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拉菲摩维支:中译本《铁流》序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政权是属于地主、富农和资产阶级的。地主、富农和资产阶级,都享尽了富贵尊荣。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是艰苦万分、不堪忍受,他们永远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小孩子都死去了。疾病就好像刈草似的把人都刈除了。富人利用可以发财的战争,把千千万万的工农都赶到战场上送命。
工人和农民的眼睛都慢慢睁开了。他们开始明白富人是靠他们的血和汗肥胖起来的,而他们替富人受苦、死亡。于是工人和农民就暴动起来了。
但是,富人们很容易地把暴动镇压下去了,因为工农不会组织暴动,不会广泛地联合群众去对付富人。
只有列宁同志出来创立了共产党以后,这个党才会把工人和贫农组织到伟大的革命队伍里。于是工人和农民从地主和资产阶级手里夺取了政权,从富人手里把工厂、土地、房屋、作坊、矿井——把一切财富都夺来,组织了工农政权。于是工人和农民才有可能起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对于一切劳动者来说,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着是最美满不过的了。
可是富人们是不愿屈服的。他们从白党军官中、富农中收买军队,用武力把工农赶到军队里去当兵,于是就同新政权开始了残酷的血战。帝国主义者都帮助着他们,英、法、德、美、意和其他各国的资产阶级和地主都帮助着他们,供给他们军械、军需品、军队。
战争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有时苏维埃被迫失败了,有时武装很不好的、服装也很不好的、常常忍饥受饿的革命的苏维埃军队,打败了地主资产阶级的军队。最后苏维埃军队把地主资产阶级的军队和外国武装干涉者都彻底战胜了。地主、资产阶级、白党将军、军官都逃亡到外国去了。俄国各民族的劳动者都开始建设起社会主义社会了。
《铁流》——就是这种战争的画面中的一幅。褴褛的、赤足的、饥饿的、差不多连子弹都没有的,带着女人、孩子、老人的革命军队,从敌人的重围里冲了出来。
不幸的不但是他们的武装不好,而且是他们在开始的时候,没有十分严格的纪律,没有完善的组织,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
可是,当他们经过了异常的艰险,经过了残酷的斗争以后,从他们里边锻炼出了惊人的组织力,惊人的纪律性,他们深刻地了解到只有用不屈不挠的斗争,才能从死的重围里逃出来,才能得到未来的美好生活。于是他们击败了敌人,同苏维埃的主力军联合到一起了。
这一支红军所发生的事情,也会在一切的地主资产阶级国家里发生的——工人和农民将粉碎、消灭自己的血淋淋的凶残的敌人,建设起新社会,在这新社会里没有富人,没有穷人,在那里一切政权以及劳动者所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劳动者的。
一九三三年四月十九日 莫斯科

内战中的塔曼红军

一、背景

俄罗斯黑海沿岸被称为库班地区,十月革命前有人口300万,其中哥萨克有140万。1917年哥萨克与其他居民一同参与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欢呼着赶走了沙皇,砍死了军官,结束了帝国主义战争。随后逐渐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取代了军政府。

但哥萨克和其他居民长期的认同对立、贫富对立造成了哥萨克对土地革命的抵触,为苏维埃政权的颠覆埋下隐患。1918年3月以来,随着苏区范围的扩大,小规模骚乱不断发生。

布尔什维克在1918年大举扩张,南线白军节节败退。志愿军(白军的一支)的残部由顿河退入库班,与库班流亡政府汇合,长期游弋在库班草原,与赤卫队等准军事力量周旋。

1918年4月同盟国进入南俄,局势发生逆转。南俄红色力量兵败如山倒,随之顿河发生暴动,库班志愿军趁势壮大。

1918年5月,志愿军消灭了库班苏维埃政权。8月,邓尼金率领志愿军在德军协助下击败库班红军司令索罗金,随后占领库班首府叶卡捷琳诺达尔(现名克拉斯诺达尔),第二次库班战役以布尔什维克的大败结束。

第二次库班战役失败后,在库班西端的塔曼半岛作战的红色部队及红军家属被切断了与索罗金主力的联系,面临着被包围消灭的危险。形势十分危急。

二、集合

在志愿军围攻下,塔曼红军的一名指挥员科夫丘赫率领手下的第一左纵队撤退到斯拉夫扬斯卡亚。同时,库班哥萨克也掀起了暴乱。多达1万名难民害怕受到哥萨克的迫害,也随纵队聚集在斯拉夫扬斯卡亚。

