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左翼的失败主义叙事——对《极乐迪斯科》的评析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极乐迪斯科的剧情描述充满这失败主义的倾向,但这种倾向并不是没有来由的,游戏里的各个泛左翼组织也常常加深这种倾向,深陷经济主义的工会,坚持长期三勤三化泥潭派,还有宁愿打四十年游击都不愿意团结工人完成革命的高傲的游击队员。这些泛左翼组织也常常在现实革命中遇到,也是极乐迪斯科游戏世界革命局势如此低落的根本原因,这样来看游戏里那句“著名”的话可以改一改了“叛乱的物质基础从未消失,但“马克思主义”者背叛了工人阶级,还有全人类”
2.将失败的原因单纯的归咎于外部环境的不成熟,却忘记了工人阶级内部力量由于他们错误的方式方法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背叛工人阶级的从来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小资产阶级与他们的狂热。

极乐迪斯科,这个游戏不仅在游戏界取得了极高的荣誉,在 TGA2019 上,它的创作者爱沙尼亚游戏工作室 ZA/UM 成为了全场夺取了最佳角色扮演游戏、最佳独立游戏、最佳叙事,以及最佳新晋独立游戏厂商奖 。而在左翼圈子里,这个游戏也被称为“写给苏联的最后一封情书”,传颂着制作人在领奖时的话语。

「 We would like to thank all the great people that came before us: Ilya Repin, Vladimir Makovsky, Viktor Tsoi, and Marx and Engels for providing us with political education. 」 (我们感谢所有伟大先哲带给我们的影响:伊利亚·列宾、弗拉基米尔·马科夫斯基、维克多·崔,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理念上的启迪。)

那么极乐迪斯科究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由于极乐迪斯科会依据玩家选择时的不同意识形态倾向而呈现出具有不同意识形态倾向的剧情,所以本文所讲的故事对话主要是基于较为左翼的故事线。除此之外,极乐迪斯科整篇作品建立在意识流风格的作品上,比如作品中的一位重要角色乔伊斯·梅西耶就致敬了 詹姆斯· 乔伊斯 ,而这种意识流的艰难晦涩与超自然现象也几乎就导致笔者对于极乐迪斯科的分析恐怕是做不到尽善尽美的。
开始之前,我们先交代一下游戏背景。五十年前瑞瓦肖地区爆发了一场由共产主义者和激进自由主义者同盟所领导的大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当时的君主,但是随后引来了奉行道德主义(笔者不能确定是否是哲学上的那种道德主义,但在游戏中表现为一种与人道主义相近的意识形态)的联盟国干涉,激进自由主义者抛弃了同盟转而投靠了境外势力,而共产主义者所建立的政权瑞瓦肖公社则在经历了最后的抵抗后被联盟国登陆摧毁,理性康米主义之父卡斯特·马佐夫(致敬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 卡拉马佐夫兄弟 》)自杀,而瑞瓦肖也变成了受到跨国资本掌控的无政府地区。
极乐迪斯科游戏中分别有三个左翼团体,但是这三个团体都不是纯粹正面的左翼革命者。第一个遇到的是以工会主席艾弗拉特·克莱尔为首的工联主义团体,他们维持着瑞瓦肖地区的秩序,并且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罢工,但是他们的目标是在驱逐跨国资本后通过运输毒品来获取暴利,而工会主席艾弗拉特·克莱尔本人则通过谋杀前任主席来夺取位子。游戏中是如此描述的:

你“你提到工会是工人主义派―—还说克莱尔先生是工人主义的闹剧。”
逃兵-“他是又一个可憎的失望.…”他戳了戳灰烬。“工会是真正的敌人;无产阶级真正的敌人,安抚了大众。”

第二个团体是由史蒂文为首的地下读书会,这个读书会执着于通过读书来学习共产主义,并且展开了对于于“马佐夫主义经济学家”(游戏中的改良主义者的批判)。但是这个地下读书会刚刚经历了一次分裂,并且没有开展什么具体的组织工作以及斗争。除此之外,在极乐迪斯科整个作品里,对于共产主义的描述都显得极为奇怪:

《亚唯物主义综述》-确切地说,尼尔森是洞察到金融系统正是基于同样的信念原则才得以运转,那么建筑系统又何尝不可呢?
……
在晚年留下的作品中,尼尔森曾构思过一种超物理建筑学:无视资产阶级的物理法则,通过人民的革命信念维持建筑结构的完整性。
-他的意思是,只要人们相信这种建筑屹立不倒,它们就真不会倒?

