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从何来?统治阶级的礼不是劳动人民需要的礼!

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1,如今所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曾经剥削阶级的所谓“礼”,“儒家”什么的重新摆上台来,又要搞“君君臣臣”的那一套,从文化上重新给无产阶级上枷锁,这就是现在的情况。
2,对于礼法道德的制定,关键在于由哪个阶级掌握政权,不同的阶级制定出的标准本质上是天差地别,从历史的发展中“礼”的理解方式的变迁就能够看出阶级统治的变迁,资产阶级政府自然要为其帝国主义争霸铺平道路,政府的喉舌,笔杆子们也会为其主子做文化战线上的宣传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结论:负担沉重体力劳动的人民群众,位于当时社会制度底层的阶级----农民与奴隶。是无法主动去生产“礼”这一文化的。那么“礼”只能是位于上层建筑的统治阶级创造的。
这就是统治阶级的礼。
从赛里斯的历史发展看,由原始公社步入奴隶制社会后。“礼”这一概念被逐步建立,并于商周时期趋于完整。尤以周为最,这就是周礼。
周代礼制完整地讲应称之为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
周礼目的是以周人的标准来规范各族和各代礼乐内容,并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统治阶级中去。
----引自百度百科

周礼是对奴隶制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级制)的巩固。周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王有诸侯王之礼;天潢贵胄,世禄公卿各有各的礼。至于在统治阶级之下,商人、奴隶、自由民则没有礼。不仅没有,而且受到这种礼的规束。
这种依托在宗法制下的礼无疑是华贵、宏大、尊崇的;充满了对等级制度的巩固和在不同等级间的蔑视与服从。同时也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崛起动摇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礼”的限制被打破了。
商人开始穿不合身份的华贵的衣服,坐豪华的马车。奴隶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转化为自由民。同时也拥有了一定的政治权力。在统治阶级中间,诸侯王开始对“礼”僭越。分封的诸侯国开始不满足于现有状况,相互攻伐,掠取土地和人口,并逐渐称王,逾越周礼。以天子之礼取代了诸侯王之礼。不同爵位也相继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僭越。
由于礼的垄断被打破,人们纷纷对“礼”产生了渴望。并逐渐渗透到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孔丘----这一出身奴隶制贵族阶级的食利阶层,看到地主阶级兴起,“礼”的限制被打破。“上智”与“下愚”不再“不移”,各诸侯国不再尊崇周天子。于是悲痛的说这是“礼崩乐坏”。
事实上,对于代表当时社会反动力量的奴隶主阶级来说,这确实是“崩坏”。
随着秦朝建立,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权上取代了奴隶制阶级。礼愈发的深入到各个阶级的社会生活中。
及至今日,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被遏制、消亡的,带有高浓度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礼,又死灰复燃。
举个例子:在酒席上,总有小辈、长辈或者东道主拿着酒水一桌又一桌的走;在一次又一次倒酒与鞠躬之中,隐藏在宗法制下的等级制被无形的确立与巩固了。
对座位主次的明确要求,、在拜年时的磕头、对祖宗的敬畏、迎神送福、访人必须带“薄礼”…产生这些的社会根源和物质基础都是来自于上层建筑。
更有甚者,在山东一群人对着祖宗排位跪拜。一个排位也至于跪拜?!有人反驳说这不对,就有人说:“等你从后面慢慢跪到前面你就知道了。”那么我们换个说法:等你从屠龙者变成恶龙你就知道了。这二者有什么差别?呵!这就是隐藏在宗法制下的等级制!
曾经的社会主义河蟹,朝气蓬勃,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处处透露着生机。群众对于这些散发着臭气的封建礼仪,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带领下,自发的进行的斗争。
而在今天,在这个被走资派夺了权的河蟹,转变为社会帝国主义的河蟹,这些封建礼仪的复苏,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刻意改造、豢养的结果。就像某国总书记如是说的那样:“要大力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嘛。
对待这样的礼,马列毛主义者和有觉悟的革命群众要在日常生活中与它积极的斗争。在尽可能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下,去进行对于这些糟粕的揭露与宣传。可以从他人反感的礼节中,逐步引导。争取更多的群众觉悟,甚至引导他成为马列毛主义者。
IMG_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