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韩国人纠结的汉字:文化中随时蕴含着阶级性

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1:本文主要讲述了韩国在历史上对汉字的态度和使用情况。韩国对汉字具有矛盾的心态,他们一方面试图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塑造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但另一方面又无法完全摒弃汉字的使用,因为汉字与韩国的历史资料、传统文化以及名字等方面有着紧密的关联。这种矛盾心态可以被理解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问题。
2:本文写了韩国文字的发展历程,写的生动有趣,要是能加上马列毛的立场去简单分析一下就更好了,文字也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不论是世宗大王创造韩文,还是目前的韩国统治阶级学汉文,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文化只能是政治经济的附庸,同志们要注意到这点。
3:本篇时评讲述了韩国人文字发展的历史,以及其与汉字的历史渊源,有趣的是在看到李祹通过当时百姓的习惯创造了谚文方便百姓使用的时候,却遭到了自命清高的腐朽士大夫的反对,但现在韩国人更倾向使用偏向其习惯的语言,看来繁琐哲学是终会灭亡的
中国文化确实对韩国影响深远,而到近现代,当韩国成为一个民族国家之后,除了拿不上台面的邪教之外,它拿不出来自己的特色传统文化,韩国人的心态就变得很拧巴。一方面它想摆脱中国文化的烙印,塑造自己独有的传统文化,可另一方面,它是真心摆脱不了,还是得靠中国传统文化给自己贴金,以此来证明韩国文明源远流长。而这种拧巴表现得最突出的地方,我想就是韩国人对汉字的态度。

如果你翻看韩国的法律文书就会发现,这些东西我们基本上能看懂个大概意思,而且比掺杂汉字的日语,要更容易看懂。如果去到韩国的博物馆,那就好像去到了国内的博物馆,目之所及全是汉字,反倒是韩国人,需要借助韩文的注解或是导游的讲解,才能明白。当然还有韩国人的身份证,上面的名字也是汉字。你韩国明明有自己的语言,又为什么要用汉字呢?原因就是韩文的诞生,并不是自然而然地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而是在某个时间点,人为创造出来的,所以它的使用就有着很大的局限。

创造韩文的人是朝鲜王朝的第四代君主,名叫李裪,后世韩国人尊称他为“世宗大王”,李裪和明成祖朱棣是一个时代的,在李裪之前,朝鲜这个民族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官方文书全都用汉字书写,处于一种文、言分离的状态。所以那个时候的朝鲜,也就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认识汉字,普通老百姓基本全是文盲。于是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李裪就召集了一批专家学者,根据老百姓的日常语言,创制了所谓的“谚文”,也就是今天的朝鲜文字母。这个东西很简单,就是11个元音和28个辅音,把这39个发音学会了,就可以无障碍阅读了,因为读起来就和自己平日讲话是一样的。后来又发展成了21个元音和19个辅音。

不过受限于历史环境,当时的朝鲜知识分子,还是把汉字作为正统,士大夫更是强烈抵制推广谚文,我们这群有身份的人,怎么能和老百姓一样呢?毕竟掌握汉字,是他们垄断政治权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转折发生在二战之后,二战之后,朝鲜半岛掀起了民族主义运动,以及由民族主义运动衍生出的“脱汉”运动,虽然在政治路线上,朝鲜人和韩国人意见不一致,但他们都想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把谚文提升为国家文字的呼声就越来越高。1948年,韩国颁行了《谚文专属用途法》,规定韩国的公文必须用谚文书写,这就为废除汉字提供了法律基础。

当然了从汉字到谚文,毕竟存在一个过渡期,所以该法也规定,可以在谚文后面以方括号的形式插入汉字。但是这部法律并没有明确界定什么东西算是“公文”,还有过渡时期是多长,如果我违反了,就是不用谚文,你该怎么处罚我?所有这些都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谚文专用法》并没有起到法律效力。在整个李承晚时代,韩国的小学还是实行汉字教育,所以到今天,韩国六十多岁以上的老人,大部分还能认识不少汉字。

李承晚下台、朴正熙上台之后,这一时期的韩国政府,更倾向于废止汉字。1970年,韩国政府发表了一个“汉字废止宣言”,韩国小学完全废除汉字教育,但是在舆论的反对下,1972年,韩国政府又把宣言给撤回了。但是即便如此,当时的汉文已经被列为了小学的选修科目,而且不需要考试,再加上韩国人日常讲话,毕竟是讲韩语,韩语写出来是谚文,和汉字没什么关系,所以从此开始,韩国人就没有动力继续学习汉字了,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韩国的报纸和杂志,已经很少能见到汉字了。

不过,就在汉字几乎要退出韩国的历史舞台时,汉字复兴的声音又渐渐地多了起来,韩国人为什么又想恢复汉字?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韩国自己民族的历史资料、传统文化,都是汉字写的。再者,汉字是表意文字,什么字就是什么意思,那是相当准确的;可是韩文是表音文字,考虑到准确表达意思,韩文的发音搞得相当复杂,基本可以做到一个发音对应一个意思,但有些时候,真要拼命探索不计后果,准确性还是不行,这就是韩国法律文书依然要用汉字的缘故。另外韩国的报纸,为了表达意思的准确性,也是会偶尔出现汉字,来帮助人们进行理解。否则报道上出了偏差,报纸是有责任的。更让韩国人无法绕开汉字的,是他们的名字,如果使用表音的韩文,就会造成识别的困难,韩国的身份证,韩文旁边都是汉字名字。

但你别看汉字在韩国民间恢复艰难,事实上,韩国的上层社会从来没有间断汉字的学习。因为在韩国,比如说政治和法律,目前来看,都不可能离开汉字,越是在正式的场景,汉字的使用率就越高。这就是韩国对待汉字的态度,它既认可汉字的文化地位和重要性,但却无法全身心地拥抱它,对韩国人来讲,这种矛盾的心态还将继续伴其左右。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