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泛左翼的论战十几年了,没有得出什么结果,反而使得革命者远远地落在了群众的后面,而我们马列毛主义者现如今讲述这些,不是为了跟泛左翼争个高下,而是学习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革命做准备。
2、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者们总是喜欢偷换概念或者断章取义,与他们在细枝末节上争论是无意义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他们反对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把他们的反动面貌彻底揭露出来。而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史,更重要的是汲取苏联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将之运用于我们的革命上。
关于社会主义定义和无产阶级专政方面的问题,左圈里头一直吵得不可开交。现在笔者已经对这种论战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即:论战双方一般是斯毛派–托派/“新左派”等泛左翼,围绕的问题一般是关于苏联或者是毛时代中国是不是社会主义,以及文革到底是什么玩意。然后一方引用一句从书里摘下来的话,指责对方背叛了xx主义,另一方又引用一句,结果各自宣告他们的胜利,洋洋自得地继续发帖
毫无疑问,照这样不过脑子,断章取义地胡乱引用,虽然看起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吵个几年(好像已经吵了几年了),也不能对革命形势有什么实际的帮助。
虽然说笔者的理论基础也不是很好,但是在这方面也不至于说不出话。虽然说评价这个问题可能会导致读者被两派夹在一起骂,但是笔者已经做好了被骂的准备,有交锋才能向前进。现在发现问题总比将来变修好。如果同志有什么异议,也请随时准备骂我
首先,究竟怎么判定社会主义国家?让我们和列宁一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一遍。
(下文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凡是引用内容都来自于列宁的《国家与革命》)
-
过渡时期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
……就是这个刚刚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的在各方面还带着旧社会痕迹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 -
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之后;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可以肯定的是,只有第二个部分,即“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原本理论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听起来耳顺,斯毛派,以及我们马列毛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其实把“过渡阶段”的一部分给囊括了进来。下文,或者下一章会说明这一点,(只要笔者没有特殊说明,下文使用原本的定义)
而有些毛派忽视这些差异,以及当时论战的对象直接断章取义地进行引用,并且乱扣帽子,这显然是一种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的行为
这下我也成苏修了.jpg
没错,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确实要经过过渡阶段,也要经过社会主义阶段,但这是两个阶段。无产阶级专政贯穿前者,而对于后者呢?
“国家正在消亡,因为资本家已经没有了,阶级已经没有了,因而也就没有什么阶级可以镇压了。
但是,国家还没有完全消亡,因为还要保卫那个确认事实上的不平等的“资产阶级法权”。要使国家完全消亡,必须有完全的共产主义。”
所以列宁非常明白地指出了社会主义在上层建筑上的特征/判定方法:阶级已经消灭,但存在着保卫“资产阶级法权”的国家。
再结合上文在生产关系上的判定方法:按劳分配
“生产资料已经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它们已归全社会所有。社会的每个成员完成一定份额的社会必要劳动,就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完成了多少劳动量。他根据这张凭证从消费品的社会储存中领取相应数量的产品。这样,扣除了用作社会基金的那部分劳动量,每个劳动者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
那么我们就搞清楚了社会主义的定义。
而它与其前身——过渡阶段,以及高级形态——共产主义的差异也就不难得出。
先说简单的部分。要分别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它们的边界虽然实际上比较模糊,但是没什么争论。
实际上模糊是因为资产阶级法权(中修把它更名为“资产阶级权利”)种类多范围广,它的消除总得是渐进的,而处在这个过程中的社会,它就不好界定
然后是争议比较大的部分。过渡阶段和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过渡阶段存在资产阶级,并且无产阶级正在通过专政手段对其暴力镇压;社会主义不存在阶级,国家的专政职能只限制在了镇压神经病行为和维护资产阶级法权
*其实这里存在一个疑问:既然国家是阶级专政的工具,那没有了阶级,镇压极端行为就算了,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法权”其实有一点冲突。社会主义真的没有阶级吗?先看看阶级的定义: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数量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列宁
笔者认为这是个很科学的定义。如果硬要解释社会主义的国家究竟是为了对什么阶级专政,那就只好把“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给略去。这样的话,按照脑体差距等等也能分出一些集团——行政管理工作和生产性劳动的差异应该也能包含在内。社会主义的国家实际上是服务于这些集团之间的专政,这样就能解释通了。
所以说,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下,资产阶级法权确实会产生弱化版的“阶级”,因此也可能会产生走资的思想。
但是,需要注意,这个走资原因并不一定就符合毛时代中国的情况。我们还没搞清楚斯毛时代到底是在过渡阶段还是社会主义阶段呢。上面的只是真空包装出的理论。
光把理论弄出来是没有用的,笔者不能把箭放在手里搓,不射出去,光说着“好箭,好箭”。那么接下来,笔者接下来就要试着判定一下,毛时代的中国处在哪一阶段。
首先是经济基础。灭掉了资本家,把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样一来,无产阶级生产的价值一部分拿来扩大再生产,剩下的都为无产阶级所有,这是符合社会主义情况的。那是否意味着,这就是社会主义呢?
