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来亚革命纲领的一些意见(供参考)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Telegram: Contact @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马来亚同志原文中对于社会性质的描述应该有些翻译上的问题,但这些名词解释是相对次要的,其对国内各阶级的经济分析在目前看来,大框架是合理的,这就可以得出指导革命的路线,即解决团结谁打倒谁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在斗争一开始就拥有一份完美的纲领,理论与实践是辩证发展的关系,回望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同样是如此。
2、文末指出的世界体系论倾向有些偏颇,实际上马来亚就是买办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虽然似乎是按照马来亚在世界中的地位进行排序,但采用马列毛主义的分析方法也是同样的答案。马来亚并没有红中网乌有之乡,用词上并无如此注意的理由,因此可以对此稍微放宽。


当年的马来亚共产党党旗

笔者在马列毛国际共运频道里看到了一份马来亚革命者的文件《马来亚革命纲领-马来亚革命者应该提出怎样的纲领》(以下简称《纲领》),里面是他们对于马列毛主义,马来亚社会性质以及马来亚的革命路线的认识。

这份文件是一个好消息,它表明马来亚的革命者在上世纪马共的革命斗争失败之后,又重新集结起来了。在粗略看过这份文件之后,笔者也尝试提出一些意见。

首先,同志们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叫马来亚,而不是马来西亚呢?从以前的马共,到现在的革命者,都一致认为”马来西亚“是一个伪概念,

【马来西亚】是一个伪概念,马来西亚联邦政府更是一个
买办资产阶级的伪政府,是帝国主义维持对马来亚的持续殖民和反对共产主义的产物,
因此马来亚的革命者不应该去承认这个压制革命和压迫广大劳动者的反动产物。这并
不是危言耸听或者胡乱编造,而是记录在伪联邦政权的档案库里的,马来亚伪独立前
后的买办阶级头子东姑.阿都拉曼大言不惭的表示马来亚与北婆罗洲应该展开合作,建
成 一 个 国 家 , 首 要 的 任 务 就 是 遏 制 共 产 主 义 的 地 方 的 发 展 (Arkid
negara :Penubuhan Malaysia 16 September 1963 ),可见【马来西亚】是一个把
反共主义当成国本的资产阶级反动政权,迄今为止都是对共产主义大力打压,严格封
建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
——《纲领》

所谓的马来西亚,就是反共和民族压迫的象征。

对于两半社会,这个两半指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纲领》的开头也是这么说的。可是,接下来他们就把两半社会定义为了半资本半殖民地。由此出发,他们认为

虽然马来亚依然依照新民主主义路
线进行斗争,但是不以“农村包围城市”、以农村工作为主的斗争策略,而是根据时代
发展去制定符合现实需要的斗争策略,即侧重于城市工作的策略

依据是,当今农业生产在马来西亚已经不占主要地位。这个依据很明显是有问题的。如今,在印度,孟加拉国,巴西等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的人数都大大发展了,有些地方的工人数量已经超过了农民,难道这些国家都不是两半国家了吗?

由此《纲领》在马来亚的社会性质和斗争方法上迷失了方向。我直接把这段文字贴出来,同志们就能看到纲领有多么混乱了:

由于马来亚长期被英国殖民,并且在英国给予伪独立后,依然通过新殖民主义或称半
殖民的方式继续殖民马来亚,后续又被以美国资本为首的金融输入,让马来亚成为了
这些帝国主义的倾销地和半殖民地,因此马来亚目前的斗争形式应该是以新民主主义
为较低纲领的。这是压迫在马来亚人民的其中一座大山,虽然马来亚已经通过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成为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但是由于没有经历过对社会有重大变
革作用的民主革命,因此大量的封建残余依然在影响广大的劳动群众,封建的上层建
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阻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困扰劳动群众的一大难题。
而这些封建的上层建筑包括宗教、皇室、不良民族文化(如重男轻女)等等。还有一
座大山也是劳动群众最常面对的,即官僚买为资产阶级。

因此,马来西亚是半殖民地,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国家,又有封建的上层建筑。可以看见纲领仅仅是从政治,上层建筑这些表面的东西做文章,而不是对经济基础做分析,由此得出了这种不知所云的结果。当然马来亚的同志们已经说明这只是一个初步的纲领,因此这些错误还可以理解,希望马来亚的革命战友们下一步能够对马来亚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做出清晰明确的结论,并以此制定出正确的革命路线。

