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对马列毛主义的梳理与回顾是必要的,但这不是为了跟泛左翼进行泥潭式的论战,而是总结革命经验与认清革命目标。
2、我们马列毛主义者要做的就是用唯物史观、人民史观去戳破那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泛左翼的谎言,和反动思想作坚决地斗争,将马列毛主义传播开来。
前文 已经说明,毛时代存在先锋队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专政力量,存在党内走资派,甚至是资产阶级,其专政力量在暗中发展着。按照马列原本的定义,毛时代的中国还仅仅处在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还没有达到社会主义。
苏联走上修正主义道路之后,以毛主席为首的先锋队便预见到同样的事情将要在中国发生。怎么办?这又是泛左翼争论的重灾区:
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既然要讨论无产阶级专政,那就不得不提文化大革命。
国家不是什么“自由的人的约定”,而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国家不是超阶级的,它具有阶级性。因此,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国家不可能有两个对立的阶级同时专政。特色走资派计划逐渐蚕食无产阶级专政,而当它被暴露出来,两个阶级的专政力量就会不可避免地爆发你死我活的冲突,其结果必然是其中一方消灭另一方。
于是,我们知道,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两股专政力量全面交锋,造反派和保守派反复拉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造反派团结在毛主席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下,在工厂中夺权,热烈地参与生产关系的变革,集结起力量,通过文攻武卫来推翻反动的政府,用集会批斗让走资派感受到专政的力量
保守派狡兔三窟,为了破坏革命,无所不用至极。他们在党中央串通一气,排挤文革派;混在群众中他们打着红旗反红旗,给自己带上“无产阶级专政”的“金牌”,想方设法转移矛盾,随后把这口锅,以及“反动派”的帽子扣在造反派头上。当保守派日薄西山时,他们倾尽一切力量反扑,不惜运用炮火和装甲车来清洗造反派。
一直以来蛰伏在暗处的资产阶级专政终于呈现在我们眼前。阶级斗争就是这样暴烈的行动,你死我活。
文革期间激烈的混战也从结果上反映了这点:文革前存在党内资产阶级,他们在暗中发展自己的专政力量——甚至已经形成了相当强大的势力,以致于文革期间造反派和保守派基本势均力敌。
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由于资产阶级夺取了军队的控制权使它成为资产阶级专政力量,以及无产阶级指挥部的覆灭,继续革命没有达成根本目的。无产阶级没能战胜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消灭了无产阶级的专政力量
那么到这时,这个国家机器,它也就彻底沦为了这次阶级专政的国家;又因为此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国有制,那么此时的官僚集团也就正式成为了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光明正大地以资产阶级的身份出现——只不过由于修正主义的特殊性,他们诞生之时就兼任官僚,因此有时把他们称为官僚资产阶级。不用等到改开,文革的失败就已经决定了中国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工业基础又决定了它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
笔者不打算继续细究这些事情,那就偏题了。说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泛左翼在这方面一向各执己见:
有人认为,毛是用过渡阶段的手段来解决社会主义的问题,意思是不该发动文革;有人说在社会主义阶段不应强化专政,而是要让它逐渐消失,甚至认为可以通过直接取消政府来解决问题;又有人持小资的宫斗史观来看问题,这更是史中史,笔者提都不想提。
而笔者在上文已经详细论述了文革的起因,并且略提了其经过与结果,这些妖魔鬼怪的论调其实已经不攻自破了:这个阶段,虽然我们称它为社会主义,但是后来发现它还存在阶级。如果按照列宁最初的理论,它叫做过渡阶段。定义上的问题后文再说,但不容置辩的是,在这个阶段,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加强,以战胜资产阶级专政,而不是取消他——这和马列毛主义的理论是一致的(其实本质完全相同,还是留到下文)
如果不发动文革,由于当时无产阶级还不具有足够的自觉性来自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资产阶级复辟只会快得多;
而取消国家更是小资产阶级想当然的做法,理论都不做全,与实际完全脱节。存在阶级的国家当然不会自己消亡,如果试图去解散它,被解散的只有无产阶级专政的那一部分,你说下马走资派就束手就擒了?资产阶级只会组织起一个更强大、更纯粹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资产阶级复辟还要早上几十年。
这些妖魔鬼怪的论调之所以会出现,其根本原因无非两点:1 文革没成功,因此开始怀疑文革路线 2 文革期间政治经济确实被破坏了,让他们产生心理原因 3 资产阶级的宣传攻势
