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关注巴以冲突(3)双方停火进行博弈!浅谈下以色列最害怕的对手-真主党与伊朗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黎巴嫩真主党虽然是落后的宗教政党,但是他们是因为以色列的入侵而产生的,并不能因为其落后就无视其目前正在受到侵略的处境
2、黎巴嫩真主党是由于以色列帝国主义对中东阿拉伯地区进行残酷地殖民而产生的力量,同哈马斯一样,他们是宗教神权为主体的政党,这也就导致他们是介于资产阶级和封建神权之间的政治力量,虽然他们和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相比相对落后,但是在反抗世界最大的恐怖主义,以色列帝国主义上,他们可以表现出积极的一面,我们马列毛主义者支持民族解放,但是想要真正打倒反动的帝国主义,必须把领导权从宗教神权和资产阶级手里让出,交给无产阶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彻底消灭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锡安主义。

停火

新华社耶路撒冷11月24日电 以色列媒体24日援引以安全官员的话报道,当天被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释放的13名以色列妇女和儿童已由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接收。巴勒斯坦消息人士同日说,以色列当晚释放了39名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电视台报道说,这39人包括24名妇女和15名未成年人,主要来自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地区。
根据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临时停火协议,当地时间11月25日,哈马斯与以色列将进行第二批被扣押人员交换。但当晚哈马斯方面一度以以色列未遵守临时停火协议中的相关条款为由,宣布推迟释放第二批被扣押人员。最终经过国际斡旋,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一致,继续第二轮被扣押人员交换工作。
央广网北京11月27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26日发表声明说,卡桑旅当天释放了第三批被扣押人员,其中包括13名以色列人和4名外国人,并将其移交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以色列分别于27日和28日凌晨释放第四批被扣押人员。卡塔尔外交部27日说,哈马斯和以色列已同意将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停火协议延长两天。哈马斯同日发表声明,证实这一说法。
当地时间11月28日晚,按照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此前同意延长两天的临时停火协议,双方完成了第五批被扣押人员的交换工作。
当地时间11月29日,加沙地带的临时停火进入第六天。哈马斯和以色列达成延长临时停火协议两天,开始第六批被扣押人员交换,多方协调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地带。
新华社加沙/耶路撒冷11月30日电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11月30日早晨分别发表声明说,当天在加沙地带继续停火。这是临时停火协议延长两天后再次延长。哈马斯高级官员29日表示,哈马斯愿意释放全部在押以色列军人,换取以方释放所有关押在监狱里的巴勒斯坦人。

伊朗

法基赫的监护
法基赫的监护或教法学家的监护(阿拉伯语:ولاية الفقيه;波斯语:ولایت فقیه;乌尔都语:ولایت فقیه)是什叶派伊斯兰教的学说,认为伊斯兰教将管治者的职务赋予法基赫(教法学家),履行天命和监护所需者。-百度百科

伊朗神权政治的建立
1979年2月,伊朗爆发伊朗伊斯兰革命,在伊朗伊斯兰什叶派领袖霍梅尼领导下推翻了巴列维王朝。1949年3月,巴扎尔甘(伊朗自由运动政党领导者)与霍梅尼开始交锋,巴扎尔甘认为要建立“民主的伊斯兰共和国”(可以理解为法兰西共和国),而霍梅尼认为要建立“伊斯兰共和国”(神权统治)。1949年4月举行了公投,有99%的选票支持建立伊斯兰共和,这为由73人组成的制宪委员会的活动提供了合法性,这个制宪机构的新名称为专家委员会(Majles-e Khebregan)—一个富含宗教色彩的词语。1979年5月,霍梅尼成立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与伊朗正规军平级)。1979年8月,伊朗举行了选举专家委员会的选举,最终专家委员会构成为15名阿亚图拉,40名霍贾特伊斯兰,以及11名与霍梅尼关系密切的普通人(什叶派的宗教学者等级制度,包括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霍贾特伊斯兰三个等级),专家委员会立刻开始着手起草伊斯兰宪法。1979年12月,全民公投通过了霍梅尼起草的宪法,正式名称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宪法。新的宪法是霍梅尼“法基赫的监护”与巴尔扎甘“法兰西共和国”的混合物,即资产阶级式民主为表,宗教学者阶级式神权统治为里。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成立于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的1979年5月,其目的是维护伊朗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负责维持其国内秩序。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与正规军一样,也有陆军、空军、海军的三军编制。此军队与伊朗正规军的地位平行。

