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的教育问题的斗争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 本文介绍了一些关于早期苏联上层中无产阶级革命派与走资派的斗争历史,可以看到诸如教育等被资本主义所长久统治的领域,在刚刚建成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复辟力量形成和壮大的土壤。从文中的斗争结果中可以看到,虽然在教育领域上反动的“启蒙委员会”并没有胜利,无产阶级革命派战胜了旧资产阶级分子,但新的资产阶级在党内产生并葬送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权。
    2.苏联对于教育问题的斗争是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启蒙委员会与共青团对于教育路线的斗争就是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下阶级斗争的体现。这两种路线实质上代表了两种方向,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由于历史客观原因的限制,苏联不得不继续使用这些旧社会的学者,旧社会的专家,这就在教育这一方面让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共青团为首的无产阶级夺权派便在教育这一方面与资产阶级展开斗争,剥夺资产阶级在教育上的权力,专了资产阶级的政。但是无产阶级不能满足仅仅在教育方面专了资产阶级的政,更要在方方面面,在生产关系上实行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不然无产阶级取得的战果便不能长久,无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便不能得到巩固。

苏联作为第一个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他的经验是宝贵的,以苏联的教育问题为视角,我们可以看到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将马克思理念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并且,我们可以看到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是如何对待旧的知识分子以及资产阶级法权的。

在新经济时期,苏联面对战争带来的经济创伤和农村等地区的基层力量薄弱,采取了暂时退却的政策,不仅是资产阶级法权,大量旧阶级分子得以保留并占据机构高层,教师和旧学校亦是如此,在苏联刚成立时,知识还掌握在沙皇制度下受过训练的“资产阶级”专业人员和“小资产阶级”职员和办公室工作人员,大部分工农出身的布尔什维克显然是没机会接受教育的,因此苏联有两个基本政策,一个是排除万难提高基础教育,另一个则是培养无产阶级自己的红色专家团体。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僵化的职业专门化是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的非人性化后果之一,这种分工将在无产阶级革命后的某个时候消失。

因此,苏联学校的目的应该是提供广泛的通识教育,避免狭隘的专业化和过早的职业选择限制。

但是,马恩的教育理念显然是不能一步达到的,苏联的学校必须建立在旧有的基础上,它仍然不是职业学校,但这些学校将通过在课程中包括实用技能培训和工业生产研究而成为综合技术学校;对所有社会阶层放开,强调学习和工厂实践相联系。

列宁主张保留旧的大学和高等技术学校,因为苏联文化落后的现实和工业发展的需要显然要求对教育的重视,这仅在过渡时期是合理的,因为毫无疑问旧的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法权在这里得到保存,列宁更关注政治和意识形态培养,为党的下一代接班人做准备。在苏联,哪怕是列宁,他的观点也并不总是得到支持,制度是多方面机构斗争的结果。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直接负责教育和文化的政府机构是启蒙委员会,但是苏联的教育制度并不由它说了算,因为教育的资金来自于地方财政而非中央,苏联的教育是经过多方面斗争的结果。

启蒙委员会被认为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脱离实际,缺乏组织,一个是右倾倾向,启蒙委员会保护旧知识分子,反对在教育中对非工农阶级歧视,并特别反对对学校的社会清洗。这显然和布尔什维克的教育理念(和马克思的教育理念也是矛盾的)是矛盾的。

启蒙委员会对教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通过首要任务是向教师介绍进步的教育方法,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对教师进行政治对抗或意识形态胁迫(当时没几个教师认同或者学习过马克思主义),且不论这种方法对于缺乏能教育旧知识分子的富有文化的苏联党员来说是否实际(虽然这种先进的教育方法可能对教育本身具有参考意义),这个方法的目的是回避无产阶级和教师大多数是非无产阶级导致两个阶级对立的矛盾,但是缓和矛盾的目的是因为需要让步于苏联文化落后和工业化需求基础教育这个主要矛盾,但是启蒙委员会的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对待旧知识分子的态度难道本身难道没有小资的倾向吗?因此同样和共青团这样需求文化革命却在某种程度上忽略苏联实际的激进团体形成了矛盾。这些矛盾在国家的框架内受到限制,表现在教育大幅度改革和一部分教师被取代,而不是一个阶级打倒另一个阶级,但是矛盾会随着阶级力量的发展而进行转化。

启蒙委员会很快和共青团,苏联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等发生冲突

在20世纪20年代,共青团作为青年工人的代表,在国家政治中发挥了独立的作用,在教育问题上,共青团是和启蒙委员会针锋相对的政治激进派,到新经济政策结束时,共青团已经制定了一个全面的教育纲领。1922年第五次共青团代表大会为10至14岁的青少年建立了先锋组织,少先队员参与政治的热情如此之大,他们频繁出现在聚会、共青团和工人会议上,常常坐到午夜和临晨。一些少先队员怀疑党已经堕落,或者失去革命冲动。必须注意的是,直到一五计划时期共青团才在学校建立小组,他们原则上反对资产阶级中学,在学校问题上采取激进立场,倡导“同进步的教师一起在新的基础上重组学校,与旧的教学方法作斗争”。

启蒙委员会和共青团的教育冲突。
1宗教方面,启蒙委员会认为在大多数父母有宗教信仰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应该是非宗教的,而共青团等团体则直接推行反宗教教育和无神论。

2文学方面,启蒙委员会并不强调阶级,而是强调文学的表达情感的作用和感染力,这遭到了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他们更强调作品的阶级归属,强调以马克思主义来分析文学,诸如文学和历史等学科应该首先服从学习意识形态的需要,也就是说,学习他们是为了更好的灌输意识形态(作者在这里区分了苏联的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