小资总体来讲是软弱妥协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加上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歪曲事实,他们便为了“伤痕”“反思”起来了,把无产阶级专政妖魔化。
而这几点原因,想必同志们都能看得清楚。
文革的失败和当时的力量对比,经验不足等都有关系。一方面,无产阶级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难不成要等着温水煮青蛙?另一方面,文革在当时其实是有胜算的,而且现在的胜算比过去还要大得多。
而文革期间的灾难并不是无产阶级专政导致的;恰恰相反,而资产阶级专政才是罪魁祸首。当时几乎全部的死伤人员,以及经济文化领域被破坏的,都是保守派转移矛盾的牺牲品。
无产阶级专政并不是“过头了”,实际上是太少了。 无产阶级力量越是强大,走资派造成的破坏便越是微小。当时的无产阶级专政还不够全面,力量不够强大,与保守派势均力敌,因此才会发生许多惨剧,而这也是右派和泛左翼认识得最差的一点。
总的来讲,尽管文革的最终目的没有达到,它至少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得以一窥社会主义(或者说过渡阶段)的资产阶级专政是怎样发展的,并且发展出将来对付它的策略。
展望未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倘若我们带领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几乎可以肯定,我们当中又会形成新的利益集团,产生走资派和党内资产阶级。只要还存在阶级,就必须要进行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不断进行文化大革命——即使将来它可能需要换个更贴切的名字。
将来的走资派可能会更狡猾,但那时无产阶级的力量、经验以及自觉性都将非往日可比;虽然还是存在失败的可能性,但是无产阶级有着很大的胜算取得彻底的胜利,而且就我们目前的认识,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
当然,文革肯定会有个尽头。等到无产阶级找到了一种生产关系可以保证消灭阶级,以致专政不再被需要的时候,文革自然也就胜利结束了。
而什么时候没有无产阶级专政呢?那就不得不再研究一下:
二、几个阶段的定义之争
1 我们和列宁主义有分歧吗?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阶段”就没有无产阶级专政了,因为阶级已经消灭,没有阶级需要专政了
而继续革命及后来的理论说是“共产主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因为我们认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称作“社会主义”,而在这整个阶段都存在阶级,需要无产阶级专政,只有到共产主义,消灭资产阶级法权之后才不需要无产阶级专政
而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指出,共产主义划为两个阶段,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之间存在一个过渡阶段需要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称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阶级已经消失了,因此没有无产阶级专政;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已经消灭了资产阶级法权,国家也消失了
不难看出
我们的“社会主义”就是列宁的“过渡阶段”的后期部分
而我们的“共产主义”则是指包括两个共产主义阶段在内的整个共产主义阶段
同义反复,也可以说
列宁的“过渡阶段”包括了我们的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
而列宁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是我们的“共产主义”的两个部分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做理论工作的时候,无非就是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以及为什么这样做,最后再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一个有争议的名字虽然会产生纠纷,但是并不会影响理论本身,理论的内容其实没有分歧。根据列宁主义,毛时代存在阶级,把它判断为过渡阶段,所以需要无产阶级专政;根据马列毛主义,我们把它叫做社会主义,但是我们也说社会主义存在阶级,需要无产阶级专政——那有什么问题吗?名字改了一下,我们就背叛列宁主义了?只有真正背叛列宁主义的人会这么说
2 历史遗留
而且,调整定义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我们当时确实认为已经进入列宁的“社会主义”了。由于中苏的走资派始终是在暗中发展,在赫鲁晓夫上台之前,似乎国内已经没有资产阶级了,仿佛右翼都是从国外渗透进来的。
当时的逻辑也很明白:生产资料国有,无产阶级先锋队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专政,那就是生产资料公有,那国内就没有资产阶级,那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对资产阶级的残余和国外资产阶级的防御,那这么说就没有阶级了,国家正在消亡,社会主义不就建成了吗?
