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变迁一角——由“奥特曼”引发的思考

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
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
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本时评的角度新颖,引入的材料的举例足够具体,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运用的到位。对于奥特曼这一文艺IP的思考,是一个很有趣的思路和应用。
2、时评的写作注重的是实事,是生活中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这篇时评由奥特曼一ip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批判了资产阶级文艺作品的庸俗与浮躁,表达了对无产阶级文艺作品的赞扬与迫切希望。
3、从有深度,考虑群众实际的左翼思潮,到崇尚利益,个人跨越阶级的自私表演;体现着世界意识形态的变化,追逐表面的权利地位代替实际的阶级问题时,文艺作品就不可避免的浮躁短浅了。

第一部奥特曼开播于1966年,至今已有57年,仅tv播出集数已接近千集,在这个ip漫长的生命过程中其叙事风格发生多次改变,它不仅见证着圆谷公司的变迁,也见证着半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变化。

诚然,这个ip所宣传的思想不可避免的带有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其表现形式和叙事风格中看到背后隐藏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逻辑和当时的部分历史背景。这一点体现的最明显的就是剧本。在初代、赛文、杰克中,我们可以直接体会到编剧所隐藏在剧本中的对各种问题的思考。

1966年,冷战的第一个高峰刚刚过去,美苏正进行着激烈的宇宙竞赛,日本正处于战后工业高速发展带来的繁荣之中(当时日本儿歌中有这么一句:工厂的烟囱中飘出五颜六色的烟。这句话在当时不是用来指责污染而是用于感慨工业繁荣),离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还有接近十年,美国国库存储的黄金还支撑的起这样的国际贸易,一个美国普通工薪职员(不考虑歧视的话)的收入足以养活一家人过上有房有车周末还能在草坪上举行一次烧烤派对的生活,可以说全世界都在从战后中复苏,新一轮的势力划分和资本富集在全世界进行着——这一段时期属于资本主义的上升期,也就是所谓的普通人最容易跨越阶级成为中产甚至大资本家的时代。在这样的一段时期,资产阶级显得相对温和一些,其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往往表现的不是过于明显,表现在文化上就是允许公开发表的观点可以更为激进、冲击、具有碰撞性,更重要的是,由于彼时正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潮时期,西方有“五月风暴”,东方也有日本赤军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美国街头也出现了举着毛泽东头像的年轻人,独立运动在第三世界如火如荼,这一风潮对当时的作者们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表现在奥特曼这一ip身上就是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三大问题作”。其中《我的故乡是地球》中用近乎直白的叙事手法讽刺了美苏冷战中为了成绩将人的生命作为消耗品而使用,更是在结尾留下了“对死者都这样,专挑些赞美词说说罢了。”的传世名言。这句话笔者认为应当还有没说完的后半句,“一旦死者复活了,那么对于他们的指责便会蜂拥而来。”。《农马尔特的使者》则是表达了对侵略战争的讽刺,在这集中编剧虚构了一个同样在地球诞生生活在海底的农马尔特人,而人类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选择对农马尔特人发动了战争,最终故事在人类的胜利以及一句“我们保住了人类的大海”这句极具讽刺意义的话语中结束。《怪兽使者与少年》则阐述了外来者与原住民之间的冲突,很多人虽然痛心疾首于所谓的“人性”夺走了一个善良外星人的生命,但转头往往就开始以肤色、国籍、地域为标准攻击别人,这种行为又与那些打死外星人的居民又有什么区别呢?除了这些经典剧集外还有相当多的剧集描述了教育问题、军备竞赛、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也正是因为剧情和现实间的共鸣,即使是在如今看来如此简陋的特效依然可以在当下俘获一批新世纪诞生的观众。