3政治意识:苏联儿童的政治意识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成人世界来培养的,儿童会模仿阶级斗争来进行“工人”对“资产阶级”的游戏,非常强调正确的程序和雄辩修辞的培养,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政治意识培养是自发的(学生在共青团中进行政治和思想训练,而不是学校),学生自己组建委员会,投诉老师,处分学生(学生照搬建立自己的法庭和警察,处分甚至严厉到开除)。

4教师:内战时期大部分教师站在布尔什维克的对立面,教师多是富农,资产阶级的后代,是旧的阶级残余,苏联成立后的教师能否是阶级敌人?政治立场激进的学生和非进步的教师毫无疑问是一对矛盾,这样的斗争在苏联成立后自然限制为内部矛盾,但是有些地方对待教师仍然以阶级敌人和命令方式。共青团以对待阶级敌人的态度对待非党员老师,而启蒙委员会虽然保护教师,但在和共青团冲突中也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在学校开展先锋队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冲突应由负责当地先锋队的共青团小组裁决,当地教育部门只起协商作用。

5社会课程,我们上面说过,启蒙委员会试图引导教师的教学计划是不可能成功,只是一种调和矛盾的手段,复杂的教育计划没有顺利实行,自然学科不但按照旧的教育方式,并且没有很好的教授,以至于遭到工农父母的声讨。社会课程更是如此,政治和经济学理论的课程不允许调查和讨论,标准答案都写在课本上面。(不如说从共青团在校园内的受欢迎程度和学生自发的组织训练就可以看出教师在这一方面做得有多不足)。

6培养方面,启蒙委员会受资产阶级教育运动的影响,将教育看作非功利的,非谋生准备的,他们脱离实际的把缝纫和木工,养兔子和种菜为孩子们组织课堂讨论和社区远足这类生活教育当成主要任务,这个工农渴望教授技能是不符合的(工农的孩子难道在家中就没做过养兔子这类活吗,这需要学校来教吗)。共青团强调技能培养,主张个人价值和工业环境的结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旧的职业学校是不够的。共青团推动并帮助创建的工人学校。

启蒙委员会对知识分子的软弱态度会使他在党内和党外受到双重打击,自1924年以来,党吸收了大量涌入的工人,每年都有更多的人在一个机构里全职工作。作为管理者,他们的本能是反资产阶级,往往是反知识分子。这意味着哪怕是在新经济时期,启蒙委员会在政治上都是得不到支持,节节败退的。

然而,和共青团员推进工人学校相矛盾的是,新经济时期的工人需求是不足的,新经济时期有大批失业青年(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年,登记失业人数约为100万,而就业劳动力只有900万),工厂和工会没有很好的吸收,并且启蒙委员会培养的中学毕业生只提升了文化,而不是就业能力,共青团提出将这些无法培养合格工作者的学校改造为专门从事文书和教学技能的职业学校,共青团在代表大会上胜利,但是学校大搞拖延和形式主义,从1924年到27年就业人数没有显著提升,启蒙委员会遭到了强烈批评,被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提高中学和高等学校的学术水平,因此启蒙委员会在1926年和1927年实行了一项新的招生制度,包括强制性入学考试和放宽入学时的社会和政治标准(这显然是不利于无产阶级的)。

苏联的教育体系的建立面临两个主要问题,首先是教育制度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歧视非无产阶级,以及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通过教育促进无产阶级的向上流动。第二个问题是教育中的职业专门化问题,涉及经济重建的短期需要和致力于工业发展的长期需要。

这两个问题丝毫不能脱离实际来讨论,启蒙委员会实行职业学校(在当时就连旧职业学校也大多数是白领,而不是无产阶级)和高等教育并行(虽然启蒙委员会想要取消职业学校,全部实行高等教育,但这显然超出实际,并遭到无产阶级父母的反对)。与此同时,还有一种类似我国红军时期抗大的无产阶级大学,他没有分高等教育,而是普遍短于7年的教育时间后直接进入职业教育,这种缩短学时的教育得到了共青团的大力支持,虽然这种速成大学有难以培养出技能相对较多的正常专家,但是它有利的方面是主要的,即教育的民主化和无产阶级化,他的学生大多数是成年人,这些工农学术通过这样的教育不断向工厂,政府等机构的上层流动,以取代把控这些机构的旧知识分子,得到了布尔什维克和工农的大力支持,这有利于培养属于无产阶级的精英。在新经济政策期间,两种类型的教育急剧扩大。首先是初中阶段的普通教育,其次是职业学校和工人学校。当技术学校和无产阶级大学受到欢迎的同时,普通中学入学的人数减少,常常有中学的学生因为去工人学校而大量辍学,到1927/28年,城市学校的入学率下降了8%,农村学校的入学率下降了42%。

无产阶级的选择结合了职业专业化和代表工人阶级学生的积极歧视。中学应该教授一门手艺,因为这是工人对学校的要求。但是,在工厂工作几年后,最聪明的年轻工人应该被带回来接受高等教育。教育系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促进工人阶级向上流动,剥夺资产阶级以前的特权,因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承诺。

共青团似乎已经成功地确定了许多共产党员和工人所认为的无产阶级对教育的基本兴趣:贸易培训和向上流动的机会。

但它仍然面临着扩大教育体系中“无产阶级”部分的问题。在新经济政策的后期,学徒学校的增长受到工业中青少年配额的限制,而rabfak的增长受到将高等教育人数减少到战前标准的官方政策的限制。苏联需要对经济政策进行重大的重新定位,然后才能大规模实施共青团的方案。机会很快到来,在从战争创伤中恢复过来的布尔什维克开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计划-一五计划。

下一期我们将看到,在一五计划中共青团是如何对旧知识分子发动文化革命,通过教育培养无产阶级自己
的精英团体,我们同样将看到斯大林自上而下的革命策略和这个自发的社会运动将如何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