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所著《进一步,退两步》的基本逻辑与内容梗概

列宁在《如何着手》里提出的建党计划(即以报纸代办员为核心的组织路线),《怎么办?》通过先破后立的论证顺序详述了该计划,《就我们的组织任务给一位同志的信》里展开了该计划在实施环节的各种细节,《进一步,退两步》是该计划真正落地后所遭遇的惊涛骇浪。

接下来我们以《进一步,退两步》(辑录本)作为参照系,分析每个单元里列宁的写作思路。

第一编

第一编是代表大会综述。列宁写了为什么要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火星报》所提出和制定的原则基础和组织基础上建立真正的党。《火星报》三年来的活动以及大多数委员会对《火星报》的承认,决定了代表大会应当按照这个方针进行工作。

列宁指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全部斗争具有两个真正中心的基本点:其一,“二大”上党划分为“多数派”和“少数派”的政治意义问题,这一划分使俄国社会民主党人中以前的一切划分都退居次要地位了,这是关于我们党内斗争的出发点,斗争的根源,斗争的原因,斗争的基本政治性质的问题。

其二,新《火星报》在组织问题上的立场的原则意义问题,因为这个立场真正带有原则性。这是党内斗争的最终结果,斗争的结局,把一切属于原则方面的东西综合起来和把一切属于无谓争吵方面的东西剔除出去而作出的原则性总结的问题。

列宁给出一个结论:“多数派”是党的革命派,而“少数派”是党的机会主义派;目前使我们分为两派的意见分歧主要不是在纲领问题上,也不是在策略问题上,而只是在组织问题上。

从时间顺序上来讲,先是发生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开会过程中,党划分成了两派。然后是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后,机会主义者篡夺了《火星报》编辑部。《火星报》第52期是个分水岭,这一期是普列汉诺夫独自一人编辑的。第52期之前他和列宁共同编辑,而从第53期起,他把旧编辑部的老伙计们又重新“增补”回来,所以《火星报》第53期起属于新《火星报》,也就是说机会主义者在普列汉诺夫的“特别关照”下把新《火星报》办成了他们机会主义小宗派的机关报。

第二编

第二编是代表大会的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体现为火星派与“反火星派”、“泥潭派”的斗争。这个时候火星派还比较团结,虽然火星派的少数派的机会主义倾向偶有露头,但他们有时甚至表现为激烈地反对“反火星派”和泥潭派。

第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是要不要把“崩得在党内的地位”一项提到“议程”第1项来讨论。从这个争论开始,一直到党章问题的争论为止,可以划为代表大会的第一阶段。

代表大会的第一阶段里主要涌现出来的机会主义分子有:李伯尔、叶戈罗夫、马尔丁诺夫、马霍夫。

第三编

第三编是代表大会的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火星派分裂成多数派和少数派,火星派少数派与反火星派、泥潭派勾结起来共同反对火星派的多数派,并最终以微弱多数通过了马尔托夫的党章第一条的机会主义条文。从这一阶段起到代表大会结束,最主要的票数变化是这样的:大会票数的划分起初是:火星派33票,“泥潭派”(中派)10票,反火星派8票(3名工人事业派分子和5名崩得分子)。在彻底的火星派(列宁派)和“温和的”火星派(马尔托夫派)之间发生分裂后,彻底的火星派暂时处于少数地位。后来7名反火星派分子(2名工人事业派分子和5名崩得分子)因不同意代表大会的决议而退出了大会。在选举中央机关时,得到反火星派分子和“泥潭派”支持的马尔托夫派(共7人)成为少数派,共有20票(马尔托夫派9票,“泥潭派”10票,反火星派1票),而团结在列宁周围的20名彻底的火星派分子成为多数派,共有24票。

在第二阶段里,列宁同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主要围绕党章条文展开了斗争。 “把党同整个阶级混淆起来”是机会主义者胡搅蛮缠的第一套打法 。把党员分布在党所领导的不同组织混淆为这些组织里的成员都具备党员的资格,并歪曲列宁的想法是所谓“使党员总数以密谋者人数为限”。这是机会主义者胡搅蛮缠的第二套打法 。他们总是把一些显而易见的常识变成非常流行和非常庸俗的论据。比如“党只有当它由广泛的社会民主主义工人运动围绕着的时候,才是有意义的”,这是不言自明的定论。列宁在《怎么办?》和《就我们的组织任务给一位同志的信》都已反复论述过(详见辑录本,不再赘述)。对这条定论,列宁概括为:革命阶级即无产阶级应当围绕既包括密谋组织又包括非密谋组织的党。而马尔托夫却把此想象为党应当去围绕密谋组织。 他污蔑列宁试图使党员总数以密谋者人数为限,让党的各种组织去围绕一个可怕的密谋核心。列宁反驳道:你的条文甚至完全没有讲到党对于各组织的关系,而我几乎在一年以前就已经指出,一些组织应该包括在党内,另一些组织不应该包括在党内。

代表大会的第二阶段里主要涌现出来的机会主义分子有: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得,托洛茨基。

