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为出发点聊一点文艺工作上的意识形态斗争

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文艺领域有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斗争,毛主席说过,“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做好文艺工作,那就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2)
2、时下,游戏是很多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奴役了的人们的栖息地,即使这样,资本也要将这片温柔乡变得功利十足,想尽各种办法剥削掉无产阶级仅剩的生活费用。伟大的游戏,就如同其他伟大的文艺作品一样,是不会让人用长远利益来换短期的虚幻满足的。(3)
3、游戏同其他运动类似,既是社会关系的反映,也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载体,具有阶级性,只有解决资本问题,游戏的诸多乱象才有改变的可能。(2)

与其他的上层建筑不同,娱乐这一社会活动影响广泛和隐秘。无论在哪个年代,我们都能看到,随着统治阶级的改变,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化,娱乐的方式与内容都能很好地将其反映出来。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开始的篝火祭祀活动本是远古人类的一种娱乐手段,而后随着奴隶制的不断发展,其被添加了大量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内容,例如人祭,传播宗教迷信(比如祈求风调雨顺等等)。再然后到了封建主义,更是添加了例如泰山封禅这种“天授君权”的大型祭祀活动。再到现在,篝火晚会一般是一些旅游景点的例行节目,这同样体现了其市场经济的特性,去除传统封建的神秘化后,他仍然竖立着商品拜物教的牌子,无不体现资本主义下以资本积累为第一性的本质。

于是乎我们说,游戏是娱乐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其也一定反映了一定其所处的社会中主流的意识形态。猎苑狩猎反映了地主阶级的穷奢极欲,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看似我们都有机会享受到各种娱乐(资产阶级所说的自由与平等),然而实际上无产阶级很难想象到资产阶级用钱买到的纸醉金迷,黄赌毒在他们的圈子里都是公开的秘密。而我们为什么要批判现在的电子游戏产业,就是因为按照上述的推理,他早就演变成了阻碍无产阶级斗争的又一大帮凶,在诱骗无产阶级。

现在市场上的游戏中,最为普遍的是手游,而手游中最主要的两大吸金类型,就是二次元套皮抽卡游戏和即时性对抗游戏。关于前者的批判,我们需要理解以下这个问题:二次元文化所推崇的根本矛盾是什么?是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矛盾,这种矛盾并非真实存在,而是唯心主义者用于为现有的私有制作辩护的“独创”。矛盾来源于物质世界,其客观存在而不随人的主观意愿转移,例如现在的阶级矛盾,无论中修怎么标榜自己的正统性都不可能消减其半分,因为压迫与斗争时时刻刻存在。并且从实用主义者的角度来讲,一切可以将其生活安排的妥帖的方法,就是真理,他将宗教庸俗化,实则是暗度成仓让宗教能管控到人们的方方面面,不再只是局限于传统的宗教模式,他们的口号是:上帝有用,因为给你了一天休假日,那么信上帝也无妨。于是乎,目前的二次元宗教化的倾向也不难理解。以及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二次元,甚至一些极端者发出了:随我一起(自杀)去幻想乡的口号。很多人当它是一个玩笑,然而东亚地区的青少年自杀率始终居高不下,这实在不是一件能让人可以调侃的谈资。以及早期的日本二次元内容,多为鼓吹奋斗决定论,这虽然与其80年代的繁荣时代有一定联系,但仍然是以“取消斗争”这一总路线进行的,既然奋斗决定论可以成立,那么人性论也同样能够成立,私有是人类的“本性”的话,那么资本家的私有财产全都是自己“奋斗”来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论调,已然成为现在的中修的社会主流。

还有我们所熟知的文革,当时的中央文革小组不仅在政治斗争上下了苦功夫,也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详情见附图 ,来源频道已有结论,是友方频道,同志们可放心食用)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刘少奇之流推行的是一条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文艺思想和所谓三十年代文艺相结合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文艺黑线。这条文艺黑线的代表性论点概括起来就是“黑八论”,即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现实主义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时代精神汇合”论、“离经叛道”论,等等。文艺领域由于被这条黑线控制,社会主义中国出现了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这种“咄咄怪事”;本来是工农兵当家做主人的时代,却容许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之类占据文艺舞台;文艺应该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战斗武器,但却变成了刘少奇一伙搞反革命复辟的舆论工具。

目前,游戏被公认为第九艺术,它已如歌剧、电影、音乐这些艺术载体一般,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传播服务。目前有这两种主流观念都是我们接下来可以着重批判的,一是游戏无罪论(即我喜欢什么你无权干涉),二是游戏取消论(认为游戏是虚拟的,不存在的事物),而这两者目前都是资本主义的维护者,其冲突仅仅是资本主义内部不同集团间利益的斗争,对于总体资本的积累百利而无一害,前者带来了消费动力,后者带来了更多的廉价劳动力(某家长:玩游戏能有什么未来,你只需要好好读书以后有份稳定的工作,其他什么都是虚的),至此又延申出了其他派生问题,比如网瘾学校,阿宅文化,社交障碍,普遍的青少年心理疾病等等。

在主要矛盾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对于次要矛盾我们一定要能有溯源的意识,批判流量明星这一现象,可以先回溯到消费主义的批判,再之消费主义又是由私有制引起的,批判手游,不仅仅是其中一两个主要的例子,而是分析寻找他们的共性,由这一共性就可以推到出其原因,以及能在一定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有时候我们不必在敌人犯了错之后才可以去系统地批判他,一种精准的预测往往也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有效手段。

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然而没有批判的武器作为前提,只有后者那仅仅是无纪律的盲动,一时的胜利也不过是运气。意识形态的斗争要求我们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并非是到时候胜利后就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天下归心。马列毛主义者要学习更要时时想到扫帚哲学,以根除唯心主义这一“强者心态”的骄傲自满。

2 个赞

别急,等我们造反成功后立马组织社会生产去写游戏
或许到那个时候群众就会自己自发地去做游戏了。

1 个赞