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文学作品中的小资产阶级主角( 1) ——以路遥《人生》为例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文学作品天生就自带其阶级属性,《人生》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作品,也自然充满了各种小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且毒害现在的无产阶级,要想破解这种毒害,就需要将马列毛基本原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
2.任何文艺作品都离不开世界观的指导,都离不开作者的阶级立场,正如毛主席所说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只有坚持马列毛的思想路线才能创造出革命的,符合无产阶级需要的文艺作品。

引言

文学作品大量地反映了作者自身的意识形态,而这种意识形态并不是平白无故地产生的,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具体地说是当时的生产关系变革相关的。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关系发生大规模变动,而这导致了人们意识形态的大规模改变。这一切的变化都会从当时的文艺作品中得以展现。路遥在改革开放初期文艺中具有较高历史地位,那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对于资本主义秩序的认同
《人生》的主角高加林是一位毫无疑问的精神小资产阶级,这是他长期接受了资产阶级黑线专政的教育的结果。高加林在高考的竞争中落榜,然而他却从未对高考制度有过一丝质疑。诚然高考制度在形式上也许算是公平的,特色官方会采用武警押运、考卷开封前列为绝密等措施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性。虽然官僚阶级仍然会偶尔直接在高考中采取作弊的方法,不过这种少数行为并没有摧毁人们对于高考公平性的信任。
因为问题并不出在高考上,而在于它之前的准备或者它之后的录取,甚至高考的考试内容本身中。高考前的准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试者的受教育程度,在现实生活中,城乡二元对立乃至文化资本被有产阶级掌握之类的因素,导致了高加林为代表的农村知识分子注定受教育程度较少。除此之外,在高考后的录取中,特色官方会采用地域歧视等方法来确保城市知识分子在录取中占据优势地位。最后,高考出卷本身就渗透着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而这与高加林所熟知的农村生活环境相距甚远。因此无论如何,高加林为代表的农村知识分子在高考这场竞争中注定落败,而高考前后的不公平制度导致高考的客观中立也显得滑稽可笑。
资本主义秩序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精神生活中改变了人们对于美的定义。在《人生》这本书中,美的含义是脱离体力劳动,接受文化教育,而这与前三十年塑造的以劳动为美的审美标准牛壤之别。
从审美引申,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野也决定了社会地位的区别。因此,对于高加林来说,民办教师工作岗位的失去,让他从脑力劳动者转变为体力劳动者,明明并没有影响他要靠出卖劳动力来获取生活资料,却给他一种阶级跌落的错觉。
在这种阶级跌落的过程中,高加林很明显的感受到了他学校生活的资产阶级教育与他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尤其感受到了极端的痛苦。资产阶级教育要求人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和钱相关的事务中含蓄理性。而高加林由于自己被迫沦为小自耕农,不得不靠在集市上出售劳动剩余,以此在市场中交换购买其他人的劳动成果。然而高加林虽然自己锻炼过了,却仍然没有好意思在集市上大声吆喝买馍馍,因为他出售的不仅是馍馍,更是他过去十多年来视为信仰的小资产阶级现代生活。
脑力劳动的社会地位高,本质是在社会的权力秩序中,文化资本占据重要地位的体现。因此,高加林虽然被迫成为了和其他村民别无二致的小自耕农,却仍然可以孤芳自赏,瞧不起其他的村民甚至手握权力的干部高明楼。因为他们可能手握政治权力,也可能在手握经济资本,却在文化资本的比较中输给了高加林。
不仅高加林认同了这种文化资本占据重要地位的社会秩序,其他的村民也认同。高加林的青梅竹马刘巧珍被视为一个美人,因为她漂亮得像一个“城里人”,而刘巧珍也一直喜欢高加林,她喜欢高加林身上的“没泥土味”。因此她大大方方地出手,替高加林卖完了馍馍。这大大方方是农民的美德,却未必是小资产阶级的道德。实际上这个段落显得有些恶臭了,因为这里可以概括为我们熟知的郎才女貌,也就是低下地位的人对于高位者的皈依。我们可以替换成我们更容易发现不对的恶臭意识形态,比如在生活
中有一部分皈依西方种族主义的中国资产阶级女性对于西方白人男性的倒贴,在这里资本主义以财富给人划分等级的规则居然有些小资产阶级的进步
那么文化资本得以受人尊敬的理由是什么呢?是认识或者解释世界的能力。高加林回到了乡村,发现无法忍受农村水井的糟糕卫生环境,往水井里撒漂白粉,希望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这种或可称为卫生革命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启蒙主义,希望将现代文明的成果传播到愚昧落后的乡村。然而一己之力的,脱离群众的改造世界,注定是死路一条。村民们没有理解高加林做法给生活带来的改善,反而开始指责起他,如果读者有看过危楼愚夫的话,肯定会对这一幕感到既视感。因为这两位主角都是“众人皆醉唯我独醒”,脱离群众秉持着真理发起了唐吉可德般的冲锋。这也就是文化资本的孱弱之处,因为它只负责认识或者解释世界,最多给出改造世界的方案,但不能改造世界。然而,重要的从来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
面对这种脱离群众的困境,高明楼伸出了他的援手,肯定了高加林的卫生革命,以身作则,喝下得到净化的水,群众这才得以肯定卫生革命,敢于喝水。因此,这不是文化资本的胜利,这是政治权力的胜利。正是因为有了政治权力的背书与实践,文化资本改造世界的蓝图,才会在人民的手中成为现实。
童话的结束
如果故事在这里结局,那么这将会成为一本新民主主义阶段的经典作品。高加林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专家与高明楼为代表的受到人民信赖的干部一起努力,以人民群众的生活为中心。文化本与政治权力形成了和谐的合力。高加林将会认识到离开干部带领群众,他什么想法也无法实行。高明楼将会认识到,他必须选择并肯定专家提出的正确路线,带领群众创造新的美好生活。而群众只需要跟随这两位青天大老爷指定的路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了。最后,高加林会在人民群众的再教育中,认识到自己过去教育获得的剥削阶级思想是多么可笑,在劳动改造中被锻造为社会主义新人。
但这本书写的不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童话,而是改革开放时代的全面资本主义复辟。关于这些内容,我们将会在下篇文章里提到。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