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与农业的错乱关系,看扶贫实质与农村现状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 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会消灭小农经济的这种小生产,但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是将破产农民赶往城市,沦为雇佣工人(农民工),同时将资本市场伸向农村,农民终究难逃被剥削的命运;而社会主义条件下,农民组成合作社,打破小生产局限性,在农业机械化的同时其产生的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的就地工业化,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农民(以及就地参与工业生产的工人)真正成为生产的主人。
  2. 本文用细致的材料和分析彻底揭露和驳斥了“特色”的所谓扶贫和复兴农村的政策。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政治只有资产阶级专政,其所推行的政策最终目的无不是为了大大小小资本集团的利益,而表面上的改良只不过是愚弄和欺骗人民群众的工具。 同时文章也对从小生产者角度出发的文章进行批判,只有人民公社的集体化道路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而要实现这一点只有组织起马列毛主义的无产阶级先锋队,以无产阶级专政替代资产阶级专政才能推行真正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农村现状

看扶贫本质

现在农村的面貌到底是怎样的。我不是农村人,如果我要从墙内了解农村的现状,那么就看看河蟹官方的报道吧:真是欣欣向荣!

在这些新闻里面,农村就是一片山清水秀,日新月异。这个农村是一天比一天振兴,城乡差异是一天比一天缩小,政策一天比一天好。但是细看,就知道这正是河蟹宣传最搞笑的地方,农村扶贫不靠农业,而是搞各种旅游、小商品、果业、茶业。一句话,靠的是摆脱农业。

扒开这些所谓因地制宜的皮套,我们就看清了农村“发展”的真正面目,那就是资本化,产业化。促成市场资金向农村流动、进而使农村发展的唯一原因,就算资本本身向农村的聚集,那么资本自我增殖的特性,也被带到了农村。

那些所谓勤劳致富、各种产业,都是资本运作下的皮套,那么这些农村的发展,自然就轮不到村民头上。村民只是这样一种受到乡镇企业雇佣的工人,或是直接变成小生产者,那些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便当它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提高,而绝非村民们真正的劳动所得(剩余价值还是在当地企业),小生产者原本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大部分以垄断超额利润的形式转进了当地集团和企业的腰包。

至于河蟹宣扬的以人民为中心,则更是滑稽,在他们眼中,群众就是这么一帮乌合之众,他们好吃懒做,自私短视,不求进取,顽固不化,一切都得靠他们青天大老爷的扶贫干部去帮扶,扶贫企业去支撑。笔者实是没有考察过到底是怎么扶贫的,但是各种宣传资料真是看吐了,宣传所反应的思想,那就是完全的自上而下式的包办,从天而降的清官,总输寄的恩情还不完哪!

他宣传的群众路线恰恰被他的宣传践踏的一干二净。 所有的致富路都是干部苦心调研来的,所有的资金和生产资料,都是企业不远万里支援来的,群众的伟大创造力,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完全被淹没在一篇篇赞歌之中。

真实的农村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农村到底是什么样,看官方的宣传一点用没有,你用你的眼睛看看:摆脱了农业束缚,找到了“致富路”的农村都是先进典型,但是实际的大部分农村,仍旧处于小农经济的生产关系统治之下,到处是一块一块疤痕般的小块田地,田埂纵横交错。

农村的经济结构已是如此,那么农村的有生力量又是如何呢?与河蟹宣传的“越来越多年轻人留在农村,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农村,农村政策越来越好”截然相反,农村现在的面貌恰恰是年轻人全部外出,只剩下留守的老人,上学的学生,待照顾的小孩。

上面所提及的农村的产业,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各种“特色”企业,其主要使用的就是农村大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都是曾经的农民工,由于年龄过大,劳动能力下降,被赶回农村,为了养活自己,为了不闲着,所以选择继续在村里出卖劳动力,或是进行小生产。

那么这部分农村的生产力自然是十分有限的,我们就据此引出本文的第一个结论:

农村虽然严重依赖农业,但是农业的生产绝不依赖于农村。

农业的垄断性

这个结论并不是那么直接地,为了更好地说明,我们还必须独立地考察农业生产的情况。这就是本文的第二个结论:

