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红妆要武装,妇女解放得拿枪-也来谈谈«热辣滚烫»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 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资本主义社会实际上是没有无产阶级文艺的,实际上这些文学大部分是为资产阶级做辩护,无论是热辣滚烫这类为资产阶级做辩护,还是摔跤这类不敢直指问题本质,把问题又归于个人努力,无产阶级只有先建立社会主义,才真正解放妇女和解决文艺问题。
2,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在一切领域强调自己的统治地位,审美也不例外,这也就带来了所谓的“刻板印象”。确如文章所说,《摔跤》只是消极抵抗,而《热辣滚烫》则是不遗余力的为资产阶级审美辩护。只有推翻阶级统治,才能建立人民群众自己的审美,拥抱参差多态之美。

IMG_20240303_233725_884

春节档电影«热辣滚烫»的热度还在上升,电影内容已经没什么可讨论的了,激起来的男女话题可以说是“搅得周天寒彻”。

单从一些关键词出发,“减肥”、“拳击”,再加上“性别平等”,无论如何都让笔者想到印度的一部电影,那就是«摔跤吧,爸爸»。如果说«热辣滚烫»乐莹式的减肥被包装成演员的修养奇观的话,那么阿尔米汗也做到了。

在电影«摔跤吧,爸爸»里,主演阿尔米汗为了呈现不同阶段的样貌,先是增重到差不多100公斤,扮演一个退役的摔跤教练,然后为了展现年轻时候的样貌,又在短时间内减掉了大量体重。

我们先不说«热辣滚烫»,先来说说«摔跤»。

摔跤这部电影的剧情内容也不复杂。
剧情简介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特是一位退役摔跤手,他的梦想是为国家赢得金牌,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后来,他决心让他的儿子实现这一梦想,但他并没有儿子,而是四个女儿。起初,他对此感到失望,但当他意识到他的女儿们在一次与当地男孩的斗争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摔跤天赋后,他改变了想法。马哈维亚开始训练他的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尽管面临社会和文化上的反对和嘲笑,但他坚持不懈。
吉塔和巴比塔经过艰苦的训练,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赢得了国内外的摔跤比赛,为国家争光,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女性摔跤手的看法。

它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当时引发了关于性别平等的一些讨论。其中特别能表现电影主旨的是最后一幕。

吉塔要进行最后一场冠军争夺赛了,她忽然发现,爸爸没有出现在观众席上,她尽力地去全身心投入比赛,但还是分心频频地看向观众席。而她爸爸呢,则被教练派人锁在了杂物室里,当吉塔面对强敌安吉丽娜,特别是第三局比分1比5落后时,她惊慌失措,似乎要错失金牌了。

女儿家只能是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供人观赏吗?她们天性懦弱,手无缚鸡之力,温文尔雅与世无争的吗?如果这是理之固然,那无论对疯马秀进行怎样的道义抨击,结局只能是那样,本质上也只能是那样。岂不闻当年木兰替父从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当然,我们不否认这是一种封建社会里的强权压迫“父为子纲”。但就所谓妇德来说,何尝不是对女子只爱红妆不爱武装这一谬论的驳斥呢,木兰就说了:女子也爱上战场,“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社会怎么发展,往后的路怎么走,保家卫国,社会革命,没有广大妇女的参加,是无论如何进行不了的。

没有父亲观战的吉塔,她真正地开始战斗了,她回忆了小时候在野外训练的时候,爸爸对她的教诲:爸爸不会每次都能来救你,我只会教你如何去战斗,而真正的战场上,只有靠你自己付出努力,挽救自己。如果说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靠工人自己来完成的话,那么妇女的解放,也只有妇女参加社会实践进行三大斗争来完成。吉塔得到了勇气,根据赛场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用了一个五分得分技能,取得比赛的胜利。她,拿到了冠军,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自我解放,面对对手,对赛况做出清醒地分析,突破了种种束缚,最终达成胜利。此刻的吉塔,何尝没有展现出一种“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豪气。

当然,还是要说明的是,«摔跤»是一种消极的反抗,结局越令人动容,现实愈加残酷。好比我们说的高考,十里八村锣鼓喧天的状元郎,只是农村教育凋敝的生动表现,愈加热闹愈加沉闷。

真正文艺的人,往往是内心受了重创,鲜血从心口迸发,然后沁到了脸上,染出了一片血红。”«摔跤»可以说就是这样。

反观我们的«热辣滚烫»。

对于玲子来说,她从来没有觉得胖是一种负担,搞笑大大咧咧正是她的作品风格,乐莹的焦虑是抄袭过来的,是对«百元之恋»电影的骨灰级还原,玲子就是乐莹,乐莹就是玲子,情节上的模糊不清正是导演本人的迷糊。于是当被问到剧情是怎么设计的时,她慌了,“我不知道啊,我就感觉它应该是这样”,除了明摆着的票房利润,其他的根本不需要明白,就像抄作业的人无法理解自己抄下来的是什么,我不需要会过程,我只要得分就行。这种不明白导致电影在形式上呈现出来的就是烂片,在内容上却误打误撞地也可以说必然地宣扬肥胖是原罪,如果导演本人无法真正理解到妇女是受压迫的,性别平等是未来的社会理想,那她就会不自觉地当好统治阶级的辩护士,去指责肥胖,尽管电影在口头上表现着“爱自己”。主观上多么希望“正能量”起来,唯一的结局只能是加重女性的身材焦虑。

我们说,如果«摔跤»是一种无声的控诉,那么«热辣滚烫»就是在无耻地美化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抛开电影的其他问题,只看剧情内核,乐莹的“赢”不是在拳击比赛中获胜,那么她的赢是赢在哪里呢,谜题就在谜面上,就是减肥了,它向观众大喊道,世界一片黑暗,而胖女孩首先和别的女孩地位不同,她们在这个社会里就是低人一等,只有努力变得符合资产阶级的审美观,身材苗条楚楚动人,那就是赢了,“如果不丢掉身上的几十斤肥膘,你永远翻不了身”。最恶毒的歧视用最深情的话语表达着,这也是资产阶级的拿手好戏了,自由平等博爱底下不正是哀鸿遍野饿蜉载道吗?

这么一部片子取得高票房,已经很说明问题了,电影是烂片,客观上反映的现实却不能说不是一等好片。它一方面反映了妇女希望有更多政治话语权的强烈愿望,之前的«芭比»爆火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却被统治阶级给引上邪路。随着网络舆论发酵,又陷入了中修的“性别大战”的陷阱里去,“凭什么男的能拍减肥片女的就不能拍”,并且,中修对电影的宣发攻势不遏制,对吐槽的影评人进行打压禁言,可以说是一种“官方认可”。

现实总要教育着我们,妇女解放的行动只能是革命的行动,无产阶级妇女的解放只能是自觉地进行阶级斗争,任何幻想不流血的上流的文明的“精神革命”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思想上的麻痹作用,行动上反革命作用

资产阶级打着妇女权益的旗号攻击真正的革命道路,他们叫嚷着让妇女进行阶级斗争就是要抹杀妇女的天性,要在思想上实行法西斯专制制度,这和他们攻击文革的话语别无二致。我们要说,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今天,脑体差别要消灭了,无产阶级革命要到来了,生产资料要掌握到劳动人民手里了,妇女同胞要翻身了。这一切还没有实现唯一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姊姊妹妹们要冲破鸟笼进行革命。劳动权,工作权,学习权…千权万权,最根本的就是国家管理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政权问题。只有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因为消灭私有制,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妇女问题才说是从根子上得到解决。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