第三个角色是作品中极为重要的角色,一位瑞瓦肖大革命时期的逃兵(伊索夫·利连诺维奇·德罗斯),他打游击一直打了四十多年。(笔者怀疑这个灵感来自于 1974年在菲律宾被发现的小野田宽郎,他号称在菲律宾作为旧日本帝国士兵打了接近三十年的游击。)作为一名政委,他在联盟国登陆前夕发现了革命即将失败的事实,并且逃离了自己的战斗岗位,但是在登陆结束后,他又继续展开了游击。按理来说,作为极乐迪斯科整篇作品里最符合共产主义定义的角色,这位逃兵应该是最正面最革命的,事实上在作品里,他的话语中确实表现出了较为革命性的一面:

逃兵-“根本没有战后。”他摇摇头,笑了,牙齿烂成了黑色:“阶级战争永远不会停止”

但是在作品里,他谋杀法西斯主义雇佣兵并不是单纯的出于意识形态的斗争,而主要是因为性以及妒忌。除此以外,他的其他话语更给读者带来了失败主义情绪:

你-“纯真革命?”
你-“她最好能来。我也会把自己的生命献给马佐夫主义经济学。”
逃兵-“浪费。”他眨了眨黑色的眼睛。“叛乱的物质基础已经被侵蚀,工人阶级背叛了全人类,还有他们自己。大革命的历史契机已经失去。它再也不会回来。无论我多么努力,无论我做什么。”
……
你-“不,我真是个康米主义者。我的脑袋里装着康米主义的思想”
逃兵-“所有真正的康米主义者都死了。他们为了康米主义战死了―—你死了吗?”他的声音变成一阵嘶嘶声。“没有。你是一个呆头呆脑的流浪汉——还带着枪。”
……
逃兵-没反应。只是呆呆地看着——甚至连愤怒都没有留下。 疑神疑鬼[中等:成功]-最后的余烬已经熄灭。战争结束了。

实际上,从文艺作品的角度出发,极乐迪斯科在批判资本主义上下了很大的力气:

风雨飘摇的世界
看来这个游戏的重点在于胜利,全部战线上都不允许有任何败绩。商业投资和创业产业上要赢,爱与人际关系上要赢,政治上要赢,意识形态上要赢,妈的,甚至在性的方面也要赢。肯定还涉及了一大堆与物质相关的胜利——你要把某件东西成功地搞到手,绝对不能弄丢。但问题来了:我们眼前并没多少赢家,绝大部分人都在溃败。怎么会这样?你又怎么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呢?

但是整部作品主要是在讨论意识形态,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意识形态导向,它批判了资本主义,也批判了共产主义,将共产主义描述的特别魔怔,与墙内常玩的波尔布特梗一样。除此之外,他还渲染了失败主义情结,这种情结在苏联解体后的东欧文艺作品中极为常见,国内较为相近的可能是万能青年旅馆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本质,是共产主义理想破灭后的虚无主义,由共产主义理想给生活赋予的意义已经消失,而资本主义给生活所带来的包括消费主义与毒品泛滥等等只能麻醉大众,让群众接受这种逐渐腐烂的生活,却不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意义与希望。作为文艺作品,消极作品总是比积极作品更具有感染力,但是这却打击了真正希望革命的同志的革命热情。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泛左翼的作品,《极乐迪斯科》是极为成功的,它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吸引了很多人对于共产主义开展思考。但是整篇作品并没有以马列毛主义为准则,且充斥着资本主义对于共产主义的污蔑与刻板印象,还给人以强烈的失败主义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又是够不上左翼圈子中如此赞美的。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