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galgame所诉说的故事

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
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
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这篇杂谈涉及的话题虽老但新,资本主义下的文化是怎样的产因,以及我们的态度,此片杂谈稍有涉及,可作一点抛砖引玉,让同志们再作思考
2、占领宣传阵地,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类型,日常生活是与政治相连的,而游戏就是政治因素的体现。
3、不论是今天所讲的galgame,还是说现在正风靡的漫画动画轻小说,本身都是一种文艺宣传的形式,假若它的价值是资产阶级赋予的,那它宣传的就是资产阶级那些事;假若它的价值是无产阶级赋予的,那么它诉说的就是无产阶级那些事。我们要勇敢面对资产阶级对galgame的赋值,在与其斗争中改造它,使其为社会主义革命服务

本文写作灵感来源于一次关于galgame的偶然讨论,这里并不打算具体阐述某篇galgame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只是谈一下galgame的发展代表了什么以及自己的一点想法。

gal圈相较于其他的游戏群体只能算是一个圈地自萌的团体,最初的gal就是单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恋爱需求所衍生出来的一个游戏分支,后来随着各路公司的成立在gal下才逐渐有了剧情、废萌等各种分支。换句话说,就是存在各式各样的需求,这些不同的需求驱使着这些不同风格的公司诞生。熟悉这方面的人肯定记得7年多以前是一副什么样的光景,和今天的萧条景象格格不入,这其中固然有着流水线手游的冲击,不过把galgame的下滑归结到这一点上显然有失偏颇,依稀记得那天的讨论是因为谈到柚子社开始的,那这里就提一下柚子社吧。

柚子社以优秀的插画、配音、音乐,UI界面以及白开水一般的日常著称(也就是所谓的废萌),在今年成为了为数不多拿出全新作品的gal公司之一(至少证明了其生命力还很旺盛,许多同时代的对手不是倒闭就是转职了),有了解一点的人应该知道柚子社曾凭借着2019年12月20日发布的新作拿下了2019年的销量冠军的壮举。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柚子社?

由于圈子相对较小的关系一个galgame公司能否长时间存活下去取决于是否有稳定的市场,这也是为什么许多gal公司确定了自身的作品风格之后很少会有大的变动——不稳定的风格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犹豫,从而就有可能选择其他的替代品。正如你来到一个陌生城市的时候会更倾向于麦当劳之类的快餐,至少在吃之前你就已经确信自己拿到手的食物会是什么味道。在众多风格中,柚子社从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废萌路线并一直延续至今。相较于剧情作,废萌可以节约一些剧作上的成本,毕竟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不仅需要丰富的经历、细致的观察,有时候还要突如其来的灵感,相比较之下描述日常的剧情要花费的心力就要少多了,这意味着有着更多的资源可以向着原画、配音等其他方向倾斜,这些同样可以作为提升销量的卖点。不过我们要注意一点,仅凭着这些也许能创造一两次奇迹,但长久的保持高销量是不可能的(如果是一部鼓励加班、狼性文化的作品我相信就算画的再好配音再优秀也只能召来一顿骂)这一结果归根结底是市场的认可。虽然具有冲击力的故事能够给人留下长久的记忆,但是平静的日常在某些时候更符合受众的需求。

这个世界上有着难以磨灭的奇特经历的只是少数中的少数,大多数人只是和自己身边的人一样过着普通的人生,也就是所说的日常。也就是说,柚子社所构筑的世界观大多数时候都能找到自己日常生活的部分影子,但是在这样的普通日常上加上了一些奇幻或者不可能元素(比如走到哪都能碰见漂亮的女生?)给人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正如恐怖谷效应中最令人感到恐怖的是那种似人非人的感觉,也许让人心有感触的就是这种和日常相似但又不太相同的日常,太多的冲击性反而不太让人容易代入其中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的压力也在不断上升,相较于剧情作带给人的冲击往往会引起心灵上的疲惫,平静的日常反而更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一个没有车贷房贷,没有经济危机,也没有工作压力,有的只是美好的不真实的日常罢了。平静的日常,就是绝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愿望。就像曾经有人吐槽的那样,但凡有人陪着,谁会去玩galgame。我想,正是许多人对平静而美好日常的期盼才促使着他们去购买柚子社的产品吧。从大富大贵到无欲无穷到偏安一隅结束此生,这种愿望的转变能说和社会环境没有关系吗?可能有人已经意识到了,没错,这背后仍然是资本主义的规律作用。

最后谈点别的吧。有人称galgame为资产阶级制作的鸦片,笔者对此深以为然,这种不需要考虑阶级斗争的世界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同样要考虑到另一个问题。共产党不应该只会摧毁旧的秩序,更应该去建立新的秩序。文化的阵地因为没有无产阶级的艺术作品资产阶级的艺术作品自然就会填补这一片空白。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和无产阶级一起生活融入其中,通过思想的宣传建立起团结的组织,进一步形成专政的力量,最后在文化战争中取得胜利——即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无产阶级文艺作品去替代资产阶级作品。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有了核心,有了在部分区域进行专政的力量。现在大家应该有着一个共识就是如果想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不经过任何铺垫与过度,直接对工人阶级进行马列毛主义的宣传是一种冒进而不可取的行为;同样的道理,文化上的斗争应当伴随着已经存在或者正在诞生的优秀的无产阶级文化作品去产生影响,而不是仅仅对资产阶级的作品进行否定,对吧?

