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 数百年前,马克思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对贪得无厌将自然资源化作私有财产的剥削者们进行了辛辣的批判,而在百年后“特色”的中国社会里,一种又一种的公共资源正被资本堂而皇之地选为了牟利的对象。 中国资本主义的市场化便是前期抢占市场,后期以垄断地位进行收割,外卖、电商、打车等等领域已经上演了一次,“高校直饮水”又是一次新的表演。 正如文中所说,不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和私有制,种种乱象永远不会消失。
2.如今,不仅大城市,就连小城市的水也越来越贵了,特色不仅是政府,就连学校、医院也都在疯狂敛财,基础消费品,水电煤气都是官僚资产阶级垄断把持着,不仅在生产上一点点剥削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更是不断通过刺激消费进一步压榨无产阶级的劳动所得,未来可预见的是,特色官僚资产阶级激起的无产阶级怒火只会越燃越烈。
最近,上海多家高校的大学生在网上发文称,他们学校直饮水小程序的首页出现“我们,用高价,让每一个大学生喝不起水 你们喝不起水,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与校方合作共赢。你们,都得乖乖交钱”。
许多外地网友看到这条新闻,第一反应是直饮水居然需要花钱?其实这在大学并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有的大学会和外包公司合作,一般会推出一款app或者小程序,学生使用饮水机就用app或者小程序扫码使用。但是想要付款,还得需要先在里面先用微信或者支付宝充值。看起来这完全是多此一举,但其实又脱又放的背后正是学校与外包公司藕断丝连的利益。
学校与外包公司合作,赚到的钱两方按比例分成,这看起来确实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学校赢一次,外包公司赢一次,而成本由谁来承担呢?答案是学生。
首先,外包的项目一般收款会比较贵。如果有读者的学校食堂是外包的话应该会感触比较深。以这件新闻中的直饮水小程序为例,如果没有会员的话,打一升水需要一块钱;如果有会员,则需要三毛钱。而市面上的瓶装纯净水为六毛钱一升。
其次,外包的质量问题一般没有保障。再拿饮水机举例,饮水机的成本在于每年需要更换净化水的滤芯,可是外包公司真的会按时更换吗?谁也无法保证这个。假使公司真的没有按时更换,饮用水出了问题,学生该去找负责?学校?学校会说这个东西是外包的我们管不了。外包公司?公司会说我们只是外包能不能换要看学校。
由此可见学校与外包公司确实是合作共赢,只是他们的“赢”是建立在学生的“输”之上的。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学校外包的现象越来越多了,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饮水机就由免费变成了外包收费。关于这件事有人说是因为学校逐渐入不敷出,有人说是因为现在经济下行公司不好做,总之大家都有难处,学生应该多“体谅”一点。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外包现象的本质,是学校官僚与垄断公司之间相互勾结,将水电气这些公共资源变为自己敛财的工具。而外包现象近几年变多,则是因为经济危机下,社会总消费不足,产能面临过剩危机,于是垄断公司拼了命地想办法刺激消费。打工人不消费,不结婚,不买房,那就把目光转到学生身上——水不能不喝吧?电不能不用吧?冬天要开暖气吧?那就得交钱,就得消费!校园早已不是大众想象中的“象牙塔”,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主义早就入侵了这里,而外包只是冰山一角。
次日,该小程序运营公司发表声明称“是有人故意为之,导致小程序被黑,对使用没有任何影响”。不论“被黑”一事是否属实,这段被置顶的标语确实说出了如今的现实:大学也在处处充斥着商品化。正如一句评论所说“现在什么都要钱了,趁着空气还免费多呼点吧”。
资本主义无力解决其固有的矛盾,如今各种刺激消费的手段只是饮鸩止渴,解决不了劳动群众绝对贫困的现状,还会引起大家的反抗情绪。就拿这次小程序“被黑”的事件来讲,哪个大学生看到这条标语不会觉得被嘲讽了呢?饮用水本来就是公共资源,凭什么要收费呢?这种不公正现象的根源来自于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像饮用水这种公共资源才不会被作为敛财的工具,才不会出现“让大学生都喝不起水”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