自1980年以后,奥特曼这一ip很长时间没出现过。直到90年代末期,这一时期虽然有着亚洲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冲击,但是更重要的情况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河蟹复辟一系列事件将共产主义运动打入低谷。与此正相反本应进入危机周期的资本主义世界借助着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资源、劳动力,借助着计算机与互联网开辟的全新市场再一次续命——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阶段。这段时间奥特曼作品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平成三杰”,熟悉这些作品的人可以明显感受到一点,这一时期的作品相较之前提到的昭和时代的作品虽然仍然大篇幅的描述了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但是相较之前昭和时期的作品少了许多冲击性,变得更具有“人文气息”,即编剧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思考更多引导着观众往人本身的方向去寻找答案,最终往往会落入所谓“人性论”的深坑之中。具体到剧情便是思想污浊的大人往往要靠纯洁心灵的孩子拯救(仿佛人一旦长大,就会受到某种不可抗拒力的影响变得思想龌龊起来)。这一剧情深度的变化与当时共产主义运动低谷的关系密不可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承认,尽管在对问题的探讨方向上出现了问题,但是这些作品实实在在的指出了当时日本社会存在的许多社会问题,并且仍然留下了诸如《悲伤的沼泽》这种直面日本细菌战罪行的作品。而在平成三杰之后到圆谷被收购之前的作品内容就已经可以察觉到一丝资本主义客观规律对奥特曼的影响。之后的作品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深度进一步降低,从“我想写一个故事来表达什么”变成了“我只是单纯写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从之前的神回频出到后来偶尔才出现一次,到梦比优斯时将故事主题确定为友情,讲述了一个无论在什么语境下都无伤大雅的伙伴携手前进形成羁绊的故事,这里并不是说这种主题不好,但是这种主题的叙事也仅仅只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故事,无法再出现任何令人津津乐道的思维探讨了。这时是2006年,次年,圆谷因财政问题被收购,又一年后,爆发了影响持续至今的经济危机。

到2013年新的奥特曼tv上映之前,圆谷所拍摄的奥特曼系列影片包括电影和炒冷饭拼出来的新作品。有人称其为圆谷下滑的开始,因为这一段时间诞生的电影可以明显的发现如下几个特点:1、从塑造剧情为主到塑造人物为主;2、特效相较之前更加华丽多样;3、皮套设计更加复杂。这三点实际上都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做出的改变,不依赖剧情,通过华丽的色彩吸引观众,增加收入的同时降低了作品的制作难度。尤其是进入新生代系列之后可以明显看到出现了大量玩具带货的情节,剧集长度也由年番砍为半年番,大量的因素叠加之下就出现了一个新生代作品几乎全部存在只有少部分作品角色得以幸存的情况——故事主线不明确、角色特点不鲜明、大量时间在进行玩具宣传。这些作品中同样有不少剧集试图探讨以前的奥特曼探讨过的问题但是其思考不再具有深度,对于问题的批判仅仅浮于表面的指责罢了。这一转变并不是偶然,现代出生的编剧并不比以前的编剧笨,使得他们无法写出优秀作品的根源在于塑造出这些编剧的社会。毫无疑问现在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下降曲线中,经济低迷阶级矛盾就会变得愈发明显、尖锐,统治阶级通过自身在文化领域的霸权宣传自身的思想,在贫富分化日趋扩大,各行业发展前景均不乐观的情况下再去进行这些社会问题的探讨往往就会将问题直指统治阶级本身,因此其专政本质开始日趋明显,从以前的默许到压制甚至禁止对某些问题的探讨。失去了深度的作品在市场上想要吸引消费者的钱包就只剩下使用丰富的色彩、华丽的特技甚至颠覆三观认知的剧情这些不入流的手段了。即使有人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但是在市场经济的选择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稳定、便宜的工业流水线作品,进一步阻断了优秀作品出现在群众眼前的可能。

本文仅仅是以奥特曼这一ip作为一个切入点,观察其他类型的文化载体、其他的著名ip我们会发现这些系列作品都随着资本主义周期的前进从百花齐放、探讨问题到千篇一律、毫无营养,资本主义对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同时,笔者承认奥特曼是一个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的ip,但是其叙事风格和看待问题的方式上不可避免的落入了资产阶级视角的局限性中,就如同资本主义曾经多次阻碍生产力发展一样,在精神层面上,他同样阻碍了人精神建设的发展,表现在物质上,大抵就像是奥特曼这个ip代表的作品内核的变化一样吧。

6 个赞

昭和时代的奥特曼确实有不少深刻的思想内容,赛文的故事内核就挺成人的。
但是在平成之后,资本对文艺作品的控制愈发加深,营收能力已经成为了衡量作品的唯一标准。现在的文艺“作品”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商品”了。厂商关注的点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作品的“IP”,是作品的授权,代言,联动,玩具……所以,创作的目的不是讲好一个故事,而是,让观众为故事付费,为角色的塑料模型付费,为角色的腰带,变身器,卡牌,皮套付费。究其本质是资本对文艺作品本质的异化,市场逻辑很难在诞生出好的文艺作品。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