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说明了一切,这个先锋队专政(如果没有不断产生新的先锋队,让它逐渐内化于无产阶级本身)具备变质的条件,它会逐渐变成资产阶级专政。
苏修也正是抓住了我们把过渡阶段当成社会主义的这一失误,说不要无产阶级专政,搞什么“全民国家”。如果是社会主义国家,那确实如此,因为没有阶级了;但要是过渡阶段还有资产阶级,把无产阶级专政取消了,那不完全是资产阶级专政了吗?
发现了党内的资产阶级,这下怎么办呢?
方案1 宣布我们还没有建成社会主义,现在是过渡阶段,给革命群众先浇一盆冷水
方案2 号召群众保卫“社会主义中国”,赶快想办法清除掉党内资产阶级
毫无疑问,正常人都会先进行方案2,然后再想想怎么解决定义问题。先把问题解决,而不是给问题起个合适的名字。
(当然了,有的扛精会说为什么不一起进行……一方面,在命名上开倒车不利于鼓舞无产阶级的士气,反而容易被保守派诬陷;另一方面,当时的认识一时间没法转过来,无暇像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做详尽的理论工作,再去接受它)
后来,无产阶级暂时没战胜走资派,无产阶级自然也就没机会去统一理论;而资产阶级巴不得我们由于理论的混乱多犯错误,当然也不会这么去研究这事,于是斯毛派和衍生的马列毛派对社会主义的定义便沿用至今。
由于这篇文章同时把列宁主义和斯毛主义拿出来做了个对比,受众可能较广,所以就默认采用最早的那个。笔者认为同志们在互相交流的时候还是使用后来的理论为好,毕竟马列毛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列宁主义,比如继续革命理论。以新生事物为重。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纠结于定义的事。没错,理论是不能马虎了事,但既然
理论它是正确的,为什么在细节上要揪着不放?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教训之后,难道不应该立足当下,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吗?为什么要停滞不前,纠结于辞藻妥不妥当?
但是总有泛左翼借此来攻击我们。机会主义者不想融工,不想革命,总是用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来破坏革命,借此彰显自己的优越性。
苍蝇虽小,声音实在烦人,因此笔者便略作批判
三、资产阶级法权
本来文章到这里差不多结束了,但是在上一章挖了个坑需要填上。笔者论述道: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还保留资产阶级法权,它确实会产生新的集团,并且可能会再生产出走资的思想
但是笔者随后又说这个走资原因“不确定是否符合毛时代中国的情况”,那它到底符不符合呢?做了这么多的理论工作,笔者认为现在可以做一个解答
只要不是共产主义最高阶段,就会存在资产阶级法权。
对于资产阶级法权,受影响其实最明显的当属学生和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依附于其他阶级,受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影响较小,但是(将来的)劳动生产率较普通人更高,受到脑体差距的影响大,因此整体思想偏右。一些学生受走资派蛊惑,在天安门广场张贴污蔑四人帮的大字报,后来又在64学运把工人拒之门外,这些事情同志们说得更清楚,笔者就不多赘述
那对于党内走资派,他们的产生当然和资产阶级法权有关,因为他们基本都从事脑力劳动,意识形态会倾向于走资。
如果仅仅受到资产阶级法权的影响,确保生产资料公有制,还不至于红旗落地。坏就坏在,毛时代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完全是公有制,官僚实际上部分占有了生产资料,只不过没直接宣告而已,这就为复辟提供了条件
总的来讲,是资产阶级法权和部分的官僚所有制共同导致了特色复辟。笔者认为后者更重要些,但是前者再生产的资产阶级思想作为一个内因也不可忽略。
其实,真正的党内资产阶级数量微乎其微,而保守派的主力,包含许多“专政人才”和知识分子,主要是因资产阶级法权而没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如果消灭资产阶级法权,走资派很难掀起风浪
因此,消灭资产阶级法权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鞍钢宪法就是伟大的一步,笔者就不偏题来进一步阐述了,文章就写到这里
就本章内容做一个总结:无产阶级专政不是过头,而是还不够,文化大革命必须发动;马列毛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列宁主义是毋庸置疑的,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叫法不同并不会影响路线;资产阶级法权也是需要消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