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中修的高考制度和疯狂的百日宣誓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1.中修反人类的教育制度无不诉说着政治怪帅的必要性。为了无产阶级专政、为了满足群众的生活生产需要而学习并实践,才可以是快乐的。资产阶级专政下学生只有分、工人只有钱而缺乏精神上的充实?错!甚至连分和钱都没有。灰暗的眼神中透露着对未来的迷茫,反动统治下的无产阶级学生们根本没有体验过学习以外的人应有的生活!
2.资产阶级自然不希望有反对它们的思潮,因此它们会疯狂地向无产阶级灌输“努力论”等思想毒草,企图让无产者互相恶意竞争,进而分化无产阶级内部。那凭什么我们竞争至死,你们资产阶级却享受活下来的优质劳动力?马列毛主义者应勇于揭露它们的丑恶嘴脸。

阳春三月,随着中考和高考的逼近,各地中学纷纷开始了百日誓师大会并聘请“励志”演说家。说来奇怪看遍环球似乎只有东亚才有这一奇景,而中修在这中间可谓“出类拔萃”。但在这背后又有什么深层原因呢?(在下文中用宣誓代指百日宣誓)

首先,这一行为的最终目的直指病态的高考制度。高考制度的存在本身就直接说明了劳动人民有实现阶级跃迁的希望。不同于欧美帝国主义国家,普通人除非运气特别好(参与残酷而又激烈的市场竞争并最终取得市场垄断地位)或者在某一方面有天赋,不然不能可能跻身上流社会。再往深层讲,从高考制度也可以看到中修激烈的阶级矛盾,迫使官僚以考试的形式从工农群众中挑选心仪的“奴仆”,这是与其二流帝国的性质息息相关的。不过从去年的孔乙己事件和职业院校的兴起则是反映中修迫切需要高新技术人才,这是与产业升级和中修同帝国主义争霸紧密联系的。以后高考的路只会越来越窄,阶级固化也会加深,除非中修只想当一个二流帝国。为什么?因为高考制度下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只能整天待在教室里,一遍遍刷题,对于问题的实质或者学习的意义是漠不关心的。大学后,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也只有几年,很多人在高中时就磨平了对学习的兴趣,对自身专业也不感兴趣,在大学也就是混混日子,拿到个大学文凭。那些急切想争霸的资本家自然也看不上这些“孔乙己”。但高考则优的路还在,这也就造成了官僚学阀们在台上拼命地喊“奋斗”,与此同时近一半的学生成为了“失败者”进而踏上了职业院校的“光明大道”。

其次,疯狂宣誓的内容也是大毒草,真是臭气熏天!(由于宣誓一般有好几个流程,在此就选择最主要的内容来讲即“励志”演说家)
下载

对于学校高官们,每一轮中考和高考都实际上是一次政绩考核,影响到能否升迁高就。(在中修臃肿的官僚体系中这些人的可地位不低,因而也掌握大量社会资源)官老爷们是不会关心学生和老师们的死活,他们关注的是明明确确的升学率和分数。因此在中高考临近的时候,举办一场盛大的“毒草”大会,聘请“学富五车”的演说家是格外必要的。

对于学生们来讲,他们是想上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但是设身处地地想,他们受到的是切切实实的压迫。繁多的课程,索然无味的教学内容等使学生已然成为高考制度的“活人祭”,自杀、抑郁等现象在他们中间并不少见。我真为这一切感到愤怒,这是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双重的摧残!可是,社会上主流的意识形态依然认为高考是合理的,公平的,是穷人的教育。尽管官僚和“企业家”的孩子们早就在大洋彼岸颐养天年。学生就被这样的反动观念所裹挟,尽管他们以种种行为表达他们的不满,但终归没有上升到对整个教育制度的否定和批判。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宣誓是“积极”的 。

对于光鲜亮丽的演说家们来讲,每年都有几十甚至上百场的“励志”演讲需要。以至于,在中修下的教育制度“励志”演讲竟成了一种职业。在每一次重复迂腐的演讲中,他们首先张大嗓门,提高音量,不然怎么能让昏昏欲睡,麻木的大部分学生引起注意。接着又对学生问几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像什么你抄过作业吗,喜欢考试吗,之类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自然不必多说。然而讲师们以娱乐的形式问出,无非是想拉近同学生的距离,告诉他们我同学生家长不一样,我懂你。这一切精心策划的前奏都是为其接下来的内容所服务的。

演说家们对于社会上各种小资产阶级实现阶级跃迁当然是了然于心并理所当然地运用在演讲材料中。就连《热辣滚烫》这类的电影也能描述为一位落魄的弱女子在拳击中找到自我,真是苍蝇总能找到新粪呀!可谓是紧跟实事,从不落后时代的步伐。像这样的还有谷爱凌,苏炳添,孙杨这样的人,只可惜没有理塘王丁真。为什么?因为这些运动员算是成功者中比较奋斗的。但在演说家叙述这些人的事迹时却又描述为洁白无瑕的美玉,把他们神像化。为的就是告诉学生没有奋斗没有拼搏就没有成功,事实也是同他们将的不符。这在一定条件下是对的,但是那些卫道士就是罔顾只有极少数人达成自己小资梦的事实,去为中修辩护。要真问谁是最奋斗、最无私的群体,难道不是无产阶级吗?无产阶级流的血和泪不比这些神像多吗?台上“伟岸”的讲师何曾讲过社会的现实?以上种种总让笔者想起小林多喜二笔下蟹工船工人。

日本片讲的是一个贫苦少年从卖纳豆、卖晚报开始,后来擦过鞋,又进厂当上模范职工,最后得到提升,成了一大富豪。
尽管字幕上没有,但解说员说道:
“勤奋乃成功之母,此之谓也!”
对此,杂工们报以“真诚”的掌声。但渔工或水手当中有人大声喊道:
“扯淡!真是那样,老子不早就当上总经理了!”

连上世纪日本工人至少也能认识到资产阶级的成功事迹是骗人的玩意儿。而学生中依然有人被这些事迹所蛊惑,去争那万分之一 。不过事物同它的对立面是一同发展的。或许当他们的学习生涯结束后,才会认识到奋斗过后不止有奶和蜜,还有屠夫般的资本主义制度。至少他们的经历会帮助他们走出政治冷淡主义。

最后,就是马列毛要抓住经济危机的历史机遇,把这些知识分子拉进革命队伍。我们要认识到他们会有许多不足并对现状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需要在切实的革命实践中加以改正。

3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