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女儿爱上理发小哥,谁为我创造了这样的梦?——谈谈82年爱情电影《白鸽》及其背后的政治宣传

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文化宣传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灌输机器下的重要手段,具有阶级的属性,所谓跨阶级的爱情,也是许多电影津津乐道的,然阶级本身存在对立,如果电影男主角只是一个贫困农民工,而不是““优秀企业家”与我们官老爷的强强联合”,那会如何呢?不过毒草而已,然托以红色外皮,丑恶之程度,使人怒发冲冠。
2、文化艺术宣传口本身就是阶级宣传工具的一种,这个工具掌握在谁的手里面,谁就有主导权,其内容也必然是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在虚构的电影世界,观众总是会将自己代入到主角当中,殊不知他们本身是电影所打压的对象。主角的故事也不过是一场虚幻的美梦罢了

要推翻一个政权,必须先抓上层建筑,先抓意识形态,做好舆论准备,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这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是马列毛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而在赵国,官僚资产阶级从无产阶级手里夺取政权,同样是先抓意识形态,先作舆论准备。官僚资产阶级自从政变篡位以来,就不断地批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意识形态,宣传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经过了好几年的舆论准备,官僚资产阶级才稳固了政权,彻底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
今天我们要来谈谈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电影,起因是笔者在b站看到了一个该电影的片段剪辑,“市委书记的女儿因为剪头发爱上发廊小哥”,看着是不是很科幻?(不过看看现在的偶像爱情爽剧好像也就释然了)但看了看豆瓣,该电影评分有7.7分,评论也都觉得反映了那一年代。显然我们评价一部电影,不能脱离其背后的时代背景,不能看到了其题材就不以为意,认为好像是一部爱情片就没有什么危害性。让我们来一同拿好马列毛主义这一“显微镜”,谈谈这一老电影究竟是不是反映了八十年代的现实,以及其背后宣传的思想到底是什么?
该影片简单讲就是待业青年徐力通过自力更生办私营理发店,通过理发与市委书记女儿吴白鸽结识,虽然途中也产生了误会,但最终取得了她的青睐的故事。故事其实非常简单,其实就是一个小资的发家,徐力日后的发展也是可以预料到的,在市委书记的支持下,继续解决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资本家嘛!这么一看,其实并不像许多评论区所说的,他们的爱情门不当户不对,是所谓自由的爱情,显然不是。两者联姻实际上是“优秀企业家”与我们官老爷的强强联合嘛!既解决了婚姻问题,又解决了就业问题,这不是两全其美?终究是资产阶级间的恩恩爱爱,与丽达和保尔两位无产阶级战士间的革命感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回到正题,电影中徐力在跟白鸽初步熟悉之后,了解到白鸽跟吴书记认识,就迫不及待地提出“走后门”的问题,虽然是电影台词,讲得并不多。但也反映了改开后,官僚资产阶级统治下的“官本位”,做什么事情如果没有官僚资产阶级的支持,那就是寸步难行的。并不是像电影中徐力所说,自己靠个人开个私营理发店,三年就攒下了上万元,成为所谓的“万元户”。这就跟去年我们央视所宣传的“摆摊日入九千”,这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其中更是以国营理发店作为对比,以国营理发店服务员的不耐烦衬托私营理发店的男主服务周到,国营不好私营好,更是为中修之后的国企改制做好了铺垫。
而我们都知道,改开以后,在所谓的半计划半市场体系下,事实上成为了官僚资产阶级敛财的工具,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并最终爆发了八十年代末的群众运动,官僚资产阶级运用了法西斯手段才加以解决。但要进一步化解无产阶级的反抗,光靠我们总设计师的“南方谈话”以及各种各样的口号还不行,还需要千千万万如《白鸽》这样的电影以及其他宣扬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作品,描绘小资产阶级心中的美梦,使得他们能暂时地从资产阶级的压迫下脱离出来,给予牛马们跨越阶级的美好愿景,好让他们能够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这些文艺战线上的精神毒药,显然是更为隐秘与有危害性的,它进一步加深了小资产阶级以及部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幻想,而这种幻想消解小资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的斗争性,加强了其摇摆性,对于我们来说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而所谓的“恋爱自由”或者说是“爱情自由”,在资本主义下根本是以“财富自由”为前提的,完全没有所谓的自由可言。而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马列毛主义者会始终牢记“丢掉幻想,准备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