伊朗神权政治的运作与变化

半总统制,近似于总统权力被削了一半的总统制,权力二元,议会选出总理组阁,总理对议会负责,全体公民选出总统,总统掌管外交和军权,通过总理掌管行政权,议会可通过不信任案,或拒绝政府提出的施政纲领而迫使政府向总统提出集体辞职;议会无权弹劾总统,总统向选民负责。半总统制最典型的是法国。

伊朗1979宪法直接依据法国半总统制进行政治架构的建设,形成了有最高领袖、有总统,有总理的政治体系。1989年,霍梅尼病重,开始安排接班人,他要哈梅内伊接任最高领袖,希望拉夫桑贾尼接任总统,但由于哈梅内伊宗教学者级别为霍贾特伊斯兰(1979年宪法规定,最高领袖得是大阿亚图拉,哈梅内伊不够格),拉夫桑贾尼不愿意当被最高领袖和总理分权的总统,霍梅尼迅速改掉宪法,第一,删掉最高领袖任职资格必须是马尔贾,同时哈梅内伊宗教学者级别提升到阿亚图拉。第二,删掉了总理,总理的权力全都交给总统。于是,伊朗政体从最高领袖领导下的半总统制转为最高领袖领导下的总统制。
image

根据宪法,伊朗有三个普选:一是议会选举,四年一次,议会290个席位。二是总统选举,四年一次。人民选出总统,总统负责组阁,议会通过。根据伊朗宪法,总统选出来之后,还必须经过最高领袖任命才作数。三是专家委员会选举,八年一次,最近一次是2016年。专委会是个纯宗教性质的机构,有86席,候选人必须是宗教学者。上一任最高领袖没了,专委会负责推举新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就是专委会奉霍梅尼遗诏推出来的,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罢免最高领袖。

说完了立法、行政,再来说司法。伊朗司法系统负责人为司法总监,任期五年。司法总监任命最高法院院长、总检察长,提名司法部长,并经总统任命,议会批准。就一个国家暴力机器而言,军队是大刀,司法是小刀,在和平时期司法是最有威力的刀,和革命卫队的司令官一样,司法总监由最高领袖直接任免。霍梅尼为了更加巩固神权统治,成立了宪监会,宪监会:宪监会手握两项最重大的权力。其一,议会所有立法都要报请宪监会审查,是否违宪,是否符合伊斯兰教法精神。若是,打回修改。审查通过才能发布。换言之,议会只是表面上的立法机构,真正的立法机构是宪监会。其二,审查议会选举、总统选举、专委会选举的候选人资格。宪监会有12名成员,6名是教法学家,6名是世俗法学家。教法学家地位要比世俗法学家地位高。六名教法学家由最高领袖直接任命,另外六名法学家由司法总监提名,议会通过。而司法总监又是最高领袖直接任命的,等于说最高领袖直接掌握了宪监会。宪监会审查议会所有立法,如果审查不通过,退回修改,修改后再报批。不批就再改,反正只要宪监会不通过,法律就不能生效,宪监会和议会之间一度闹得很僵。于是霍梅尼1988年设立了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确利会每届人数不固定,其中,有固定成员九人,三权首脑总统、议长、司法总监以及宪监会中那六个教法学家,此外还有最高领袖指定的其他人选,吵不明白的事由国家利益委员会商讨,最高领袖来裁断。确利会随着时间的发展成为最高领袖的常驻顾问团,商讨大政方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真正的最高权力机关。确利会的成员又全是都由最高领袖任命,通过这个委员会,最高领袖可以很好地驾驭整个文官系统。