不能这么说。分配方式是满足了,但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才是经济基础最重要的要素。当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公有制吗?笔者认为,差不多是,但不完全是。
可以肯定,毛时代不是共产主义,人们还不能够自发,自觉地劳动,还需要“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所以毛时代当然得是国有制。
从实际来看,它也确实是国有制。文革之前,虽然名义上规定了全民所有制,但是工人并没有直接支配生产资料;干部主要是通过委任制一级级委派下来,在厂里的权利较大,生产也就这样被党控制住。
这时候就有些牛鬼蛇神开始借题发挥,直接说毛时代是国家资本主义,这显然是胡说八道。
要知道,国有制与公有制并不冲突,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也可以、且往往需要以国有制的形式表现,它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区别在于,列宁指出这个国家是“无产阶级的国家或半国家”。国家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个意思就是说无产阶级专政的国有制可以被认为是公有制。
那么这个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就变成了毛时代的国家是否是无产阶级专政。也许有些同志想都不想就答上来了:那当然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实不然。
还记得那句话吗?
“你在北京(资产阶级)专政嘛,专得好!”
笔者认为,毛时代的中国存在着先锋队专政(算作无产阶级专政)、尚未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专政、以及暗中发展着的资产阶级专政力量(由先锋队专政转变而来)。
先锋队专政很好理解。从解放战争打到清剿土匪,一直到文革前,一直都是党指挥枪;在经济方面,由于苏联的成功经验,我们受斯大林的苏联影响极大,像一长制这样的东西也搬过来过一段时间。前文也概述了先锋队在经济方面的地位。
当然,先锋队专政离不开无产阶级,不论是打什么仗,总要调动群众。但是打完仗之后呢?无产阶级对什么东西专政呢?
所以先不提无产阶级专政,找找资产阶级藏哪里了。
从上文不难看出,党内干部在生产过程中有着特殊地位,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和普通工人是不同的。文革前,厂长等领导由上级委任,不用参与劳动,但是生产资料由他负责,生产环节归他管,工资分配他有话语权……
是不是还缺了点什么?只要加上剩余价值,这不就妥妥的资产阶级吗?那剩余价值去哪了呢?没有剩余价值。
但是干部都已经具备这样的社会存在了,难道不会有一部分官僚的社会意识向资产阶级偏移吗?先锋队难道永远是先锋队吗?他们会垂涎于剩余价值,渴望再度剥削无产阶级,他们就形成了党内走资派
无产阶级会把劳动所得的一部分上交国家作为共同基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提高生产力之类。
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是无产阶级自己雇佣自己,当然不是剩余价值;但是当时并不完全是无产阶级专政,走资派会把持国家机器。他们也许会占用它,或者直接通过倒买倒卖这里的奇技淫巧来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这大概是“腐败”,但实际上,这种腐败就是剥削,他们已经可以算作是党内资产阶级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党内资产阶级自然会暗地里发展专政力量,比如收买军队(可惜当时没有用民兵来替代它),在厂里提拔“专政人才”等等。
这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那么就该说到无产阶级专政。一方面,先锋队发动无产阶级对党内走资派进行专政;另一方面,尽管无产阶级没有组织起来,由于经济基础:
“作为国营企业职工,工人在就业和各种生活福利方面获得国家在制度上的保障,他们没有必要非得从干部那里寻求私人庇护;如果不得不跟干部较量的话,他们也无须担心自己的生计安全会受到损害。”
所决定的上层建筑,无产阶级专政无处不在:
“可是,如果某些干部果真“有小动作”,一旦被发现,“老百姓就会造反,也敢吵的”,会有工人站出来“打抱个不平”。例如在宁波的一家棉纺厂,据回忆,“评工资的时候,给人评得好或坏,车间主任是参与的。这个时候工人里面骂得很多的。”
“……想要获得荣誉,仅仅靠和领导的私人关系是远远不够的。比领导的赏识更为重要的是得到同一小组职工们的“公认”。上海益民食品厂的杨女士说:“如果大家不公认,光领导是上不去的,那样要造反的,上面他不能做主。”
(上文引自中修的文献库——中修也只敢放点这样模模糊糊的文章来给自己贴红皮了)
“工人是要造反的”,就算无产阶级还没有组织起来造反,这种威慑不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吗?美中不足的是,无产阶级没有武装起来。这样的专政,“相对来说,还是一件很容易、很简单和很自然的事情”,以至于我们有时会忽略。
综上,文革前存在着这样两类,三种专政。而资产阶级专政由于要窃取政权,暂时还在隐蔽地发展,因此明面上已经是全面的无产阶级专政。所以,以上帝视角来看,文革前,毛时代的经济基础不完全是公有制,以及它所决定的上层建筑,都还在过渡阶段——尽管当时的革命先辈还没发现这点
说到这里,应该提一下,同样的事情也在苏联发生了,苏联起得早,修得也早,没跟中修约好就迫不及待地夺取了政权。而以毛主席为领导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自然也发现了这个情况,发现了中国的走资派和党内资产阶级……
(笔者有点写不动。应该会在晚上再补上第二部分,也有可能分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