第四编

第四编是代表大会的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是党章通过以后,讨论党中央机关的选举的环节,即准备选出两个三人小组作为中央机关报编辑部和中央委员会。马尔托夫的核心意思是要把原来《火星报》编辑部的六个人无缝衔接地转为中央机关报的成员。列宁的核心意思是原来《火星报》编辑部的个别编辑无法胜任在中央机关报的工作,所以今后中央机关报成员的增补要由上述两个三人小组的一致同意才能实现。《火星报》虽然被代表大会承认为中央机关报,但是《火星报》原编辑部的成员并不等同于中央机关报的成员,这在逻辑上完全是两码事情。马尔托夫的主张未被批准,虽然他个人被选进了中央机关报编辑部的三人小组,但是他在大会结束后拒绝工作,采取了抵制手段。

列宁对此是这样总结的:他们只是因为一个旧小组没有被批准就拒绝担任工作,抱怨人家用戒严状态和非常法来“对付独立团体”,这也正是处于少数地位的知识分子发出的那种颓丧的啜泣,当泥潭派的“南方工人”社和反火星派的《工人事业》被解散的时候,马尔托夫对这些独立团体并不关心,而当他们自己的团体《火星报》旧编辑部被解散时却关心起来了。马尔托夫在党代表大会上(尤其是在代表大会以后)滔滔不绝地对“紧密的多数派”首先发出种种抱怨、非难、暗示、斥责、造谣和诽谤,这也正是处于少数地位的知识分子发出的那种颓丧的啜泣。

在代表大会的第三阶段,马尔托夫在中央机关人选问题上有三大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其一是他试图把组织委员会直接变成未来的中央委员会,在这个诉求上他遭到了失败。其二是他要把施泰因作为中央委员的候选人,而这个施泰因就是“组织委员会事件”里的主角,她就是那个“以当火星派分子为可耻的火星派分子”N同志(详见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记事》),《火星报》组织内部最终以9票对4票3票弃权否决了施泰因。其三是马尔托夫所希望的中央委员会五人名单未被表决通过(此事后来又横生枝节,即所谓的古谢夫和捷依奇的冲突事件 );而《火星报》组织以10票对2票4票弃权通过了另一个五人名单,根据列宁的提议,这个名单中包括了一个非火星派领袖和一个火星派少数派领袖。马尔托夫因为三项诉求未遂其心愿,加之原来《火星报》编辑部的六个人没有无缝衔接地转为中央机关报的成员,于是在代表大会结束后彻底爆发,并以罢工相威胁。

第五编

第五编是列宁对代表大会上四个基本集团形成过程的详细分析: (1)火星派多数派,(2)火星派少数派,(3)“中派”(也即泥潭派),(4)反火星派。列宁说:在选举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并且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我们党内基本划分的最后的多数派和少数派,是由哪些人、集团和色彩组成的呢?必须把代表大会的记录所提供的关于原则上、理论上和策略上的各种色彩的丰富材料拿来作个总结。如果不作总的“概括”,如果不把整个代表大会以及在表决时一切最主要的派别划分情况作一个全面的观察,这些材料就会始终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材料,这样,乍看起来,特别是在那些不愿意费点气力从各方面独立地研究代表大会记录的人看来,某些派别划分就好象是偶然产生的。列宁最后证明了:这些派别划分包含了深刻的路线分歧。

第六编

第六编是代表大会结束之后,列宁继续对机会主义路线穷追猛打。第一部分是继续批判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得;第二部分是批判普列汉诺夫;第三部分是批判新《火星报》刊载的一系列机会主义文章。

第六编第四部分是全文总结,并把对机会主义路线的批判上升到了辩证法层面,列宁感叹:每个阶段都有其完全独特的斗争情势和直接的攻击目标;每个阶段都可以说是一个总的战役中的一次战斗。不研究每次战斗的具体情况,就丝毫不能了解我们的斗争。研究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显地看出,发展确实是按着辩证的道路,矛盾的道路行进的……燕麦是按照黑格尔的规律生长的,而且俄国社会民主党人也是按照黑格尔的规律互相斗争的。列宁之所以这么写也是讽刺普列汉诺夫不懂辩证法,尽管后者老把辩证法挂在嘴上并为自己的首鼠两端作辩护。其实“进一步,退两步”这个题目就充满了辩证法的意味,令人回味无穷。列宁最后总结道:进一步,退两步……在个人的生活中,在民族的历史上,在政党的发展中,都有这种现象……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不管有什么曲折和退步,不管现代社会民主党的吉伦特派讲些什么机会主义的空话,不管人们怎样得意地赞美落后的小组习气,不管他们怎样炫耀和喧嚷知识分子的无政府主义,这支大军一定会把自己的队伍日益紧密地团结起来。

第六编第五部分是代表大会中的一个花絮:古谢夫和捷依奇的冲突事件。

《列宁选集》中文版选取的是【九】,【十七】,【十八】三章,即我们第三编与第六编(第三部分、第四部分)里的相关内容。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