农业生产目前的总体局势是垄断资本资本与农业个体户分野,且完全由垄断资本集团主导。垄断性是当前农业的鲜明特征。

垄断资本集团非常好理解,具体实例如北大荒、中粮这两个典型。前者基本垄断了东北的大片肥沃土地,这样就使得他们的土地承包价极低,同时也为农业大生产提供物质条件,使得生产率大为提高。在实际运作中,他们还会把这些土地的使用权再转租给经营其他作物的农业大户,从中赚取垄断超额利润。而中粮集团更是横跨全国,福临门、蒙牛正是其旗下企业。

至于报道中的那些农业大户,实际上都是受制于这些垄断集团,一个老板带动几万斤产量,其中就一定要包含同垄断集团和当地政府的利益分配,并不能以个体户的角度衡量。当然,官本位作为中国特色,垄断集团本身就同乡镇政府勾结一气,就地建造粮仓,联合组织经销社等等操作,这些都是加深农业垄断性的具体措施。

那么作为同垄断资本直接对立的,真正的个体户到底能贡献多少农业产值,这一问题就十分明确了。通过社会少量游资聚集起来的资金,再购买本乡本县的少量土地,精打细算地耕种,就算部分土地应用上了农机,但这些个体户是一定要被垄断资本所压迫的,恐怖的垄断价格和大资本的规模效应使他们只能在苟延残喘中继续苟延残喘,或是直接宣告破产。

那么回到农村和农业的关系,就十分明显了。在农业产业链上被压迫的个体户,正是在农村中广泛存在的依靠农业过活的纯正农民。

这样我们的第一个结论

农村虽然严重依赖农业,但是农业的生产绝不依赖于农村。

就能够理解了。

从量上看。

农业的实际生产,主要依赖于各地方或横跨全国的垄断集团,他们才是农产品(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供给者,凡是在产量上到达一定规模的个体户,都是由于利益同这种垄断集团交织在一起,才得以维继。

而更为分散的是各地个体户,他们可能在数量上占据主要,但是在产量上不起主要作用,市场定价权也不在这部分群体手中。

在质上看。

两种农业生产的产品实现方式也是根本不同的。前者,垄断集团,他们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包括从农业大户手中收上来的,主要经过集团内部的统购统销,发到全国,供给城市,即工业生产。

而后者,那些分布在乡下的小生产者,他们的产品根本没有那样的销路,所以只能依靠手工作业式的售卖,独立承当商品生产和商品销售的全部职能。我们所见到的乡下各种街边买菜老农,或是一车西瓜摆在那的小商贩,多是此类。

小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在实际上,是农村居民内部的交换,只有同一个镇的可以买到他们的商品,这部分商品实际供给的是这部分农业生产自身。这也是这种小生产关系能够维持的根本原因。

农村的生活资料需要这些小生产农业来供给,但是全国的宏观农业,却完全由垄断资本的农业生产主导。

评析墙内文章《豫西农村农民经济收入考察报告》

本文原是用作转发与点评墙内的那篇农民经济考察报告,阅读时发现了作者阶级视角的局限性,整篇读起来确实是很真切的农民之声,但是原文中的农民恰恰对应本人的小生产者,且鉴于农业垄断性没有被广大同志们了解,故撰此文。

那么最后就再回来评价一下这篇文章。文章提到了农村农民经济的三项主要来源,也即农业、畜牧业、地摊经济,这是符合我们的分析的。农业和畜牧业多是以小规模生产,且生产方式手工化痕迹严重,难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具备竞争优势,这正是小生产者的典型特征。同时从农牧业、地摊经济获得收入,也符合上文所说的“独立承担商品生产和商品销售的全部职能”。

但是文章对于农业的垄断性是分毫没有提及,导致这篇十分难得可贵的考察报告最后附上了一层小生产者的怨妇情绪。无论是农牧业产品的收购价低迷,还是地摊经济不景气,难以卖出,都是出于垄断资本集团对市场的完全掌控。

