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杂谈:浅谈《三体》一书中的世界观(上)

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Chingkang(@maoistQAIIbot) 电报(纸飞机)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三体里著名的黑暗森林法则,即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这两条理论的原型其实来源于十九世纪末的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生存空间理论”,拉采尔在《政治的地理学》一书中提出:国家也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必须要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一个国家透过扩张领土来增加生存空间是必然现象。最终这条理论被纳粹所奉为圣旨,希特勒就将“生存空间理论”发展到疯狂的地步。“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日的面包。” 他认为,国家具有扩张本性,如果停止扩张,国家就会消亡。国家为了生存,必须用一切手段进行扩张,包括战争。甚至到了在战争的最后阶段,面对兵败如山倒的希特勒,居然认为德意志民族既然战败了,那就证明是“弱种”,理应毁灭,于是下令摧毁德国的一切重要基础设施,直接导致大部分德国人冻饿而死。而刘慈欣在书中将罗辑,章北海,韦德这些黑暗森林法则的奉行者描写成拯救世界的英雄或赋予其英雄主义色彩,使得这种法西斯主义极据迷惑性。近几年,特色政府为了掩盖自身帝国主义扩张之实,在国内煽动极端民族主义,而笔者谈到的三体小说暴露出来的观点就与特色旗下官媒喉舌煽动民族主义的话术有所重合,所以,三体和民族主义就“吊诡”地被捆绑到了一起。

2. 在这里我想借用科幻文学作者莱姆在《微缩世界》写的锐评科幻小说里大宇宙的文章——科学家的宇宙和科幻作家的宇宙之间鸿沟越来越大,后者对科学进展和宇宙沉默置若罔闻。只是一味沉迷于时间旅行和超光速带来的叙事自由,唯独擅长把自己狭隘的恐惧投射到宇宙尺度,以殖民战争和血腥场面将宇宙驯化为一种人性残酷的游乐场。
三体不过是刘慈欣把自己狭隘的资本主义世界观投射到了一个宏大宇宙的画布上,最终只不过是众多低俗科幻小说中的一本罢了。

一、前言

最近,网飞版《三体》电视剧瞎改原著的事情在网上很是引起一番争吵,但是本篇文章却不是谈论此事背后是如何如何的,而是要借此机会,来向大伙谈谈大名鼎鼎的国产科幻巨著《三体》中的世界观,以及世界观中存在的问题。

二、小说的核心世界观一一所谓的"黑暗森林理论""

《三体》世界观的一个核心是所谓的"黑暗森林理论",可以说,《三体》这部小说通篇所写的东西,基本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向读者说明什么是"黑暗森林理论"以及这条理论是在如何在宇宙间得到贯彻的。

它的基本内容大体是这样的:在宇宙中,所有的文明同原始的细菌一样,都具有一种快速繁殖扩张的倾向,而又由于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又是不变的,而这就导致了各个文明的生存环境就像一个在实验室里放久了的细菌培养,“狭窄"的宇宙里挤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文明,而他们之间又为了争夺宇宙间有限的生存资源相互进行者残酷的生死竞争,其惨烈程度已经达到了只要哪个文明敢暴露自身的位置那么就会被其他的文明立马消灭的地步,而整个宇宙也因此就像是一个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在其中即是猎人也是猎物,只要自身被发现,那么就逃脱不了被消灭的命运。

在小说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说明论证这个道理,这使得这个"理论"看上去很容易让人接受。但是却恰恰是这个看上去很合理的设定,却是小说中最大的不合理之处。接下来,我们就要结合这个"理论"里面的一些内容,来好好分析一下《三体》小说里面世界观中的荒谬之处。

三、核心世界观批判一一"黑暗森林理论"是拙劣的的星际版马尔萨斯"人口论"

乍一看,"黑暗森林理论"作为一种刻画"宇宙社会"的理论,似乎很是让人耳目一新,但实际上,我们只要翻开历史书看看,就会发现这些玩意并非什么新鲜货色,早在百年以前,就有一个叫马尔萨斯的家伙在他的《论人口原理》一书中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人类同其他一切生物一样,具有一种迅速繁殖的倾向,而为了维持日益增多的人类的生存,就需要更多的生存资源。但是两者的增加速度却是不一样的,人口的增长是指数增长,按2、4、16.、32…的方式增长,而生存的资源的增长却是线性增长,即按1、2、3、4…的方式增长,这样人口增长的速度远远大于生存资源的增长速度所以社会上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饥饿、贫困和失业现象。
一一徐禾《政治经济学概论》