宗教为体,世俗为用。普选为表,教法为里。通过这一系列精密的安排,伊朗实现了带有现代性的政教合一。

愈演愈烈的伊朗政治斗争与阶级矛盾
在霍梅尼时期, 伊朗的内政外交带有强烈的霍梅尼主义意识形态色彩, 是激进的伊斯兰化,国家权力集中于霍梅尼一人身上。霍梅尼死后, 由于其继任者没有资格拥有绝对权力, 这一集权过程才被打断, 国家权力逐渐归于一个集体机构。到哈梅内伊时期的政策基调则是改革与务实主义, 即实际上的日趋非伊斯兰化。伊朗伊斯兰政治体系在哈梅内伊时期分成两大系统:法基赫系统和政府系统。前者倾向于伊斯兰神权政治;后者倾向于资产阶级式民主,后者从属于前者。伊斯兰神权政治, 其理论基础是“法基赫的监护”, 是通过公民投票和立宪来合法化的,而伊朗资产阶级式民主,其理论基础是“法兰西共和国”或“美利坚共和国”。伊朗的政教关系是一对矛盾体,在矛盾—斗争—协调—妥协—新矛盾中曲折前进。但是宗教力量用动用国家权力压制改革派,如封锁改革派舆论影响、逮捕改革派人士,使改革派则反复与宗教力量斗争与争斗。而在宗教学者阶级与资产阶级联合统治下,伊朗阶级矛盾愈演愈烈,如伊朗农民阶级在缺水问题上屡次举行抗议,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举行过多次罢工罢市争取权益,伊朗女性数次发动示威、抗议反抗伊朗宗教力量对女性的压迫。随着伊朗宗教力量由革命、进步一面走向反动、落后一面后,伊朗人民在斗争-失败-再斗争中反抗伊朗神权统治,而伊朗资产阶级对于宗教力量长期压制耿耿于怀,伊朗必然会形成一股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反抗伊朗神权统治,伊朗神权政治必然在伊朗人民的反抗下走向灭亡。

1999年7月的伊朗学生抗议活动(7月7日至13日)是2009年伊朗大选抗议活动之前,伊朗自伊朗革命初期以来发生的最广泛和最暴力的公众抗议活动。
伊朗绿色革命是2009年伊朗的一次大型的反政府群众运动。在2009年伊朗总统选举中,官方宣布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以绝对优势成功连任,但是反对派总统候选人、前总理米尔-侯赛因·穆萨维认为选举存在严重选举舞弊,要求重新选举。从6月13日凌晨开始,大批民众走上街头抗议选举不公和艾哈迈迪内贾德政府,以及要求伊朗进行改革,实现自由和民主。
2017年12月28日,伊朗第二大城市马什哈德发生示威冲突事件,随后蔓延至包括首都德黑兰在内的多个城市示威游行。示威者起初抗议经济困难和腐败,后来把矛头指向政府,反对伊朗的中东政策。截至2018年1月2日,冲突导致的死亡人数为22人。
阿米尼示威(另称“头巾之乱”或“头巾革命”)是自2022年9月16日以来伊朗爆发的大规模示威运动。2022年9月14日,22岁的库尔德族女子玛莎·阿米尼因“违反着装规范”被捕,并在两天后在医院死亡。有目击者声称阿米尼遭到警方的殴打,而伊朗警方否认了这一指控。9月16日,玛莎·阿米尼去世后,伊朗首都德黑兰爆发示威运动,并已至少蔓延至伊朗的30个省份。
示威最初由阿米尼的家乡迅速传播到伊朗库尔德斯坦各省乃至伊朗全境。伊朗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宣称本次示威为暴乱,且有境外势力介入而成为“混合战争”。

真主党

真主党成立
1982年的黎巴嫩正处于内忧外患,内战进入第7个年头,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占领了黎巴嫩半壁河山,近60万名什叶派难民涌入首都贝鲁特南郊。这些难民没有住房,没有工作,也没有人关心。他们渴望返回自己的家园。于是,在当时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的一手支持下,真主党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南郊诞生了。它是穆斯林什叶派政党,打出的旗号是开展武装斗争,将以色列占领军赶出黎巴嫩南部,帮助难民早日返回家园。

政党领袖纳斯鲁拉
赛义德·哈桑·纳斯鲁拉(阿拉伯语:حسننصرالله,1960年8月30日-今),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1960年出生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郊区的一个什叶派穆斯林家庭。16岁时,纳斯鲁拉到中东著名的伊斯兰教什叶派圣城,伊拉克南部城市纳杰夫学习宗教。在纳杰夫,纳斯鲁拉结识了后来成为黎巴嫩真主党首任总书记的赛伊德·阿巴斯·穆萨维。

1978年夏天,纳斯鲁拉回到黎巴嫩。次年,他加入了“阿迈勒运动”,担任贝卡地区的领导人。1982年,以色列军队入侵黎巴嫩,大量什叶派穆斯林难民涌入贝鲁特南郊。难民们希望拥有自己的组织,于是纳斯鲁拉脱离“阿迈勒运动”,在伊朗的霍梅尼的支持下,纳斯鲁拉和穆萨维一起创建了真主党。穆萨维被推举为首任总书记。