库班哥萨克于8月17日袭击了斯拉夫扬斯卡亚,前线指挥部试图联系索罗金没有成功。双方发生战斗,到了晚上,双方的弹药用尽,战斗变成了肉搏战。

8月18日,邓尼金派出两支军队对抗塔曼红军,其中第一库班师波克罗夫斯基将军兵锋指向库班最大港口新罗西斯克。

8月20日,经过激战,波克罗夫斯基攻占了斯拉夫扬斯卡亚,但红军撤走时烧毁了浮桥,铁路桥损毁严重,需要时间修复。这为红军撤退争取到一点时间。

红军且战且退,分两路撤到特罗伊斯卡亚和瓦连尼科夫斯卡亚十字路口。科夫丘赫率先越过库班河左岸,在特罗伊斯卡亚驻地进行防御,以使特木留克的分遣队能够沿着唯一剩下的道路离开,通过瓦连尼科夫斯卡亚到新罗西斯克。

21日上午开始,波克罗夫斯基用了三天时间来争夺特罗伊斯卡亚附近的铁路桥,给了红军喘息的机会。

8月21日,志愿军第一骑兵军官团占领了科洛姆斯卡亚站,并装备了临时装甲列车。第二天,在装甲列车的支援下,骑兵第一团进攻了伊尔斯卡亚车站。尽管守城的红军兵力庞大,还有真正的装甲列车,仍然战败,被赶出了车站。

8月23日,科洛索夫斯基的分队袭击了克里姆斯卡亚枢纽站,迫使科夫丘赫匆忙从特罗伊斯卡亚撤退以避免被包围。24日,科夫丘赫的部队转移到炮火连天的克林姆斯卡亚站,在志愿军闯入之前勉强撤走。

同一天,波克罗夫斯基将军占领了瓦连尼科夫斯卡亚,并在晚上占领了特木留克,缴获了许多武器弹药。

塔曼红军方面的萨福诺夫和巴图林设法从城市撤出大部分部队,并将他们运送到上巴坎斯卡亚站。科夫丘赫的车队最后也抵达那里。此外,多达2.5万名难民带着庞大的辎重车队聚集在车站。

三、新罗西斯克

8月25日,塔曼红军指挥部在指挥参谋会议上,决定再组建两个纵队,将库班—切尔诺莫斯基团和第四第聂伯河团周围的小部队联合起来。萨福诺夫担任第二纵队司令,马特维耶夫担任第三纵队司令。科夫丘赫任总指挥官,同时直接领导第一纵队。目前的塔曼军队人数约3万,枪支弹药严重不足。

在托内尔纳亚又举行了一次会议,会上科夫丘赫决定前往新罗西斯克。散会随即出发。科夫丘赫率领第一纵队走在前面。

在库班沿海,自北向南分别是塔曼、新罗西斯克、格连吉克、图阿普谢和索契。这五座港口城市都不大,中间夹着稀疏的村庄,由唯一一条公路连接,后方高加索山脉几乎是紧贴海岸,只留下了极为狭窄的天然走廊。

8月26日凌晨先头部队翻过山头,临近新罗西斯克。当时这座城市已经被德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占领。德国人和土耳其人并没有阻挠军队的通行。抵达后,指挥部决定前往南方港口图阿普谢甩开追兵,再折向东北与索罗金的主力部队会合。

第一纵队迅速穿过新罗西斯克前往格连吉克。然后,第二纵队在利苏诺夫的指挥下通过。萨福诺夫和一些伤员留在新罗西斯克。8月26日上午,哥萨克追赶第三纵队逼近新罗西斯克。在驻军司令命令下,军舰首先向从山上下来的志愿军开火,然后向出城的第三纵队开火。然后再次向志愿军开火。驻军和志愿军随即发生战斗。最后,志愿军取胜,进驻新罗西斯克,德国人和土耳其人从海路撤往塞瓦斯托波尔。而塔曼红军借此机会得以撤退到距城市相当远的距离。

志愿军占领了新罗西斯克后,过了三天才出发追击塔曼红军。在这三天里进行了大规模报复。在车站附近采麦斯沼泽中,新罗西斯克水泥厂的工人以及数百名红军士兵被集体处决,水兵受到志愿军格外仇恨,命运最为悲惨。也有一些幸运的人逃出了新罗西斯克并最终赶上塔曼红军的队伍。

