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万千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乡村振兴真的能造福底层农民吗?

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1.城乡之间差距不断拉大,是谁干的?是谁不允许上山下乡?是谁摧毁了人民公社?我想大家心里都有答案。现在又搞什么“新农民”,无非就是简陋的上山下乡吗。我们只有打倒特色,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最终才能真正的消灭城乡差距
编者按2.实际上,工业化道路就是城镇化道路,改开加速了这一进程。资本主义工业化有他们的城镇化道路,社会主义城镇化也有自己的城镇化道路。两者之间的区别是,走资本主义城镇化道路,是不会做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事。结果就是,资本主义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的差距被不断地拉大。
编者按3.乡村振兴提了多少年,搞了多少年,也没见有什么成效,乡村人口不断涌向城镇。可见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只会不断拉大城乡之间的矛盾,这与农村就地工业化、城镇化,不断缩小城乡矛盾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截然相反的。

近日,央视网发文再提乡村振兴,具体参见《乡村之美|“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一文。不难看出,当局这么热衷于显摆这一政策,以为这是自己的得意之笔了,以为能够混淆视听,蒙蔽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看不清其打得如意算盘。笔者曾与朋友在谈论改革开放与乡村振兴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得以从对方的新视角看待问题。以下是我们在交流中所达成的共识:

一、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实行使农村面貌反不如初。

改革开放前,许多省市本就发展的还不错,尤其是很多自身还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丰富的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环江环海交通条件优越,城镇规模也不亚于现在的许多一线中心城市……

这些城市具有的优势条件本来就能够带动当地农村的发展,但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经济特区政策的实行,使得境外资本流入部分城市,发展重心便迅速地集中到几个城市,但由于这些城市本身拥有的资源和人才基础不足,自然而然地就要求兄弟省市进行资源输送和人才支援,导致被吸血的省市县自身的发展受限。

某座“一夜崛起之城”便是最好的例子,该城市被划分为经济特区前一穷二白,只是个落寞的小渔村,没有工业基础,也没有资源条件,可因为有了政策条件,使其得以大吸其他地级市的血来供自己发展资本,才有了看似“一夜聚起座座金山”和“不可能的飞跃”,其背后的代价是现在的落后市、贫困县在承担。

二、抛弃乡村的是河蟹,要振兴乡村的又是河蟹。

因为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自然需要(也自然导致)农村人口流动,流入邻近的城镇。当局不是看不见如此先城市、后农村的发展方式会带来的城乡差距等问题,而是利字当先,其余不顾。因为要发展资本主义,要资本增殖,就需要占用农村资源,导致发展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而为什么以前不谈乡村振兴,现在又大谈其谈了呢,因为如今抛弃乡村的反噬作用已经愈发严重地显现。

农村不仅是一个国家最基础最重要的产粮地,也是工业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缓冲地带。当农民大量进城,面临的有随之而来的产粮问题,产粮量不足,向城市输入的粮食产品就会减少,为了满足基本的粮食需求,就要向国外进口,这就意味着可能引发粮食安全问题;另外还会使得经济危机灾难的影响变得更加迅猛,由于许多农村人口都流入城市,耕地要么荒废,要么转卖,这么做也就相当于失去了唯一的生产资料,一旦经济危机爆发,大批人员失业,而他们又不像农民一样还有一亩三分地可以挣点口粮,就会使大面积人群面临严重的生存问题。这些问题在新冠疫情时期都已经表现出来。

三、不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不合理的分配方式,乡村振兴就不可能实现。

改革开放一改以往农村的集体化合作社模式,实行所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倒退,从公有制倒退为私有制。 这样必然会使农产品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粮食价格不断被打低,农民一年到头辛苦耕作换来的成果养不活自己,何谈当家作主?对河蟹政府的改良性质的乡村振兴政策抱有幻想,就是对官僚资产阶级抱有幻想,幻想着他们大发慈悲,为底层的人民放弃自己的利益。

官僚资本和官僚主义在基层农村的生根蔓延,使人民群众苦不堪言。许多情况下政府承诺的所谓给贫困乡村的抚平救济财政拨款,都被层层私扣、中饱私囊,等实际到农民群众手里,已经所剩无几了。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乡村振兴只能是统治阶级脱离群众、不切实际、妄图改良的美梦。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