1992年2月16日,穆萨维在黎巴嫩南部被以色列战斗机炸死。真主党领导层内部在总书记人选上发生了争执。因为纳斯鲁拉同穆萨维的特殊关系,他最终成为了真主党的总书记,并一直担任此职。


真主党的抗以战争
真主党成立后,靠着伊朗的扶持,同时以抵抗以色列、打倒美帝及他们扶植的长枪党为口号,赢得大量人气。短时间内,真主党成为黎巴嫩什叶派第一大政党。1990年,在伊朗的调解下,黎巴嫩真主党和叙利亚、阿迈勒运动和解,黎巴嫩内战结束。在伊朗和叙利亚的援助下,真主党继续向以色列占领的黎巴嫩南部,发起游击战。疲于应付的以色列不得不在2000年撤军,真主党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地区。

2006年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名为“诚实的许诺”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以色列北部,打死八名以色列士兵,绑架两名以色列士兵。以色列调集3.5万大军、出动坦克装甲车748辆、火炮217门,真主党一线作战人员有5000人,结果历经1个月,真主党抵挡住了以色列进攻,以色列未能取得预期目标。
2006年黎巴嫩战争(英语:2006 Lebanon War),又称2006年黎以冲突,在以色列被称为第二次黎巴嫩战争(英语:Second Lebanon War),在黎巴嫩被称为七月战争(阿拉伯语:حرب تموز),是一连串由黎巴嫩真主党所属军队和以色列国防军两方正在进行中的军事冲突事件,它主要的影响地区范围是在以色列北部。

以色列在士兵方面,有113名死亡、2名遭绑架、超过400名受伤。在平民方面,有43名死亡、1350名受伤。在武器方面,哈奈特号(INS Hanit)巡洋舰严重受损。在以色列国防军(Israel Defense Forces)方面,有4名船员已确认死亡。黎巴嫩1087人死亡,3568人受伤。死者包括990名平民,其中30%为不满12岁的儿童。死者还包括36名黎军人和警察和65名真主党成员。
在美帝国主义侵略伊拉克和阿富汗、阿拉伯之春爆发后叙利亚陷入内战,原教旨主义势力(例如isis)受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美国等明面、暗中支持,迅速壮大,真主党与伊朗、俄罗斯合作打击原教旨主义势力帮助叙利亚,同时真主党进入伊拉克参与到打击美国行动中,在这期间真主党扩张到十万左右。

真主党政治主张
真主党最高目标为:第一阶段在黎巴嫩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第二阶段在所有伊斯兰国家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统治,第三阶段用伊斯兰教改造世界,让全人类皈依伊斯兰教。
但同时,真主党基于黎巴嫩国家现状与实际需要,早在1989年后,并主张在黎巴嫩建立一个多元政体,以期实现该党精神领袖穆罕默德·侯赛因·法德拉拉(Muhammad Hussayin Fadlellah)倡导的“黎巴嫩化”。法德拉拉指出:“黎巴嫩是东西方世界的窗口,建立伊斯兰共和国是不实际的,采取的任何行为都应与黎巴嫩特殊国情相结合,不应采取黎巴嫩人不欣赏的行为。” 在2009年11月,真主党宣布放弃建立伊朗式伊斯兰政权,突出该党的黎巴嫩和阿拉伯属性,强调该党将逐步转变为“防卫力量”和建设国家的支柱。

真主党的群众路线
随着以色列撤离黎巴嫩南部,真主党开始转型,由游击战转成与以色列展开阵地对峙,同时实事求是在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根据地展开建设走群众路线,把阿訇放在连队,把支部设在寺里;还坚持走群众路线,开办孤儿院、兴办学校、兴建文化中心、经营诊所和建筑公司;在根据地的建设中扶贫助农,为农民低价甚至免费提供种子和肥料、为那些受到经济困难影响的家庭提供经济援助。