四、格鲁吉亚师

塔曼红军在崎岖的山地公路上前进,缺少食物,忍饥挨饿。在接近格连吉克时,红军遭到格鲁吉亚巡逻队的射击。北侵并驻扎在图阿普谢的格鲁吉亚军队占领了远至格连吉克的黑海沿岸地区。塔曼军队轻而易举地将小股敌军击退,并于当晚进入格连吉克。

8月27日的指挥官会议上,改组了队伍,马特维耶夫被选为塔曼部队的总司令,巴图林担任参谋长。第二纵队由利苏诺夫指挥,第三纵队由陆军总部指挥。这次会议科夫丘赫及副手因身在先锋部队而缺席。科夫丘赫遭到了背刺,失去了总指挥权,但其率军在外,拒不承认会议结果,并随后独立行事。

塔曼人在普沙德斯卡亚村附近击败了格鲁吉亚营,并于8月28日逼近阿尔希波-奥西波夫卡。这是一个较大的村庄。先前一个格鲁吉亚步兵团(约2000人)已从图阿普谢到达阿尔希波-奥西波夫卡。塔曼部队遭到对方海陆猛烈炮火袭击,被挡住去路。

为了将敌人击溃,科夫丘赫决定集结所有三个骑兵中队,配备机枪,并在单门炮火力掩护下以密集队形过桥,从后方攻击村庄。这一战术十分有效,几小时后战斗结束,塔曼伤亡约30人,格鲁吉亚近乎全军覆没。

8月29日晚,第一纵队占领了新米哈伊洛夫斯卡亚,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到这个时候,弹药的库存几乎用完了,难民人数达到3万人,第二纵队和第三纵队远远落后。各种不利情况都同时涌现。

前方不远就是港口城市图阿普谢,现在被格鲁吉亚人把持。格鲁吉亚在图阿普谢西北4—5公里的米哈伊洛夫斯基山口部署了一个师,人数近7000。唯一的道路是一条狭窄的峡谷,格鲁吉亚人将炮台的火力对准这个谷口,就可以封锁道路。

8月31日,科夫丘赫的第一纵队接近山口,遭到猛烈的炮击。塔曼人只有一门大炮,16发炮弹,火力完全不足以正面进攻。

但是傍晚,科夫丘赫得到了一些有利情报,最终拟定了行动计划:三个中队跟随当地向导,趁夜从小路绕行,黎明时分到达图阿普谢东郊,然后突入城内,夺取敌军师部。一个步兵团于黄昏时分沿着陡峭的岩石海岸,涉水前进,踏过礁石,在黎明时分到达图阿普谢湾,控制船只,消灭敌人。科夫丘赫本人带着剩下的三个团在夜间攻击山口。

夜里,科夫丘赫的分队避开炮火,来到事先发现的一处敌军防卫薄弱的近10米高的陡峭山坡下面,把刺刀插入岩石的缝隙中,攀爬而上。黎明时分,开始进攻。由于没有弹药,步兵团展开刺刀冲锋,迅速控制了山口。在同一时刻,其他部队正在攻击城市和海湾。格鲁吉亚人猝不及防,被塔曼军队包围,很快失去了抵抗能力,被塔曼红军无情砍杀。到中午,格鲁吉亚师基本被全歼,塔曼方面有数百人死伤。

在图阿普谢,塔曼红军缴获了充足的武器弹药,但仍然缺乏粮食,图阿普谢的格鲁吉亚人就像塔曼人一样挨饿。

次日,也就是9月2日,第一纵队便从图阿普谢出发,沿着阿尔马维尔—图阿普谢铁路线前往哈季任斯克村,随后是第二纵队的部队。第三纵队则在图阿普谢驻扎直到9月7日。

五、返回库班

塔曼红军翻越大高加索山,迎面是邓尼金的志愿军。邓尼金判断,塔曼军队的目标是到达阿尔马维尔与主力部队会合;塔曼军队向库班方向移动,对在迈科普和阿尔马维尔附近作战的库班和第一骑兵师的后方构成威胁;如果转向北方,则可能威胁到叶卡捷琳诺达尔。

邓尼金先前派出的科洛索夫斯基未能成功追击塔曼军队,塔曼军队也未在图阿普谢投降或解散,这令邓尼金压力倍增。他将驻扎在库班河左岸新罗西斯克以北的波克罗夫斯基师转移到迈科普地区,以切断图阿普谢防线,阻击塔曼军队。

