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超过阶级的同情——评资产阶级“现实主义”电影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对“现实主义”电影态度的不同,正是共趣者与马列毛主义者的不同。如果自陶醉于这种“现实主义”电影所流露出的片面且唯心的浅显批判,而不去研学马列毛主义的理论,不去用阶级分析的目光丈量现实世界的斗争,那只能形成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吃下资产阶级炮制的思想毒果。
2.文章中列举的这些资产阶级“现实主义”电影普遍展示了一些孤立片面的“群众受苦同时也盲目”的现象,而丝毫不去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经济基础,和对应如何彻底解决消除这些现象的手段方法。这些电影虽然没有像别的资产阶级电影那样露骨地为压迫有理背书;但这些“现实主义”电影的本质依然是服务于阶级调和、对无产阶级进行规劝愚弄的,只是批了一张让泛左翼共趣群体趋之若鹜的“为民请命、敢说真话、影射现实”的伪装罢了,这样的电影压根就不可能会主动重提阶级叙事。真正的无产阶级文艺需要先锋队和群众的双手共同创造。

在布站论坛上早就有了很多对资产阶级文艺进行批判的文章,大部分同志都写的挺好,对于大部分不讲阶级、不能真实反映现实的资产阶级文艺做到了揭露。不过笔者也同时观察到,对于《让子弹飞》、《天注定》、《我不是药神》、《八角笼中》等电影,却很少有人进行较为彻底的批判,甚至还看到许多人对这些电影表示赞扬,似乎是忘记了这些也是资产阶级导演所拍摄的。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写一篇文章,对这类电影进行较为彻底的批判。

这类电影被资产阶级影视界称为“现实主义”电影。“现实主义”顾名思义,就是要求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不能够有过多艺术化的抽象、夸张,如果仅仅只看到表面上,这些现实主义的电影,好像确实是反映了阶级,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但是笔者认为,这只是个别资产阶级导演因为他们自身经历对无产阶级的同情,但是这一同情不会越过阶级的壁垒。他们仅仅是站在他们的高楼之上,俯瞰下面艰难维生的劳动人民,然后流下几滴泪水,但这样的泪水无法真正改变劳动人民的处境,也没办法真正消灭剥削压迫。

在这些电影中,虽然没有美化剥削压迫,但是却也无法像无产阶级电影一样做到进行广泛的政治揭露。比如在电影《天注定》中,作者只是给出几个故事,仅仅只描述了个别资产者对个别无产者的压迫,只有这些极个别的材料,根本没法使得观众将这些个别的压迫现象串联起来,完整描绘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能使得无产者意识到,剥削压迫来源于阶级的对立,来源于整个资产阶级而不仅仅是个别资本家。最后,只得解释为“个别有钱人的道德败坏”、“人性如此”,虽然相比于其他资产阶级电影,他描绘了一些阶级斗争的现象,但是最终也兜兜转转,回到了不讲阶级的原点。

即使有些电影似乎摸到了阶级斗争的边,也难以给出正确的结论,例如电影《八角笼中》,大山里的孤儿们没有出路,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压迫所致,这种压迫也在后续主角创办格斗俱乐部的经历体现了出来,主角先后遇到了卖假货的小商人、地下格斗会场老板、私立学校校长、举办格斗大赛的官僚,但是从最下层的小商人到最上层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都无一例外是削尖脑袋为自己谋利,而完全不在乎这些大山里的孩子。面对这种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电影却只是给大山里的孩子们一条“吃苦练格斗、出人头地”的出路,和“高考改变命运”是一样的,只是通过个人的投机活动实现阶级跃迁来摆脱无产阶级的悲惨命运,只是通过这样的投机活动来实现“个人解放”,却没有考虑到怎么解放整个无产阶级。

更有甚者,电影《天注定》中的劳动人民,在面对剥削压迫,似乎只有绝望,只有通过刺杀资本家或者自己自杀的活动鱼死网破。而电影《让子弹飞》中,将劳动人民描述成“谁赢跟谁”的势利眼,不把人民群众作为革命的主体,而是等待少数英雄来拯救。这些电影虽然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现象,但是却依然使用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世界观来解释这些现象,最终得到的只能是无益于革命的结论,依然是一种反动的资产阶级文艺,不会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任何的动摇。

这些资产阶级现实主义电影与美化帝国主义争霸的《流浪地球》或《复仇者联盟》等电影相比,不同在于客观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的部分现实,可以作为政治揭露的感性材料,然而其内核却是反动的,应该擦亮眼睛,以马列毛主义对这些电影进行批判,保留其政治揭露的功能,去除其中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改良主义的结论。而不能两眼一闭就拿过来作为“无产阶级文艺”来宣传,不一分为二看待,形而上学地全盘接受,只能使得资产阶级的思想渗透进革命队伍。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