我们知道,当今世界的反动国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资本主义国家,一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采取列宁的方法,通过政治报组建起代办员网络,在全国建立一张大网,在时机成熟时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在两半国家就要采取毛主席的办法,建立割据政权,在时机到来时通过与反动派在全国范围决战来夺取政权。

当苏东剧变发生,全球共产主义运动最低潮时期,马共打了多年又没有成果,也鲜有
新鲜血液加入,对斗争前途无望,遂放弃斗争,走向了右倾投降主义,“拥抱”虚假的
和平

马来亚的同志们在这里犯了一个常见的错误,那就是把苏东剧变看作社会主义革命陷入低潮。这种观点无疑是认为苏东集团在剧变前仍然是社会主义。事实上,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发动反革命政变,才是国际共运的最低潮。苏东剧变只不过是早已变质的修正主义公开彻底地放弃社会主义罢了。所有持苏东剧变是共运低潮观点的,都是修正主义党,例如中修,朝修。

最后,这种认为马来亚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半资本主义国家的观点,很有世界体系论的味道。它不是靠国家内部的生产关系,而是靠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些外在现象来确定社会性质,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衷心希望马来亚的同志们能够早日克服错误路线,尽快重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期待我们在世界革命的道路上相会!

编写《马来亚革命纲领》的马来亚同志对本文的反馈:

最后一个部分说是“世界体系论”,不是从地区内部生产关系出发去分析。但“纲领”恰恰多次提到内部的生产关系主要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虽然没有很仔细的调研,不过可以得知的是农业生产已经庄园化,比如适耕庄的稻米生产、霹雳州的棕榈园、橡胶园、养蜂、水产都不是个体户农民的资产而是大资产者的资产(当然这些里面还没有提到)。 时评作者同志说这个纲领搞世界体系论,存在误读。

然后农村之所以叫农村,是因为其相对散落和拥有一定的生产方式上的独立性和自给性,但在马来亚西南部(北部还没仔细调研)农村实际上已经被“包进”城市了,也就是说城市的发展规模已经大到把这些农村给概括进去了,这些农村早就已经失去了生产的自给性和散落状态,反而像是有进行小生产(小规模养鸡,种水果之类的),但居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工资。

至于共运最低潮期这个描述,是通过观察在苏东剧变中的共产主义组织的变化而定的,中国1976年变天后,主要受影响的还是东南亚的共产党,但是也不至于到崩溃,却是倒在苏东剧变(比如暹罗共产党、马共、印尼共解散、缅共解体),其他地区比如南美洲和非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解放组织也纷纷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如果单论意识形态的“纯洁性”,那其实这些组织根本不能称得上是走“正确革命路线”的,但是1976年后,组织还在,还是有改正方向,重走革命路线的机会(成功的比如菲共),还不至于是最低潮期,苏东剧变事件中大量的共产主义组织解散和抛弃意识形态彻底的将矛盾激化和爆发出来,使事态无法挽回(而且又正值全球资本主义的一次发展期),所以才会认为苏东剧变是一个标志性的共产主义低潮期事件。

至于半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是内部根据现状讨论出来的结果,算是第一次对外发表,是一个新的观点,所以受到质疑是情理之中。会有这种特殊性矛盾也是有诸多的原因(迟些日子再细化相关内容),其中一个点是马来来的地理位置是国际资本主义的“咽喉”,可以说是全球贸易的一个必经之路,招商条件更好。而英殖民时期,马来亚也是英国帝国主义比较重点建设的一个殖民地,起点较高。华商和华裔、印裔工人大量进入马来亚也直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种种因素构成马来亚是以资本主义为主要生产关系的地区,但同时因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执政、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外资占比大、与帝国主义国家的不平等协议等等因素,马来亚地区又是半殖民地性质。

对马来亚社会性质的分析不是一个学术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马来亚革命路线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马来亚革命究竟要采取什么路线?是列宁的武装起义,城市包围农村;还是毛主席的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抑或是马来亚的同志有全新的革命方式?同志可否与马来亚的同志沟通一下,看看他们是否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