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如何消亡?从个人经历谈谈私有制的桎梏

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
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
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1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要消灭的分工并不是专业化生产中的分工,而是专指导致劳动异化的旧式分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到:“旧的生产方式必须彻底变革,特别是旧的分工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正为旧的分工的消灭创造并提供了现实条件。旧的分工严重阻碍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社会分工达到高度细化的状态时,在一个高速运转,结构完整的社会体系中,每个人都只是扮演了螺丝钉的角色,过度专业化与技术化的工作令人大部分时间都在机械和重复中度过,只有对分工自身进行扬弃才能使得人的潜能、价值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依然会有分工,但是是从劳动者自为的分工转变为真正自觉的分工,以人的需要为第一需要,如何真正实践还需逐步探索。
编者按2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分工,在生产单位中制约人的因素被消灭,于是分工不再是为了资本获取利润,而是为了人的自由发展。私有制下的分工,制约了人的发展,是异化的劳动。

现在中国社会私有制体制下,存在中一个极为普遍的的生产模式,以“项目”这一规模庞大的商品为主体,把生产者和使用者作为甲方和乙方进行分工,在两者的博弈过程中推进商品的生产,然而这种建立在分工下的生产模式存在着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或多或少的影响着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价值,本文将从个人作为程序员的经历出发,分析软件开发过程中分工这一形式对商品生产的诸多影响。

甲乙双方作为商品生产中的一组分工,乙方负责提出需求,甲方负责根据需求进行开发,而在私有制下,甲乙双方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在一定的价格和时间内,甲方追求用最低的投入完成任务,乙方则相反追求生产出的商品拥有最大价值甚至于超出事先的要求,甲乙双方的矛盾,既类似于雇佣劳动中的雇佣者和劳动者矛盾,也能体现商品这一事物内部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在甲乙双方的交流中,乙方不会将自己实际使用的数据交给甲方,这是出于市场竞争下垄断和保护生产资料的目的,而这样的保密行为自然会对甲方的开发工作带来许多影响,在甲方自身的测试环境和乙方验收时使用的正式环境得数据不一致可能会导致许多系统bug,而在出现bug时不将数据交给甲方更会导致修复bug得进度减缓。

在甲方内部,也存在许多形式的分工,现今互联网公司的软件开发里,通常存在着如下几个职位:开发员,测试,实施和项目经理,开发员负责基本的程序开发,测试负责检查程序是否能够运行,实施负责与乙方沟通需求并传递给开发,而项目经理要管理整个项目的开发进度,在这些职位当中,测试与实施,以及项目经理可能存在一人兼多职的情况。

笔者看来,上述所说的这些分工,是由于早期程序开发时的效率低下所导致的,当时的编程语言相对落后,也没有如今高效的软件开发工具,所以需要有许多程序员和其他职位来辅佐进行开发任务,另一方面也由于私有制下,甲方公司作为软件系统的持有者,不能任由普通程序员掌握到整体的系统从而影响到公司的生产资料持有,也由于开发职位可能存在的磨洋工情况,所以用测试这一职位对其进行约束,保证其完成任务需求,实际上开发者完全有能力去执行测试任务乃至于能比不懂程序的测试职位完成的更好,而这种分工也正是雇佣劳动下领固定工资的劳动者与资本家的矛盾导致的。

与上述的分工开发模式不同,现在的软件开发行业中,存在着开源软件这一模式,对于这一模式的更多分析可以看这一篇文章,本文这里简单提及一些开源模式的特点。

在开源模式下,抹除了开发者与使用者的对立,开发者与测试职位的对立,用兴趣而非利润来鼓励开发者,而最重要的则是完全公开代码以便其他开发者自由使用,这些无疑都说明了开源模式是与私有制不同而体现出公有制的生产方式,而开源软件在其不长的历史中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其巨大的潜力,但是由于当今的社会体制,开源模式并得不到大范围的运用。

总的看来,私有制下的分工虽然实现了各个职位内部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分工这一形式逐渐会反过来局限生产力的发展,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开发与测试这一组分工,而要真正解放生产力,步入共产主义社会,首先要做的便是取缔私有制,中修所鼓吹的唯生产力论,在各方各面都是站不住脚的。
14ce36d3d539b6003af33a98ab1f222ac65c103819c7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