不过限于篇幅,本文对农民的探讨还是不完全的,笔者后续也会继续分析,如农业同工业的关系、农民工问题等等。

参考资料

如何才能在东北拥有1500亩地 农业大户向垄断资本集团承包土地
【新华网】2023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征集 中修新闻报道
垄断性请参考列宁《帝国主义论》
豫西农村农民经济收入考察报告 转自公众号 这是一个令人疑惑的星球 原文见评论区

1 个赞

豫西农村农民经济收入考察报告

我自元旦后回家,参与体验问询了本村农业、畜牧业、地摊经济、养老金等几个组成农村经济的几个方面。通过深入其中体验、对从业者问询、周边朋友提供信息等方法收集了一些资料。其中养老金方面所得的信息和以往所知大相径庭,有必要撰文以记之,并细分析背后原因。故可整理成潦草的考察报告,以供大家参考了解。

一、农业(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这项为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里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农民在农业活动中投入劳力和时间的比重,而非农业收入占农民全年整体收入的比重。农业种植虽占据着大量劳力和时间,但收入却明显低于外出务工、畜牧和地摊经济。我家处于豫西地区,以小麦和玉米交替种植为主,在六月份小麦收割完毕,地闲时期(即在小麦收割之后和玉米种植之前的空档期,让土地空置以恢复肥力的时期)或有种西瓜的情况,我们俗称麦茬瓜。小麦和玉米亩产都在千余斤,一亩地收成千余元。至于粮种、打药、浇地、化肥等各项支出不定,多则大几百,少则上百,且主要下力之处在于人工而非经济投入。每亩地粮食补贴约八九十元,粮食作物一年收成连带成本大概在一亩地两千元左右。

在和父辈和老年人谈到粮食补贴时,在得知粮食补贴只有一亩地几十元我表露出唏嘘之意,老人觉得我的唏嘘很不应该,她们说现在既不用交公粮,每亩地还给补贴,已经很不错了。

标题中的经济作物涵盖较广,由于地方口头习惯,我们把除了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以外的其余农产品都叫经济作物。例如西瓜、蒜苗、辣椒、花生、烟叶、豆角、萝卜等。经济作物相比起粮食作物有更高的售价,但投入的成本与劳力也自然较多。冬季本地盛产蒜苗、蒜苔和芹菜,价格都在每斤一两块不等。我家并无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且冬季多以贩卖水果蔬菜为主。我祖母已八十六岁,在她六七十岁时,尚能在农闲时去给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家当帮工,例如帮人打烟叶、摘辣椒、收花生、捋芝麻等等。一般此类做工是以天计价或计件薪酬,一天五六十元等等。我外婆、姑奶等也在从事此类帮工以补贴家用。具我妈表露,她今年五十岁,待到六七十岁不能做重劳力活以后,也会加入到帮工之中,多少赚一些补贴家用。

老年人做此类工和子女孝顺与否无关,大多都是出于“闲不下来”,与同龄老人坐在一起干一些小活,比待在家里闲置无事要好的多。这一点,农村青年应深有体会。

二、畜牧业(牧羊)

豫西地方农村的畜牧业主要以山羊、蛋鸡和地方特产红牛为主。笔者小时候尚且能见到养鸡和养牛的农户,现在搜寻附近几个村只见到有放羊的,故而对畜牧业的考察仅限于牧羊。冬季是放羊最困难的时节,一方面因为河流结冰、水草枯萎,羊群吃草的地方颇为难寻,另一方面因为季节气候原因,山羊生病的情况多为普遍。这两方面都导致牧羊的成本增加。我随农户放过几天羊,羊吃草的地方在南水北调的斜坡上,羊蹄抓地牢,山羊在斜坡上如履平地,但人在斜坡上行走就颇为困难。我一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尚且要小心行走,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在此斜坡上放羊就多有困难了。

羊肉收购价丰年在十七八一斤,常年在十五六一斤。我跟着放羊的农户家里有三十余只羊,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未长成的小羊羔,这些羊需放牧近两年的时间,方能成长到百余斤,一头羊能卖一千多元。两年养成三十头羊,按羊都健康无恙且膘肥体壮算,即使是人工成本和畜牧成本都忽略不计,满打满算也只有四五万的收入。这远不如外出务工。我叔伯也深知“放羊不挣钱”的道理,但奈何自身年龄已到六十,南方许多厂里过了五十五岁就不再聘请,他也曾去做过日结工,但在外生活成本高昂,日结也并不是每天都有活干,前后思量,还是选择回家放羊。