image

2 个赞

日本早早进入垄断阶段,阶级之间绝地天通,再奋斗也不能实现阶级跨越,为缓和矛盾躺平颓废风气弥漫是必然的。同时阶级压迫却犹有过之,底层男性无产者被长时间束缚在工位上,丧失基本社交时间,丧失相亲市场的竞争力,更别提凶神恶煞的女权运动带来的性别矛盾。如此这般一来对社交感情尤其是异性社交的压抑只能通过这种柏拉图式的抽象爱恋表现出来。这满足的不是感官的刺激,而是填充精神的空虚。
总之,摆脱虚拟世界和现实中的人交流才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希望各位,都能在动荡的青春里能遇见志同道合的那个她/他罢。

根据我现在所从事的四线游戏杂志小编的职业分析:我们谈到改造艺术形式,无非图的是政治性宣传,在发动群众首创性精神:降低创造门槛上,galgame并没有开源傻瓜化到象素沙盒一样:只要想好文案,就可以用大公司提供的象素游戏模板创造一段故事,也没有更像小说一样,只要识字,人人都可以创作,而艺术性:讲好故事方面。galgame相比于大投入专业化的游戏远远代入感差,且宣传性弱,如果要在我们成功后系统改造文艺作品游戏等,绝不会选择galgame作为载体

1 个赞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galgame本身受重极其狭小,本身就因为自身艺术性表现能力远远不如小说,在感官刺激上不如暴力性质剧情游戏(gta系列等)且在引以为豪的人物塑造,讲故事,互动方面,也远不如最近五年内逐渐成熟的强互动性半开放剧情游戏如《底特律:变人》等游戏载体讲故事的能力,这也是galgame去除政治因素依然具有的致命的短板

1 个赞

“即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无产阶级文艺作品去替代资产阶级作品“不妥,galgame往往是静态ppt+配音模式生产以描绘少数人物,本质上与小说没有什么区别,最多是升级版,信息量缩减,游玩时间增长版的小说,而且galgame的形式终究目的在于更多的让玩家痴迷其中,即使将恋爱人物替换为王洪文一类革命人物,依然会造成根本性的偶像化造神运动,现在的galgame圈子的文化氛围由此可见,根本不符合于去偶像崇拜,创造人民群众自己的故事这一目的,反而极易使得玩家沉浸在虚拟人物的所作所为上

为什么不优先考虑传统文学作为代入感的载体呢?相当于以游戏这个成本更高的形式,为什么不可以利用传统文学手段如当代左倾作家如曹征路描写下岗工人的《那儿》这一类文化阵地呢?相对于以明显更加难以改造的galagame,直接可以现在创作短篇小说岂不是更加容易填补空白?

是女权运动带来的性别矛盾?!类比一下,岂不是左派蛊惑带来的阶级矛盾!这句话完全是站在了统治阶级的视角居高临下的看待女性反抗的运动

偶像崇拜式之类的只不过是资产阶级赋予美少女游戏的意义,而并非视觉小说这个题材本身自带的。

1 个赞

其实最初写这篇文不是想表达这个含义,并不是说要把某种艺术形式提升到宣传的主要方面上来,就算让我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我也绝不认为视觉小说是个应该被放在比较靠前位置的方向。写文的主要目的是因为左派的文艺作品目前很明显处于断层状态,有关电影、戏剧、小说这些载体我们都能轻松找出许多优秀的代表作。但是对于在上世纪末诞生或者一些在新世纪依靠科技发展发扬光大的艺术形式(比如动画、游戏)之类的,左派的文艺作品处于明显的空白状态,而且肉眼可见的是这些形式有着一批数量不少的受众。对于电影、小说、电视剧这类题材的文化毒草完全可以用最严厉的语言去进行赤裸裸的批判,但是对于其他目前处于空白状态的艺术形式则不能这么做,摧毁旧作品的同时拿不出新作品结果只能是资产阶级重新占领这块阵地反而会引发群众的反感。主要目的是希望能探讨对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采用不同的批判方式,而不是哪种文艺类型应该作为主要阵地的问题。

理论最终都是要经历实践的,不实践的理论也没有意义。现代左派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完全处于混乱状态,多做这方面的讨论以谋求共识是必要的。但是在实践层面,传统文字作品,宣传画报,歌曲音乐与宣传仍是重心

抱歉,是我的错误。我想表达的是,女权运动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在galgame的受众群体看来是“凶神恶煞”的。

作者您好,请问我可以引用本文部分内容在国内平台上发帖可以吗?

视觉小说的另一个优势没有提到,便是选择支。
很多游戏的选择(最基本的像是扫雷)是根据游戏内容推演出来的,而视觉小说则有所不同,由于其作为文艺作品的性质,选择本身即包含着小说本身的叙事,同时也是读者的自身经历。

通过不同的选择,引向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世界中所带来的不同结局。

普通小说一般只有一条世界线,对于从特殊到一半的把握很难,最后大多数人选择了留白(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选择支的很大一个优势便是将原本对于初学者很困难的政治揭露给简化了,不需要太高的文笔,将自己的心得写进去就好。

况且随着人工智能及视觉小说制造业的发展,视觉小说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流程化后我相信创作难度不会比普通小说高多少。

之后的动画、电影也会引来一样的结局。所以说文艺产品是不能单看劳动生产率的,利润的计量相当于普通制造业复杂太多了:joy: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