看上去眼熟吗?是的,只要把"人类"改成"宇宙间的各个文明",再把"饥饿、贫困和失业"改成"黑暗森林"那么就基本上是所谓的"黑暗森林理论"了。

看是新奇的"理论",实则不过是将马尔萨斯"人口论"的那一套东西给东拼西凑一下,把它套用到全宇宙中去,在用其去想像宇宙间由各个文明所组成的社会是怎样运作的,所谓"黑暗森林理论"不过是实实在在的星际版马尔萨斯"人口论",两者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知道,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作为百年前臭名远扬的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反动歪理,早就被前人给批了个稀巴烂,那么对于所谓的"黑暗森林理论"的批判,也自然可以沿用过去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的那一套方法。

文明不断增长与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不变
一一《三体》

注:按小说中的意思,这里应当改成"文明不断扩张,但供文明生存与发展的生存资源却是有限的,或是增长速度比不上扩张速度的",这样的说法更简单易懂些。

生存资源的有限与否,是过去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马尔萨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生存资源"有限这一前提假设出发,进而构建出"人口论"这一整套反动歪理的。

而《三体》的作者也是如此,也搞了那么一条"生存资源有限"的前提假设,但是为了论证其"全宇宙通用"的正确性《三体》的作者还扯来了物理学中物质守恒的科学概念来给自己的设定加一粉饰。

然而,生存资源真的是有限的吗?换句话说,难道资源增长的速度真的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吗?

应当看到,人类取得生存资源并不是消极的等待自然的给予,而是靠自己的劳动生产。生产、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通过劳动生产,人们不仅能够生产出为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存资料,而且还会为社会发展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财富。
一一徐禾《政治经济学概论》

应当说明,"生存资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会随着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发展,并且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所以说长期来看,并不会存在生存资源缺乏这一问题。

以人类文明为例。

在古早的原始人时代,由于人们生产力与对自然界认识的低下,地下的石油天然气等是不被看作是一种"生存资源"的,当时可供人们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就只有森林里面的果子、动物、木材等等。在时当,就有人担忧过生存资源耗尽的那一天,所以我们才会有"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材烧"的格言流传下来。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开始对石油天、然气等自然物质进行开发与利用,而它们也就此加入了生存资源的行列中去,生存资源的总量也就此"凭空"增加了,不仅如此,新发现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使用效果还要比原先的柴火要好得多,这不仅解决了材火会不会烧完的问题,更是使得柴火成了烂大街的东西,除了一些乡下地区,就再无人使用。

然而就在此时又,有人担心石油、天然气用完了该怎么办,他们就此发出了惊恐的哀嚎:“以地球现在的储量,再过XX年这些资源就要消耗干净了,人类文明就完蛋了!”

然而他们又万万没想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原子认识的加深,核能出现了,铀等原本对人们没用乃至有害的自然物质也加入到了生存资源的行列,不仅如此核能还要比原先的石油、天然气高效百倍不止,也因此,所谓的"化石能源危机"也再也不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说在短期内可能会遇到能源短缺的问题,但从长期来看,资源短缺从来就不是文明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加强,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并且还能做到比先前更好。

无论是人还是别的什么智慧种族,他首先得是生产者,其次他才是消费者。

这正如毛主席所言:

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的总结经验,最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更不用说物质本身就是无限的,《三体》一书中想用"物质总量不变"来说明生存资源有限,这本身就是漏洞百出的。

既然生存资源如何不会成为文明发展与生存的阻碍,那么小说中所谓的"黑暗森林理论"自然也就不会成立。

再者,就算资源有限,难道各个文明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扩张速度,使得自身的发展与当下所拥有的生存资源相适应吗?事实证明,人口的增长速度是可以通过有计划的生育等一系列手段控制的,难不成小说里的一个个"高等文明"实际上都低能成这个地步,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吗?

1 个赞

三体粉丝有一个逆天的民族叙事观点,就是“三体是一个宇宙尺度的中国近代史”
希望同志在下篇的时候可以批判一下

2 个赞

同志的建议对我很有启发,在这系列文章中的最后一篇会详细说说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