三、地摊经济(零售水果、蔬菜)

在之前的文章中写过,我父母就是典型的农民群体代表——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寻些小生计过活。即摆摊。春天卖花盆,夏天卖西瓜,秋天卖橘子,冬天卖蔬菜。我父亲能开大车,能往返附近县市运送蔬菜水果零售。这类经济收入主要受两种制约,其一是蔬菜水果的售卖速度,其二是自身身体原因。至于城管的限制作用不大,镇上一般都设有摆摊点。蔬菜水果售卖时间越长,其新鲜程度就越低,只得降价售卖,前期盈利后期亏损是常态。据我和我父亲几次出车的体验来看,每天几千斤的蔬菜装卸实在是让人吃不消,我也是越来越明白父亲沉默寡言的原因——说话会浪费气力。做此类生计就是在拿命换钱,我爸妈虽只有刚五十岁,但其弯曲的体态和黝黑的皮肤看着像六十岁,且一身慢性病。长期服药已是常态。此类收入飘忽不定,如顺利一天能售出几百,如不顺几十也正常。

冬季天气是影响地摊经济收入的一大原因。天气寒冷,人在户外摆摊就必须迎风受冻。我沿着街上走一圈,其中不乏有一些老年人售卖自家种的勺菜、白菜、红薯等,更多的是一些中年人售卖自己种的黄梨。此类情况我最为了解,你去边上问价,大多都是说“给钱就卖”。例如白菜的价格两三毛一斤,你看着地摊上的白菜堆成了硕大一堆,但实际上你就是全买了也不过一杯奶茶钱。我当然知道白菜的白菜价,但看着那些老人揣着手坐在一摊白菜前等着顾客问价时,我就难免心生苦楚鼻尖生酸。她们口中的“看着给吧”不是委婉的说辞,而是实打实的无能为力,从这个语气词“吧”字就能听出一种疲惫和无奈。我面对这种情况做记录,很难将自己的情绪与感受抽身于外。

四、养老金

我奶奶八十六岁,腿脚残疾,她的养老金组成有四个部分:六十岁的养老金、八十岁的高龄补贴、低保和残障补贴。四项加起来有四五百元。其中低保占大头,每月有两百元。一般农村的老年人过了六十岁之后只有一项养老金可领,有百八十元,过了八十岁才有每月五十的高龄补贴。我奶奶这样残疾的情况属于特殊。不管是我奶奶,还是和她同辈同龄的一些老人,在提到养老金时,并不会为每月几十元的补贴而有异议,相反她们都觉得这样很好,是党和国家对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她们很感激,这种感激是发自心底的。至于年轻人的看法与她们并不一样,也是因为年轻人了解更多的原因,没有对比就不知道差距。至于谈到因为之前交过的那些年农业税,她们并不会与养老金联系在一起。一般的家庭子女也足够孝顺,老之不顾而仅靠几十元养老金度日的老年人屈指可数。在农村,孝是衡量人人品合格与否的首要条件。

五、总结

在写这篇报告的途中,我融入了太多的主观情绪,且对于几个主要方面几乎都有较大的删减和选择性跳过,很难说这是一篇客观的报告。这其中有我本人的不足,也有许多硬性的限制。故而写的磕磕绊绊,字不成句,段不成章。我本就是农村人,参与劳动其中也并非为了写什么报告,单纯就是为了生活本身,不能像之前写郑州搬运工人考察报告那样有足够的理性和充足的劲头。我在疲惫之余多问一些问题多记一些记录,他们的回答也大多都是无心之举,没有实地采访和调查研究的隆重与真实,故而所写内容充满主观陈述而缺乏客观数据。实是抱歉。我个人的能力也有限,所能跑的乡镇不多,家中杂事亦很繁忙,这算是为日后的补充和真正的调研做个潦草的基础。还望读者见谅。

对于养老金方面我着重的笔墨不多,原因大家也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