波克罗夫斯基行进了约200里,于9月8日占领了别洛列琴斯卡亚车站,并继续追击向东撤退的迈科普红军集团,于傍晚占领了迈科普和加津斯卡亚车站。

主高加索山脉的支脉在哈季任斯基山口结束,然后库班平原展开。为了迎击塔曼军队,在对方离开高加索山脉时,由拉斯特加耶夫率领的第一师的一个独立骑兵师从叶卡捷琳诺达尔匆忙出发。志愿军穿越山区80公里,在哈季任斯基山口与红军相遇,拦截了他们的锋锐。但塔曼红军经过战斗击溃了他们。随后,在红军的压力下,志愿军被迫让出道路,红军畅通无阻。

接下来,在一次渡河时,塔曼先锋部队遇到了被波克罗夫斯基从别洛列琴斯卡亚驱逐出境的哥萨克人。塔曼人击退了哥萨克,并将他们追击到普谢赫斯卡亚村,而波克罗夫斯基在那里准备了更强大的防御阵地。但是,9月11日夜里塔曼军队突袭攻克了普谢赫斯卡亚,波克罗夫斯基被迫退守别洛列琴斯卡亚。

11日,波克罗夫斯基从盖曼将军那里得到了迈科普方面的增援,并在别洛列琴斯卡亚地区、别拉亚河右岸、从普谢卡河口到汉斯卡亚村的地区加强了防御。他的部队在这里挖战壕固守,希望能击败敌人。

波克罗夫斯基的迟缓让塔曼人在12日渡河并闯入别洛列琴斯卡亚,他们在那里驻扎,等待第二和第三纵队的到来。

六、会师

第一纵队的部分部队在村庄以北5至6公里处推进,并占据了防御阵地,侧翼靠在别拉亚河上。

9月13日,塔曼军队艰难击退了志愿军的进攻。

邓尼金从预备队派出一支穆勒上校的分队帮助波克罗夫斯基,但该部队只靠近到别洛列琴斯卡亚,因而无济于事。

14日,波克罗夫斯基在红军左翼方向集中了一支强大的骑兵群,于傍晚从西面闯入别洛列琴斯卡亚,但最终被赶出去。

红军弹药不足,不得不继续前进。然而志愿军早已在距离村庄7至8公里的周围的别洛列琴高地上挖土,阻碍塔曼人前进。

科夫丘赫再次准备夜袭,恰逢马特维耶夫的先头部队抵达。夜里塔曼军队迅速出击,波克罗夫斯基的军队被击溃,损失惨重,不得不撤退到加津斯卡亚。

9月15日晚,第一纵队向西方向击退了志愿军,到达了加津斯卡亚并驻扎在附近,深夜,第二纵队和第三纵队赶到。

9月16日上午,第一纵队占领了加津斯卡亚,向北出发,前往顿杜科夫斯卡亚。

17日上午,第二纵队和第三纵队抵达顿杜科夫斯卡亚。

17日晚上,塔曼人全力进攻波克罗夫斯基,歼灭了他的部队,占领了村庄。波克罗夫斯基落荒而逃。

这时,塔曼通信兵找到了索罗金的部队,得知红军主力在志愿军第一骑兵师和第三师的攻击下正在撤退到涅温诺梅斯卡亚,阿尔马维尔红军已被赶出该城,并也向东撤退。于是塔曼红军继续前进,最后驻扎在库尔干诺伊,计划攻取阿尔马维尔。

之前,迈科普红军集团利用波克罗夫斯基的部队转移到别洛列琴斯卡亚的机会,从库日霍尔斯卡亚发起进攻,再次占领了迈科普。波克罗夫斯基败退后,将主力转向迈科普,并于9月20日击败了布尔什维克并返回了该城,随即展开大屠杀。

另一方面,经过一系列战斗,科夫丘赫的纵队于9月26日夜袭夺回了阿尔马维尔,并与主力红军会师。

在战役期间,科夫丘赫除了在最困难的条件下的个人勇气和镇定外,还设法在部队中建立了巨大的权威,在短时间内将一支杂牌军变成纪律严明的部队。作家绥拉菲莫维奇根据这次行军写出了小说《铁流》,主人公科茹赫(旧译郭如鹤)原型即为科夫丘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