了陆军士官学校,而主角则考入了海军的江田岛兵学校。在海军学校,主角发现自己考入了一高后,立即找到分队长(就电影内容来看,类似于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要求退学,但是由于已经入了军籍,他的退学要求没有通过,还在课下得到了“老大哥”森下下士(就是那个说很有精神)的精神注入拳。不过电影始终秉持着对于上位者信赖,上位者对于下属仁爱的恶臭思想。电影没有将森下下士刻画为一个纯粹的反派,反而通过森下下士帮主角压被子的情节来体现出其铁汉柔情。而主角也受到了海军兵学校的感化,在母亲病危时没有回家而是坚持训练,最终通过这种从原本的资产阶级官僚思想到一名纯正的军国主义者的思想转变得到分队长的赏识,继而得到校长,乃至于得到山本五十六的赏识。

而这就是电影中对于主角转变的描写,也许右翼的编剧已经自我感动了,认为这种转变为军国主义者的情节根本不需要怎么描写。但是笔者却感到了转折的突兀,要在此提出:“为什么?”难道分队长的赏识,难道老大哥的关爱就可以让农村的贫困现实一笔勾销吗?你作为军国主义者的精神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而这就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意识形态所处理的问题正是这样看似不言而喻,根本不需要多加解释的问题。引用马克思对于意识形态的名言就是:“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但是他们仍然在做。”为什么主角会如此轻易地转变为军国主义者?我们可以事后诸葛亮式的找出很多理由,因为军校的封闭式管理等等。但是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本身就具有军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只不过在上海军兵学校前从属于次要因素而已,然而在海军兵学校这一还不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最终导致了军国主义从次要转变为了主要而已。那些故乡农村的苦难不是不存在了,而是他看不见了,通过意识形态的作用,他成功地对农村的苦难熟视无睹。简而言之,意识形态在这里起到的就是一个未知的已知的作用。

那么这种意识形态上的转变究竟是否成功呢?主角在得到校长赏识后出差到东京的途中遇到了本多,本多与他进行了倾诉。原来本多被分配到了发起了二二六事变的部队。笔者在此不对二二六这一事件的法西斯性质,以及其经过具体赘述。不过只要从电影《二二六》的片段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二二六是当时日本的底层人民对于现有秩序的反抗,但是走上了错误的方向。
th-638723016

而在主角和本多鬼混的途中,意外地遇到了被逼良为娼的原本多未婚妻。而这也揭示了主角转变为军国主义者的作用,他根本就无法对劳动人民的苦难作出改变,甚至连劳动人民苦难的原因也找不到,除了得出了一个是贫困导致的悲剧以外就没有然后了。为什么贫穷就一定会导致逼良为娼?为什么贫穷?这些问题只要顺着贫困就很容易想到,并且也很容易想到答案。是资本主义的问题,但是主角就停留在了贫穷这一层上就想不下去了。他究竟是想不到,还是不愿想呢?主角和本多的在问题中的位置得到了互换。

不得不说,电影的前一个小时还有点意思,后面就索然无谓了起来。在战争爆发后,主角像抗日神剧的主角似的击落了不计其数的美军战机,然而那些他所认识的人如分队长和本多以及其他部下却接二连三地战死了。主角最后奉命回到海军兵学校担任教官,然后又感化了一个像他以前一样的原本打算躲到海军兵学校学英语为战后做准备的资产阶级分子转变为军国主义分子。最后被抽调到冲绳留给众人一个萧瑟的背影作为结尾。

整部电影一直都在竭力塑造主角很有精神的坚毅形象,这种精神头通过全篇主角成功地转变为军国主义的意识形态来体现。主角后面秉持着所谓的“军人之道”,抛弃包括母亲在内的一切去为天皇效忠。但是这抛弃的究竟是什么呢?是劳动人民的苦难,是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面对阶级压迫造成的愤怒,他们只会运用转移矛盾的老方法,通过法西斯主义侵略战争的方式,将明明是内部反动统治阶级所造成的阶级矛盾转移到其他弱小国家的头上,以形成阶级矛盾被民族矛盾掩盖的假象。如主角一般出身底层的士兵应该认识到,他们的敌人绝不是被迫自卫的中国人民,而是以他们的血泪来牟取暴和维持统治的反动统治阶级。

让我们最后以白求恩文章《创伤》的一段话来作为结尾吧:

一百万工人从日本来屠杀、残害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为什么日本工人要攻击他的中国工人兄弟、迫使他们不得不奋起自卫呢?中国人的死对日本工人有好处吗?没有,他们怎么会有所收获呢?那么,上帝呀,谁将获利呢?谁又应该对派日本工人来中国执行这种杀戮使命负责呢?谁将从中牟利?怎么可能劝说日本工人来攻击中国工人——他们贫苦生活中的兄弟,痛苦中的同伴啊?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