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女权主义革命》(42)

编者按:该篇为王政《寻找国家中的妇女:中国社会主义女权主义革命》的部分翻译,作者所持立场与本站或不完全一致,注意辨别,仅供参考。

为社会主义电影创造一个女权主义范式

在中共接管东北地区后,周恩来派遣陈波儿于1946年参与接管一家日本电影制片厂。这个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改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国有电影制片厂。党组织还派遣了陈波儿的老朋友、合作过三部电影的著名电影制片人和演员袁牧之(Yuan Muzhi),他刚从苏联学习电影回国。陈波儿被任命为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党委书记,负责艺术部门,而袁牧之则成为该制片厂的导演。陈波儿分居的丈夫任泊生(Ren Bosheng)早已在党内重新娶了另外一名女性,但这个消息直到1946年才传达给陈波儿。

1947年,陈波儿和袁牧之结婚,这使他们的朋友和粉丝感到欣喜。

在袁牧之的全力支持下,陈波儿积极组织了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制作。她在从剧本创作到最后编辑的整个制作过程中都参与得非常深入,尽管出于原则,她没有在片尾字幕中列出自己的名字。所有与她同时代的人都强调了陈波儿在探索社会主义电影范式的早期阶段中起到的核心作用,这种范式将工人、农民和士兵作为毛泽东延安讲话所指导的对象。正如卢明(Lu Ming)在我们2012年的采访中告诉我:“陈波儿是兴山【1】的灵魂。”

【1】兴山:今黑龙江鹤岗兴山区,当时东北电影制片厂所在地。

在毛泽东最初的表述中,作为革命文化表现对象的工人、农民和士兵是没有性别的。然而,在男权社会中,无性别标记的对象通常被理解为男性,这将一种对人类的规范性建构,而女性则被定义为不足之处。陈波儿通过电影制作表达她的女权主义视野,推动了以女性为中心来表现工人、农民和士兵的电影制作,塑造了革命女英雄形象。

1946年,新中国电影制片厂(NFS)的制片人主要是延安的年轻共产党员,他们对电影制作几乎没有经验。陈波儿的艺术专业知识和政治影响力使她对整个电影制作过程拥有完全的权威,从培训年轻的编剧、摄影师和导演,选择拍摄脚本,直到为电影做最后的编辑。在一个热烈的氛围中,经过一年的密集培训和创作工作,选出了八个新的剧本进行制作,其中两个描绘了革命女英雄形象。

史上第一部革命女英雄电影《中华女儿》的制作过程并不顺利。一位来自延安的年轻共产党员颜一烟(Yan Yiyan)被指派撰写一个关于东北军民抗日的剧本,尽管她没有电影编剧的经验。在部队的两个月实地考察后,颜一烟收集到了许多英勇士兵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东北抗日军队的八名女战士,这个故事深深触动了她,但她找不到足够的资料。在一次与日本军队的战斗中,为了保护主力部队免受日本人的攻击,这些女战士引诱日军远离主力。她们被追逐到河岸边,为了抵抗俘虏,她们英勇地跳入汹涌的松花江中。这八名女烈士的传说曾被描绘成一幅油画,但颜一烟只找到其中一位女战士的真实身份,在参加抗日战争之前她曾是一名教师。陈波儿强烈鼓励颜一烟对这一发现进行更多的研究。颜一烟又花了三个月搜集资料。最终,陈波儿和颜一烟合作撰写了剧本,融入了颜一烟收集到的许多女英雄故事。虽然陈波儿认为自己有责任为年轻的编剧和导演提供实践培训,但她坚持让他们的名字出现在片尾字幕中,而不是她自己的名字。颜一烟被列为该电影的唯一编剧。

该部影片描绘了一个国际社区的妇女,包括两个朝鲜妇女,她们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方面展示了非凡的力量和勇气。颜一烟最初希望给这八位女英雄平等的待遇,但导演凌子风拒绝了这个想法。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陈波儿被请来调解,并按照凌子风的建议修改了剧本,只选择了八名女战士中的一位作为主要的女主角,并围绕她的生活故事展开了中心情节。陈波儿以她遇到的那些勇敢的农村妇女为原型,塑造了这个主要角色胡秀之的形象,甚至创作了一场长场景,描绘了负伤的胡秀之顽强地爬上山去返回部队的营地,这是陈波儿通过视觉方式纪念那些在抗战中刻骨铭心的缠足农村妇女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