在黎巴嫩,就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规模、效率、影响和细微程度而言,没有一个政党或组织堪与真主党相比。实际上,真主党把社会福利活动视为关系到自身生死存亡的战略事业,予以高度重视。在20世纪80年代初,真主党最初向参与抵抗活动的战士及其家庭提供各种帮助,后来,范围逐步扩大,涉及真主党影响下的所有需要帮助的黎巴嫩人。其内容丰富多样,细致入微,包括积极有效地开展战后重建工作;向烈士和战俘家属、伤员本人及其家属提供援助;向老人、残疾人、孤儿和穷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救助;向学生和学校提供多种支持;为普通民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帮助和指导农民发展农业;解决贝鲁特南部什叶派聚居区的垃圾处理、生活用水和电力问题等等。受惠者以什叶派为主,但也包括其他教派的群众。由于长期的内战重创黎巴嫩经济,许多百姓生活困难。真主党的社会福利活动犹如雪中送炭,解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战争造成的破坏,赢得了什叶派的民心,使其在国内的政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据调查,社会福利活动确实是什叶派大众普遍支持真主党的一大关键原因。 而且,其他政党的社会福利活动普遍存在中饱私囊、行贿受贿等现象,真主党则以信仰和纪律约束行为,从未因腐败而受到指责,即便其政治对手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真主党因此而获得了"干净先生"( Mr . Clean )的美誉。在腐败盛行的黎巴嫩,这一独树一帜的廉洁形象自然会给真主党带来相应的政治回报。-黎巴嫩真主党政治参与解析
(李福泉)

接下来就是总的阐述真主党这些政策带来的实际效果。首先是群众路线,真主党的群众路线、经济建设使其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黎巴嫩人民群众愿意在真主党领导下支持真主党事业,并踊跃加入真主党与真主党军队,其实不是真主党的正式党员,也能加入真主党附属机构相关企业或者海外捐款。同时真主党严格把控人员素质,其方法是要成为真主党,政策党员,必须是对真主党整体的政治路线、相关策略、有参与一线实际实践才能加入真主党,而没有完全认同真主党的理念的部分人,真主党会与其商业合作或其他方式吸收其资源、建立统一战线,这样既保障了党的纯洁性,又能通过合作渠道、关系网使真主党能进行发展,同时在长期的党外同一战线、合作中,会有部分人认同了真主党的理念,成为真主党的正式党员。真主党在其政治目标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真主党公布了最高目标、阶段目标,最高目标是“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伊斯兰国家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统治”→“伊斯兰教改造世界”,但同时,根据黎巴嫩与中东的形势实事求是提出了阶段性目标,即“建设黎巴嫩”→“消耗以色列、美国”→“灭亡以色列”、“打击美帝国主义”,简单的理解就是饭要吃,但是要一口一口吃。真主党将最高目标与消灭以色列灌输到每个党员、珍珠党支持者,建立了一个远大宏观、而且有价值、愿意为之奋斗乃至为之奉献生命的目标。

这样强大的政治力量在军事上泵发出了强大的力量,真主党在整体斗争上非常重视基层的主观能动性,即围绕基层的一线作战展开高层领导,大概的作战任务只传递给一线作战人员,具体的作战方式、执行方式由一线作战人员实际操作,而高层领导通过组织的方式提供物资保障、制定斗争方针、与基层的一线作战人员建立联系。但是到了原则性、政策、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真主党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如2006年黎巴嫩战争期间,黎以临时停火,黎巴嫩停火时以色列再怎样狂轰滥炸,真主党一发火箭弹都没有发射。真主党一线战士也会用指挥官视角深刻思考全局斗争、长期斗争、是为了什么战略目标,思考作为一名战士要怎样有利于全局斗争、长期斗争、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此会反过来判断,上级给出的命令根据一线作战实际情况判断是否正确,不正确时坚决不执行并反对,在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带来的正面效果。真主党在自身的战略目标以及斗争方针上从不遮遮掩掩,但到了军事部署、弹药储备地点、地道、堡垒等等关键的机密上让敌人不知道摸不清,使敌人知道真主党要杀他却不知道如何精准反击真主党,能做到这些也得益于真主党在战略规划上归领导层、一线作战归基层,信息不用层层汇报的方式。

最后是真主党的舆论战,真主党成立了灯塔电视台,其电视台工作人员选自一线作战人员,并会与一线作战人员进行轮换,这样的方式是电视台在宣传时不会脱离实际,知道怎样宣传有利于战略目标实现,同时扛着摄像机上前线记录,这种方式在哈马斯的加沙战役中发扬光大,可以看到哈马斯的作战视频在宣传上帮助了舆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